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本文受杜甫詩和蘇軾文的啟發(fā),通過對當下朗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的梳理,在朗讀興趣的培養(yǎng)、朗讀內(nèi)容的選取、朗讀形式的運用三方面提出隨物賦形、潤物無聲的指導策略,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朗讀教學有所啟發(fā)。
小學語文 課程標準 朗讀教學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8)27-0130-01
朗讀,指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各個學段均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關(guān)于朗讀教學的實施建議中,提出“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位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diào)?!?/p>
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顯而易見。既能強化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記憶,又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既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又對學生語感的形成和培養(yǎng)具有深遠的影響。當下的語文課堂普遍存在著如下問題:教師急于求成,學生往往只會背不會讀;教師把文本切割得支離破碎,學生缺乏完整的語感體驗;分析講解的時間過多,朗讀的時間難以保證,等等。學生的朗讀質(zhì)量不高,不重視內(nèi)心體驗;只重視表層技巧,不重視語言內(nèi)涵。
1.朗讀興趣的激發(fā)要春風化雨
杜甫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詩句。葉圣陶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奔ぐl(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一定要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朗讀的課堂情境。如,在學習《秋天》一文時,利用多媒體展示翠綠的葉子漸漸變成金黃色,樹葉像金蝴蝶一樣飄下來,風呼呼地吹著,站在樹下的小朋友把夏裝換成了秋裝。所有的動作都展示出秋天到了的氣息,把學生迅速帶入到秋天的情境中,對指導朗讀“秋天到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這句話做了充分的鋪墊。
2.朗讀內(nèi)容的選取要有的放矢
在部編版語文新教材中,幾乎每篇課文后面的練習都有“朗讀課文”這一要求。在朗讀指導時,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有所側(cè)重。朗讀指導的內(nèi)容應該怎樣選取呢?如何確定這句話需要進行指導呢?
(1)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狀態(tài)的句子
比如《我多想去看看》中:“我對媽媽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表現(xiàn)主人公強烈的感情和愿望。要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心情。
(2)含義豐富或寓意深刻的句子
比如《大還是小》中:“有時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長大。更多的時候,我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弊髡呤窍腴L大還是不想長大呢?文中在這里是設置懸念的。需要通過朗讀指導,協(xié)助學生理解這句話背后自相矛盾的狀態(tài)。
(3)極具代表性,一旦學會朗讀可以直接遷移的句子
比如《對韻歌》和《古對今》,“云對雨,雪對風”的單字對可遷移到“古對今,圓對方”;“山青對水秀,柳綠對桃紅”的雙字對可遷移到“嚴寒對酷暑,春暖對秋涼”。
3.朗讀形式的運用要隨物賦形
(1)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當需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或者學生朗讀不到位時,適合用范讀指導。范讀僅僅是拋磚引玉,給學生起提示作用。學生如果聽了老師的范讀,一味機械地模仿,拿腔拿調(diào),就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反對的“矯情做作”,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對于課文句子的理解感悟各不相同,切勿硬性規(guī)定,整齊劃一。
(2)教師引讀,學生跟讀
當需要借助朗讀幫助學生理清文中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層次時,適合用引讀。恰如其分的引讀,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對于低齡的孩子,可以起到讓暫時走神的學生快速回歸課堂的作用。引讀不宜太多,若太多容易讓學生形成亦步亦趨,束手束腳的課堂習慣,限制學生自主發(fā)揮的空間。
(3)分角色合作讀
當遇到對話較多,富有情趣的課文時,宜采用分角色朗讀。因為能充分釋放學生的表現(xiàn)欲,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和風采,是學生最樂意的朗讀方式。角色較多的課文,比如《四季》中有草芽、荷葉、谷穗、雪人;《荷葉圓圓》中有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富有情趣的課文,比如《雨點兒》中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小蝸?!分械男∥伵:臀伵寢?。對話多的課文,比如《小公雞和小鴨子》《動物王國開大會》《小壁虎借尾巴》等等。
(4)全班齊讀
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升華課文主題時,宜采用齊讀的方式。對待齊讀,務必謹慎。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較多采用齊讀的方式,搖頭晃腦,咿咿呀呀,雖然氣氛熱烈,聲勢浩大,但種種不良的朗讀習慣,比如唱讀,容易在齊讀的時候滋生。學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朗讀速度快慢不一,強制劃入統(tǒng)一軌道,勢必會產(chǎn)生很多問題。個別學生在齊讀中習慣于“濫竽充數(shù)”,這是特別值得警惕的。
4.結(jié)束語
蘇軾評價謝民的詩文說:大略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朗讀興趣的激發(fā)要春風化雨,在不知不覺中鋪墊;朗讀內(nèi)容的選取要有的放矢,最有代表性的句子進行朗讀指導;朗讀形式的運用要隨物賦形,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通過以上方式,讓我們的朗讀教學變得更加高效,有利于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一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