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聰 舒興會
摘 要:家校合作是一種教育合力,兩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統(tǒng)一要求,時空上密切銜接,作用上形成互補、協(xié)調一致,發(fā)揮教育的整體效應。它是一種教育的優(yōu)勢文化,是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的共同育人的力量。在家校合作中應做到準確定位,克服短視,正確評估資源,注重合作的常規(guī)性、創(chuàng)意性、靈活性、獨特性和系列性。
關鍵詞:家校合作 教育合力 創(chuàng)文化優(yōu)勢
宋慶齡曾說過:“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后,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huán)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fā)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能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總是家庭?!泵绹岳镆策@樣說:“搖動搖籃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可見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影響何其重要,我們學校教育是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之上的,是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的。只有通過家校合作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
一、家校合作的定位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與家長(和社區(qū))共同承擔兒童成長的責任,包括當好家長、相互交流、志愿服務、在家學習、參與決策和與社區(qū)合作等六種實踐類型,是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組成部分。所以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教育的合力,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統(tǒng)一要求,時空上密切銜接,作用上形成互補、協(xié)調一致、形成合力,發(fā)揮教育的整體效應。教育合力是一種教育的優(yōu)勢文化,是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區(qū)教育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二、家校合作中要克服教育短視現(xiàn)象
大多數(shù)家長不注重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不注重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僅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必竟那是升學的需要——“臨時抱佛腳”現(xiàn)象;我的孩子就是要享受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上最好的學校,找最好的老師——盲目攀比和從眾的心理;培養(yǎng)過程中知識無系統(tǒng),隨機性強,按經(jīng)驗知識來教孩子,面對問題時,一味地說教,當學生考不好時便實施打罵——教育孩子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擴大甚至夸大文化教育的經(jīng)濟價值,希望通過孩子的教育考上一所好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充滿著功利色彩。如上所述的那樣,作為教育教學的前沿陣地,我們應該能過家校合作來改變一下家長的思維,把家庭教育引向良性發(fā)展的軌道上來,多讓家長們了解一下教育規(guī)律,正確認識教育的目的。
三、家校合作中教師角色定位
(一)教師面對學生我們是師長,是人師,同時我們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要教好書,那先得育人,它影響著學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那是學生一輩子的事。
(二)面對家長我們是教育的同路人。平等,友好,合作是我們開展家校合作的基礎。對于學校來說,每一位家長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教育潛能和智慧。因此,如何發(fā)揮每一位家長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學校教育和管理,成了學校不得不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對于教師來說,讓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教學中來,共同管理學生,為學生的成長發(fā)展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對于我們的教學工作無疑是積極向上的,事半功倍的。所以我們在組織家長會、家訪、家長沙龍、調查交流、個案訪談等活動時,我們的態(tài)度應該讓家長們感覺到是真誠的、是有好的,是為了他們的孩子,為了他們的家庭;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們應注意家長們的地位感,讓學生家長認為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同時明白家庭教育重于學校教育,并不只是學校的事,教師的事,他們身上肩負的責任更大;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們還應注意友好的態(tài)度,大家共同坐下來交談是為了解決孩子成長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找到適合學生成長的途徑,大家達成共識,讓家庭教育跟上學校教育的步伐。在家校合作中,我們教師不能一味的去指責,去批評,去進行命令,那樣的話,無疑問的是把自己推向家長、學生的對立面,阻礙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推進。
(三)教師是教育的專業(yè)人士,得學會傾聽,指導,引領。教師學會傾聽家長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于捕捉每一個家長身上的思維火花,才能扮好自身的角色,才能正確地判,才能捕捉相關信息,才能成為家長可信賴的朋友,才能傳達信息,取得共識,才能作出正確的指導與引領,才能夠聽到“花開的聲音”,才能夠真正事半功倍地達到預期的效果。傾聽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傾聽是一種等待,在傾聽中交流,在傾聽中溝通,有效地進行指導和引領,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
四、開展家校合作應注意的一些事項
(一)小細節(jié)做大文章——家?;顒拥某R?guī)性
建立家長委員會、電話聯(lián)系、面談、家訪、家長會、留言條、書信、調查問卷等都可以作為家校合作的途徑,在這些活動中應注重細節(jié),注重落實;應抓常規(guī),重實效。
(二)借助創(chuàng)意載體吸引家長——家?;顒訙贤ǚ绞降膭?chuàng)意性
創(chuàng)意載體,促進家長和學校、家長和親子的心靈溝通。如:在學校的組織下,家長和學生一道參加交通勸導、文明衛(wèi)生宣傳、安全知識搶答、親子活動等等;在學校的這一些活動中,家長和學生、學校得到了有效的溝通
(三)抓住教育契機——家?;顒拥撵`活性
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家?;顒印@荷系疥P愛生命,一個教師把雞蛋分給班上的每一位同學,給蛋裝飾作為自己的兒子,照顧他一天,陪他們說話,讓學生換位思考,讓家長在家庭中作好指導。再如:上到愛護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任務指引下,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環(huán)境調查。
(四)變問題為資源——家校活動的獨創(chuàng)性
在家?;顒又锌梢允墙處煱l(fā)現(xiàn)的問題、家長提出的問題、年齡特征的需要等方面進行設計,讓家長、學生參與到獨特的活動,體驗家校活動的獨特魅力,同時促成愉悅的家校合作。
(五)由點及面——家校合作成系統(tǒng)性
在家校合作中應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在一所學校,在一個班級,我們學校和教師應首先發(fā)展一些特別關心教育教學的家庭,讓他們真正成為學校里的一員。讓他們關心學校的發(fā)展,關心學校的前景。讓他們深知學校的興衰與我有關,關系著自己,關系著每個家庭,關系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在家長中先由點發(fā)展一批,最終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J].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徐錦俊.家校合作推進學習型家庭的創(chuàng)建[J].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