馬 珂
大學畢業(yè),正值十萬人才下海南的高峰時期。各大報刊和電視,常透露出“種子炒熟了,丟在海南的土地上都能發(fā)芽”的消息。不愿在湖南沅陵老家做教師的我,趁著這股熱潮,帶上畢業(yè)證和發(fā)表的一些文字類作品,再收拾幾件衣物一路經(jīng)歷汽車、火車和海輪的顛簸南下趕海。
海輪從廣東湛江抵達??谛阌⒋a頭后,一輛中巴把我和一位同行的鄉(xiāng)友帶到??谑械脛偕陈贰O萝嚭罂吹揭蛔B著一座的破舊西式騎樓和窄小的街道,以及街道上三五成群戴棕葉斗笠、講廣東普通話,腳蹬三輪拉客的車夫,周身不覺一涼。現(xiàn)實與想象中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曾一直被我崇尚的??诰谷粫沁@個樣子!
我們找到一家小旅館住了下來。晚上走在街上,因為缺電沒有路燈,做生意的人家各自在門口擺臺柴油發(fā)電機發(fā)電照明,“突突突突”的電機聲此起彼伏,把忽明忽滅的??谶h遠近近地連成一體。
幾天后我們決定去三亞看看。長途汽車在不寬的破舊公路上左搖右晃努力前行。依著窗口,我看見公路兩旁的荒涼,以及一畦畦長在路邊的菠蘿、香蕉,還有一片片高高瘦瘦的椰子林與橡膠林。
在天涯海角的海邊,我們邂逅了許多闖海青年。有的在岸邊臨時搭建的簡易餐館打工,有的穿行在游客中推銷報紙和旅游地圖。他們盡管被強烈的紫外線把臉和手腳曬得黑里透紅,卻個個目光如炬,在慘烈的陽光下透出堅定與執(zhí)著。這樣的情形只得讓我們返回???,暫住在海南省燃化公司招待所,然后滿大街看招聘廣告。招待所的飯菜很便宜,每頓只需兩塊錢。飯是白米飯,菜是一條約五寸長的油炸小海魚和素炒空心菜,每餐如此。
上島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南信息報》做記者,報社位于??谑旋埲A路義興街的一座四層小樓上。門口有張木質(zhì)方凳,凳子上豎著塊靠墻的塑料牌子,上面是“海南信息報社”幾個黑底白字。報社只有一大間房子,是內(nèi)外套間,里面住人,外面辦公。設有記者部、編輯部、公關部、廣告部、信息部等,除記者部和編輯部,其它都是經(jīng)營部門,被人承包后在報社外租房辦公。我在記者部負責新聞采寫,第一次外采的稿件是《海南茶葉市場走筆》。稿件寫成后署上“本報記者阿里”給一位在海南報刊工作的鄉(xiāng)友過目,他說稿件寫得不錯,不過對署名提出異議。他覺得我剛來海南,必須打自己的名聲,不能使用筆名。
此后,我基本上用“馬珂”的真名發(fā)稿。
連同報社,并不寬敞的四樓一共有五家單位。其中有三家貿(mào)易公司和一家湖南老鄉(xiāng)開設的小型縫紉社。為解決吃飯問題,大家合伙請了位川籍女廚師做飯,每餐一葷一素一湯,收費5元。湯多為不放油的冬瓜海螺湯,海螺很細。飯后,我們總愛舀上一勺倒在飯碗里慢慢剝食,味道鮮美。
在海口工作和生活了半年時間后,使我深深體味到唯有自己創(chuàng)業(yè)才有奔頭和大的出息。那個時候,無論走到哪個小區(qū),墻壁上掛滿一塊塊各類公司的牌子。尤其是龍舌坡、建山里、濱海新村、秀英草坡等地,一戶普通的三層居民小樓里,竟然住著六七家冠以“環(huán)球”、“寰宇”、“世界”、“國際”、“華夏”等名頭的公司。
樂冰與我一合計,決定各自從報社辭職,辦一份為各類公司提供經(jīng)濟信息的刊物。樂冰比我早到??谀甓鄷r間,各方面比我熟悉,于是找到一位愿意為我們贊助辦公和住宿地點的公司老板。個把星期后,《新經(jīng)濟技術指南》的招牌掛在了海府大道旁一幢兩層小樓的門口。選定吉日,我們在東湖廣告墻和其它地方貼出用毛筆寫在大白紙上的招聘廣告,然后去東門市場購買東西。個多小時后返回辦公地點,遠遠就看見門前黑壓壓地站滿了應聘的人群。從中選了六位作為訂刊和信息廣告人員,留下文憑并在當晚開了個會,第二天就分頭去跑業(yè)務。樂冰和我也不例外,與招來的人員一起白天出門訂刊和收集信息拉廣告,晚上把各自的信息歸總分類,周五印刷裝訂成冊,每人搬一摞綁在自行車的后座上去各個公司談業(yè)務??锩恐芤黄冢科?6頁,年定價60元,可免費刊登信息一則。
幾位來自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的年輕人勤勤懇懇,很快就初見成效。
命運的飛轉(zhuǎn)直下緣于給我們提供贊助的老板因涉嫌詐騙被拘,我們的刊物也受到連累。
當天下午我外出去跑業(yè)務,夜幕降臨時又餓又累地踩著自行車返回住地。走到樓下沒看見二樓像往常那樣亮著燈光,以為他們集體出門散步去了。準備伸手拉開大門的時候,借著昏暗的路燈看見拉閘門上貼著一張白紙黑字還蓋了公章的封條,不禁把我驚出一身冷汗!我不知道在我外出的時候這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心想同事們肯定是被公安機關一網(wǎng)打盡,悉數(shù)收監(jiān)了。那個時候,公安開著警車上街抓人是家常便飯,可以隨便以檢查三證(身份證、工作證、暫住證)為由將人抓走。突然想到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莫名其妙地成了這個團伙的“漏網(wǎng)之魚”,趕緊藏身于黑暗之中靜觀情況。那個時候沒有手機,只能在茫茫黑夜里無奈無助地等待有利消息。
幾個小時后,遠處的人行道上搖搖晃晃地騎來一輛單車,到了樓下開始叫我的名字,我不敢應答。直到辨認出是同事老鐘,才走到亮處打探情況。在往海甸島騎行的路上,我才得知原委。因為老板被抓,他贊助給我們的辦公和住宿地點被查封,樂冰與老板的妹妹聯(lián)系后,答應我們搬到海甸島他哥哥用另一個姓名注冊的公司過渡。
隨之我們的刊物也被勒令???chuàng)業(yè)在一場驚心動魄的嚴酷現(xiàn)實中被迫停擺。
創(chuàng)業(yè)失敗,又迫使我重新走上求職之路。每天在熾熱的陽光下騎著輛破單車四處尋找合適自己的工作。
某天從一家招聘單位返回住地,途中經(jīng)過一處陳舊低矮的農(nóng)場職工宿舍。見一戶人家的門敞開著,一方柔和的燈光從屋里投出,呈長方形映照在門前的泥土地上,心頭不覺微微一震:遠離家鄉(xiāng)的我,深深被這方溫馨的光亮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下車之后,便靜靜佇立于這方光亮之前,用心感受著屋內(nèi)傳出的我聽不懂的說笑聲以及映襯在房門上不斷閃爍變幻的淺藍色電視反光。想象著這戶人家的幸福與溫馨,多希望自己也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隨時可以走進家門,喊一聲親人,享一享天倫。直到這戶人家關了大門,我才在黑暗中依依不舍地騎車離去。
在那些情緒低迷的日子,我找了個玻璃瓶子,里面放了張寫有通訊處的紙條,密封好后搭乘一艘漁船駛向大海深處,把它用力扔進了波濤翻滾的海水里任其漂流,看看是否有人撿到。
十幾天后,一位戴著眼鏡、大我?guī)讱q,從云南來海南求職的孔姓男子找到住處,說他從海灘上撿到了我的漂流瓶。同是遠離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游子,一番交談后,很快成了朋友。我稱他“孔哥”。
孔哥是因為自己心愛的姑娘跟了別人而離開云南老家上島尋夢的,發(fā)誓要混出一番名堂。先在一家公司做文員,整天起草一些這樣那樣的合同或文案,后來在報紙上看見瓊山某村的一座魚塘對外承租,想干一番事業(yè)的他,把從老家?guī)淼膸浊K錢作為租金,承包了那處魚塘。幾天之后,孔哥要我去他那里看看。我們合騎一輛載重單車興致勃勃地往魚塘進發(fā),留下一路歡聲笑語。
孔哥承包的魚塘在一處小山腳下,四周是荒地和長滿雜草的旱田。堤壩上有座孔哥請人搭建的簡易房屋,里面擺著舊床、舊桌椅和新買的廚具??赘鐫M臉笑容地說:“以后我就以魚塘為伴了。這么多的荒田荒地,還可以種菜。你就每周都來我這里過周末吧。”
當晚,孔哥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并把餐桌擺在了室外。月光下一邊頻繁碰杯,一邊傾聽著他對美好前景的描繪,心里充滿對孔哥的祝福。
孔哥終于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心安理得地在他承包的小天地里專心養(yǎng)魚,間或種點蔬菜。閑暇的時候,就騎輛載重自行車來??诮游胰ヴ~塘釣魚或與他一起伺弄田頭地里的蔬菜,住上一兩天再送我返回海口??赘缡俏粺崆殚_朗還很有些浪漫情調(diào)的人,總是一副樂樂呵呵的模樣。有回騎車送我回城,進入市區(qū)后觸景生情,唱起臺灣作家三毛作詞的歌曲《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還有夢中的橄欖樹,流浪,流浪,流浪遠方。孔哥并不悠揚的歌聲也引發(fā)了我的共鳴,不由自主地同唱起來。我們邊唱邊憧憬著未來的美好時光,穿行在燈火通明的大街小巷。亞熱帶的椰風輕輕吹動著我們的衣衫和頭發(fā),滿心都是快樂與愜意。
后來我應聘到海南大學文學院開辦的自學考試大專班任教,搬離了原來的住所。工作的忙碌加上通訊設備的落后,長時間沒有與孔哥聯(lián)系。一次我去原住地查看有無信件,得知孔哥找過我兩次,因別人不知我的新址而作罷。
我找了個空閑騎車去了趟孔哥的魚塘??吹降膮s是滿目蒼夷。原來的塘水已經(jīng)干枯,裸露出龜裂的泥土;堤壩上的簡易房子也被掀翻,種在魚塘附近的蔬菜,因無人打理在烈日下變得萎靡不振,菜園里雜草叢生。荒涼的場景沒有告訴我任何與孔哥相關的訊息。不知我與孔哥失聯(lián)的日子,他在這片土地上遭遇了什么。
離開魚塘,心里滿是傷感。后來我多處打聽孔哥的下落,始終音訊渺茫。不知對未來滿懷信心的他悄悄活到了別的什么地方,再未謀面。
新聞專業(yè)畢業(yè)的我,到底還是對報刊有著深情厚誼。在海大文學院自考班任教一個學期后,我還是希望去報刊社謀職。一天我到閱覽室翻看新出版的報刊,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一則共青團海南省委機關報《海南青年報》面向全國招聘編輯記者的廣告。我用筆抄下地址,帶上相關證件和發(fā)表的作品抽空去那里應聘。接待人員讓我留下應聘材料,然后回去等待通知。
半個月后,我收到《海南青年報》的錄用通知,離開校園去團省委報到。與從全國各地招來的三十多名青年男女一起成了《海南青年報》的員工。
為選拔優(yōu)秀編輯,報社從新招聘的人員中初選了四位有過報刊編輯經(jīng)驗的人輪流試編:從文字編輯到版式設計,一張對開四版的報紙,全由一人完成。
我被初選為第一期報紙的編輯。報紙出版后,不料得到社長和總編的高度肯定。楊鷹海社長說:“我們要的就是這樣的報紙。其他人不用試了,《海南青年報》的版面總策劃由馬珂擔任?!?/p>
到《海南青年報》工作不足三個月時間,海南省司法廳機關報《海南法制報》創(chuàng)刊。一天,在《海南法制報》工作的劉繼明(現(xiàn)為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來青年報找我,說他們報社的總編要見我一面。第二天打電話到《海南法制報》,是總編輯王立則接的電話。一陣爽朗的笑聲過后,他就開誠布公地說希望我去他那里工作。我和正在??谔酵业陌职稚塘?,爸爸贊成我去《海南法制報》。
我把去《海南法制報》的想法告訴了總編輯江鶴。江總怔怔地望了我很久,然后說,作為朋友,覺得法制報的后臺比青年報硬,但作為青年報的總編,又不想我離開。當時因急性腸胃炎在省農(nóng)墾醫(yī)院住院的社長得知消息,派車把我和爸爸一同接到他的病房,當著我和爸爸的面吩咐辦公室主任抓緊時間給我在內(nèi)地的單位發(fā)商調(diào)函。第二天,商調(diào)函就交到我的手里,要求我速回內(nèi)地辦理相關手續(xù)。
左右為難之際,爸爸堅持要我選擇法制報,編完青年報的當期稿件,我去了《海南法制報》工作,并將商調(diào)函采用掛號信的方式,從郵局寄回了《海南青年報》辦公室。
后來得知,《海南法制報》創(chuàng)刊后,有人提議去廣州找美編,副總編輯和谷(著名作家)在會上說他看過幾期《海南青年報》,版式策劃活潑大方,只要把版式策劃馬珂挖來就行。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的總編輯王立則讓人找了幾期青年報,看過之后要時任文學副刊責任編輯的劉繼明到《海南青年報》找我。
由我擔任版式策劃的《海南法制報》出版后,王總把我?guī)У綍r任海南省司法廳廳長的習正寧(習近平的大哥)辦公室,向廳長匯報把我作為人才引進報社的事宜。習廳長微笑著詢問了我的一些情況后,在對我表示歡迎的同時,也寄托了希望。
為了不影響兩家報社的關系,法制報王總出面請客,與青年報社的社長楊鷹海做了友好溝通。
后來,我不僅擔任《海南法制報》的版面策劃,還兼任政法記者,走遍了海南的看守所、拘留所、勞教所以及大小監(jiān)獄和強制戒毒所,發(fā)表了大量的長篇通訊和紀實文稿,并多次被省外一些報刊轉(zhuǎn)載。后來又擔任文學副刊責任編輯,編發(fā)了眾多在國內(nèi)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作品。我策劃的版面,也連續(xù)多年獲得海南省好新聞“好版面獎”。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應北京《文化時報》之邀離開海南北上京城。幾年后回老家湖南,在湖南電視臺做起了電視節(jié)目,并利用業(yè)余時間參與了多部文獻紀錄片和影視劇的創(chuàng)作。屈指一算,盡管我離開海南十年有余,海南的諸多往事卻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去年起,我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寫作長篇紀實書稿《南下北上十五年》,用以紀念我在海南和北京工作、生活的那些青春年華,難忘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