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強
摘 要:在建筑工程發(fā)展中軟土地基是較為常見的不良地基,可以影響到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基于此,本文論述了在軟土地基中樁基礎施工技術以及質量控制措施。
關鍵詞:軟土地基;樁基礎;質量
1 引言
樁基礎施工技術對整體建筑質量具有重大作用,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建筑質量標準也不斷提升,作為建筑工程關鍵施工環(huán)節(jié),要選擇更加先進科學的建筑樁基礎施工技術,以充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性及質量。在科技水平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樁基礎施工技術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而該技術在建筑中的廣泛應用,則有力地推動了城市基礎建設的持續(xù)發(fā)展。
2 土建施工樁基礎技術應用概念
土建工程施工的樁基礎技術主要應用于高層建筑施工,傳統(tǒng)土建工程基礎施工技術綜合承載力較低,難以充分發(fā)揮出土建工程的結構優(yōu)勢,從而導致工程質量大打折扣,而樁基礎技術應用則有效解決了土建工程施工主體結構承載力不足問題,有效提高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并從一定程度提升工程結構強度,使工程結構強度及使用年限達到相關的高層建筑使用施工標準。在現有的基礎工程建設方面,樁基礎技術應用愈發(fā)廣泛,做好基礎技術應用分析,提高樁基礎技術在土建施工方面的應用有效性至關重要。
3 軟土地基的危害性
軟土地基本身的含水量和孔隙較大,無法形成穩(wěn)定的結構,而且觸變性和流變性突出,一旦遇到外力作用,很容易出現縱向或者橫向的變形,引發(fā)基塌陷等問題。不僅如此,軟土本身較低的抗剪強度和較高的壓縮系數使得其本身的承載能力極差,在一定的荷載下很容易出現沉降問題。通常情況下,軟土地基主要是粘土或者粉土顆粒為主,也會產在部分砂土、泥炭或者有機質,土層下有著較高的地下水位,當地下水位因為各種原因上升,則基礎的穩(wěn)定性就會遭到破壞,引發(fā)地基沉陷或者不均勻沉降問題。因此,在土建工程的設計施工中,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切實做好軟土地基處理工作,排除其中存在的隱患,保證基礎穩(wěn)定可靠,提升土建工程整體施工質量。
4 軟土地基樁基礎施工質量控制
4.1 施工前期技術要求
對于施工單位在施工之前的各個施工項目資質要有嚴格的審查無論是施工單位相關資質級別高低,其在所施工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缺陷。所以說相關單位都必須要針對這一情況做出分析判斷,以此來確保施工質量能夠達到設計規(guī)范要求。對于施工機械使用前是否達標對于即將要使用的一些大型機械(包括進口機械),在使用前都必須要做到定期保養(yǎng)檢查。并建立設備檔案方便對其所操作機長、使用時間、施工地點、使用情況、機械編號等都有個比較完整的記錄。認真核查原材料對于所使用到的一些東西,例如旋噴樁用水泥,都必須要進行按比例進行的送檢抽查,滿足規(guī)范化要求。另外對于水泥的擺放也要有相對應的規(guī)劃,不能隨意堆放、淋雨。并且對其質量要有嚴格把控,避免使用失、過期、安定性不達標的水泥等原材料。
4.2 施工技術控制
程軟土地基施工中一種非常常見的技術形式,能夠顯著提升基礎的穩(wěn)定性和承載能力。在該工程中,池塘的存在導致基礎土質偏向于淤泥,可以選擇水泥攪拌樁,其基本原理,是將水泥作為固化劑,通過攪拌設備,在地基深層對水泥和軟土層進行強制攪拌,在水泥固化后形成復合基礎,改善軟土性質。正式施工前,需要做好必要的試樁工作,對泵送壓力以及攪拌次數進行明確,施工環(huán)節(jié)則應該做好質量控制,保證樁體垂直度。另外,如果地基以可塑性較高的軟粘土為主,則可以選擇石灰攪拌樁,其機理與水泥攪拌樁相似,只是以石灰代替水泥。石灰攪拌樁對于石灰的純度要求極高,施工環(huán)節(jié),需要首先在軟土層表面鋪設砂石或礫石,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施工環(huán)境,然后配備空壓機、鉆機等設備,結合地質勘測明確石灰摻加的量,配合三角形或者四邊形布樁,將樁間距控制在1m左右。
4.2.1 強夯技術
強夯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重錘的下落時產生的沖擊力,對地基進行夯實加固,通過強制性壓縮的方式來提升地基的穩(wěn)定性。強夯法具有成本低廉、施工簡單、勞動強度低的優(yōu)點,也基本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負面影響,適用于多種軟土地基。在對軟土地基進行夯實處理的過程中,需要關注軟土含水率,必要時構建排水通道,以保證加固效果。
4.2.2 加載加固技術
主要是通過向軟土預先施加荷載的方式,使得其能夠提前完成沉降,從而增加基礎的強度,避免有害沉降引發(fā)的各種問題。一般情況下,從降低成本的角度,可以利用路堤填土進行堆載,結合分層分級的方式來施加荷載,對加荷的速度進行有效控制,防治出現地基的剪切破壞,逐步提升地基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
4.2.3 DDC灰土擠密
DDC灰土擠密的方法是近些年來新興的一種對地基加以處理的方法。先對地基實施強夯法實現深層土壤的夯實,然后應用螺旋鉆機把之前準備好的灰土逐漸注入到地基混凝土之間的縫隙當中,繼而利用反復錘擊的方式,讓樁徑加大。這種方法實現了讓單一形式的地基轉變成為了復合型地基,使地基結構發(fā)生了改變,有效提高地基所具備的穩(wěn)定性以及承載力,同時還能非常有效地防止地基變形的情況出現。目前,該種方法已經較為普遍的應用在了我們國家濕陷性黃土地區(qū)的工民建工程當中,利用對濕陷性黃土土壤質量的改變,提升地基的承載力。
4.2.4 碎石樁和強夯處理技術
對該種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先要對地基所處位置土層的相關數據加以分析,對夯實的深度以及力度做出明確。結合土壤性質對夯實次數加以合理的調節(jié),使得夯實的最終效果可以滿足建筑對地基強度的需求。在對碎石樁加以處理的時候,應該進行擠密以及排水固結的相關操作,確定地基夯實的位置,讓碎石樁在高強度的壓力之下被擊散,繼而使碎石融入到周邊的土壤當中。還要對碎石樁以及硬殼層加以利用,在地基上構成復合層,繼而讓碎石能夠更好的提升地基整體的穩(wěn)定性,為接下來的房屋主體建筑工程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5 樁基檢測質量技術措施
當軟土地基施工完成后,應該按照相關規(guī)范進行鉆芯,以及地基承載力測試。在檢測的過程中,現場質量檢測工程人員要提供全程的技術輔導。對所檢測出基樁質量的一系列問題,(例如未能按照有效厚度穿透軟土層,或者是強度不夠、部分樁斷裂漏水現象),當出現上述現象時,就應該及時向甲方、設計提出的補樁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對發(fā)現問題時進行及時處理,消除質量隱患,以保證軟土地基樁基礎工程的成樁質量。在對旋噴樁檢測的方法和過程中,應該以上述的鉆芯為主,因為運用這個方法可以更加直觀有效的掌握對整個樁體的質量。以及旋噴樁是否符合設計強度有標準。并且可以通過芯樣的抗壓強度試驗所得出的數據來判斷樁體本身承載力的強弱。
6 結束語
總之,做好軟土基施工質量屬于現場各方技術人員的職責所在,但是,施工過程最終需要的還是技術工人,所以說人這個因素是必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除此之外還要控制好對整體機械設備、原材料的采購。施工工藝的編排,以及完成工程之后的二次質量抽查。一旦在前期軟土地基施工階段發(fā)現有質量問題。就要立即停下來,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避免后期完工階段中出現的質量方面的問題,也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方材料的不必要浪費以及后期樁基處理的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 李培,周筍,王洋,張雨薇.高水位軟土地區(qū)樁基礎設計思路和方法[J].建筑結構,2015(18):94~100.
[2] 袁夫見.高層建筑軟土地基樁基礎施工處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4(19):47~48.
[3] 劉澤建,趙省民.軟土地基中樁基施工時的擠壓力影響[J].建筑設計管理,2014(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