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靜
Identification about whether airbag
fabric had carried out corona discharge treatment
Zhu wenjing(Soochow FALAB Judicial Authenticators,Jiangsu Suzhou 215000)
摘 要:用于氣囊布出現(xiàn)分層、粘接不牢現(xiàn)象時,對氣囊布制造工藝中是否進行電解處理進行分析鑒定,本文根據(jù)電暈的作用機理和對產(chǎn)品形貌的影響,運用多種儀器設(shè)備對氣囊布進行綜合分析鑒定,最終闡明了氣囊布是否進行了電暈處理。
關(guān)鍵詞:氣囊布;電暈;表面處理;粗糙度;表面張力
Abstract:It is used to identify about whether airbag fabric had carried out corona discharge treatment when the airbag fabric had suffered stratified and unstuck.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corona discharge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product morphology of the corona discharge, the airbag fabric was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a variety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this paper.And it was clarified whether airbag fabric had carried out corona discharge treatment .
Key words:Airbag fabric;Corona discharge treatment;Surface treatment;Roughness;Surface tension
1 引言
電暈處理是一種電擊處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著性。其原理是利用高頻率高電壓在被處理的塑料表面電暈放電(高頻交流電壓高達5000-15000V/m2),而產(chǎn)生低溫等離子體,使塑料表面產(chǎn)生游離基反應(yīng)而使聚合物發(fā)生交聯(lián)。表面變粗糙并增加其對極性溶劑的潤濕性-這些離子體由電擊和滲透進入被印體的表面破壞其分子結(jié)構(gòu),進而將被處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極化,離子電擊侵蝕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著能力。
電暈處理的優(yōu)點如下:處理材料的范圍廣,可用于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氟類塑料,以及各種相應(yīng)的共聚物;處理時間短,速度快,可在生產(chǎn)線上進行處理;操作簡單,易與控制;電暈處理只涉及塑料表面極淺的范圍,一般只有納米數(shù)量級,基本不影響塑料的機械性能;無廢液排入,基本不污染環(huán)境。
2 實驗部分
2.1 樣品照片
本文三個樣品a、b、c三個樣品分別為:a 未電暈處理氣囊布,b 電暈處理氣囊布,c 試驗氣囊布。
2.2 檢測過程
2.2.1 成分分析
依據(jù)GB/T19863-2005《體視顯微鏡試驗方法》對3個樣品主要成分進行檢測,結(jié)果表明3個樣品主要成分為聚丙烯,沒有羥基等自由基。檢測結(jié)果見圖2、圖3、圖4。
2.2.2 宏觀形貌檢測
依據(jù)GB/T19863-2005《體視顯微鏡試驗方法》對3個樣品進行宏觀形貌檢測。結(jié)果表明3個樣品宏觀結(jié)構(gòu)、顏色均一致,無明顯差異。檢測結(jié)果見圖5、圖6、圖7。
2.2.3 表面粗糙度測試
對3個樣品表面進行微觀粗糙度檢測。結(jié)果表明a號樣品表面粗糙度平均值為56.3nm;b號樣品表面粗糙度平均值為146nm;c號樣品表面粗糙度平均值為133nm。檢測結(jié)果見表1,微觀形貌照片,見圖8、圖9、圖10。
2.2.4 表面張力測試
對3個樣品進行表面張力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a號樣品表面張力小于36mN/m,b號樣品表面張力為44mN/m,c號樣品表面張力為40mN/m。
2.2.5 樣品微觀形貌檢測
依據(jù)JY/T010-1996《分析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方法通則》對3個樣品進行微觀形貌檢測。檢測結(jié)果顯示001號樣品纖維表面較平滑,表面無隆起或凹凸不平,無溝槽;002號樣品纖維表面有細小的突起,溝槽較粗,纖維表面積增大;003號樣品纖維表面上有少量大塊的突起,纖維表面有的部位仍較光滑(見圖11、圖12、圖13)。
3 結(jié)果分析
由“2.2.1、成分檢測”可知,三個樣品成分主要為聚丙烯,無羥基等自由基出現(xiàn),說明3個樣品表面沒有被氧化。
由“2.2.2、宏觀形貌檢測”可知,樣品宏觀結(jié)構(gòu)、顏色一致,三者無明顯差異。
由“2.2.3、表面粗糙度測試”可知,001號樣品表面粗糙度平均值為56.3nm;a號樣品表面粗糙度平均值為146nm;b號樣品表面粗糙度平均值為133nm。c號樣品粗糙度值遠大于001號樣品,接近b號樣品。而a號樣品未進行電暈處理,b號樣品進行了電暈處理;由此可知,c號樣品進行了電暈處理,但電暈效果不如b號樣品。
由“2.2.4、表面張力測試”可知,a號樣品表面張力小于36mN/m,b號樣品表面張力為44mN/m,c號樣品表面張力為40mN/m;b號與c號樣品表面張力值均大于未經(jīng)電暈處理的a號樣品。
由“2.2.5、樣品微觀形貌檢測”可知,a號樣品纖維表面較為平滑,表面無隆起或凹凸不平,無溝槽;b號樣品纖維表面有細小的突起,溝槽較粗,纖維表面積增大;c號樣品纖維表面上有少量大塊的突起,纖維表面有的部位仍較光滑。電暈處理的目的是增大纖維表面粗糙度,從而增加纖維表面積。說明c號樣品進行了電暈處理,但處理效果不如b號樣品。
綜上所述,c號氣囊布進行過電暈處理,有一定的電暈效果,但電暈處理效果相對b號電暈氣囊布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