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燕
【摘 要】 本文以詞塊理論為背景,分析其在小學英語教學方面應用的相關問題,對詞塊理論進行簡單的闡述,進而分析這一理論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教師應重視這一理論的應用,將其合理地應用至日常的課堂教學和考核評價中,促使學生英語學習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 小學英語;詞塊理論;應用
英語學習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頭疼的一個問題,很多學生這門科目比較薄弱,其中,龐大的詞匯量成了許多學生學習英語的“攔路虎”。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時期,良好的教學方式對其學習發(fā)展至關重要。詞塊理論是以詞匯為主體,通過分析其性質、特征,將其以詞塊的形式存儲于大腦中,應用時能夠快速取用,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一、詞塊理論
該理論就是基于句子是由單個的詞匯組成,學習一種全新的語言就是連詞成句,但單個的詞匯記憶太過麻煩,而且在應用時不夠流暢,對此,有人提出將詞匯組成詞塊形式,形成固定的或者部分固定的形式,在應用時能夠提高應用效率和準確性,有利于學習語言。這一理論最初是由一位外國學者所提出的,后經不斷完善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英語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教師應深入理解詞塊理論,將其合理地應用于課堂教學
教師要意識到詞塊理論的作用,其主要是為了將英語中的詞匯進行同類歸納,區(qū)分不同類型的詞匯,使得學生能夠對英語詞匯靈活運用并掌握,從而更加精準、正確地應用至平時的寫作及口語表達中去?,F(xiàn)階段,將英語中的詞匯簡單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種,由部分單詞組成的多詞短語類型,例如:pass though(通過)、throw away(扔掉)、callback(回電話)等。第二種,固定搭配類型,這種教師通常會讓學生死記硬背,例如:at present(目前)、at least(至少)、be strict with sb(對某人嚴格要求)等。第三種,常用固定句型,其主要應用于作文寫作中,例如:There be句型。第四種,句子的引導語、轉折詞、連接詞,其類似于漢語中的關聯(lián)詞,用于連接整篇文章,例如:moreover(此外,而且)、first(首先)、therefore(因此)等。類型不同,用法便不同,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這些詞塊類型的特征、用法,使得學生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這也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應意識到用詞匯也是記單詞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花費時間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詞匯進行簡單歸類,并為學生講解各個類型詞匯的特征、用法,讓學生在應用中進一步加深記憶,同時這也是學習的最終目的,避免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式記憶,學習效率勢必會有所提高。
2.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思維特點,豐富詞匯含義
通常情況下,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束縛較少,思維較為活躍,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而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目前,在英語詞匯的記憶方面有一種聯(lián)想記憶法,就是通過聯(lián)系實物記憶詞匯。例如:見到桌子就想到desk;見到dog就想到小狗;見到蘋果就想到apple等,這也是當前最為流行的一種記憶方法,但這種方法明顯過于局限學生思維,通過詞匯與實物相聯(lián)系,思維過于單一,這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對此,教師可以嘗試著在此基礎上進行豐富、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或者優(yōu)化教學方式。例如,利用語言深淺含義的特點進行教學,其類似于我們漢語的一詞多義,即在詞匯原有的含義上進行延伸,深挖詞匯的含義,使學生更深一步地理解詞匯,從而加深記憶,進而靈活運用。例如:在漢語中通常會用某種動植物象征某種含義,比如狗象征著忠誠,白楊象征著堅韌,陽光象征著人的性格開朗等,其同樣也適用于英文中。例如,pine這個單詞的表面意思就是松樹,聯(lián)系松樹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通常情況下,在一些烈士陵園中經常會見到,還有一些古代君主的陵墓旁,進一步聯(lián)想其引申義——(因死亡、分別)悲傷、難過,這就是這個詞匯的動詞含義,通過這樣的延伸式教學,可讓學生對相應詞匯進一步理解,同時還豐富了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記憶并應用該詞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這種方法的應用,打破傳統(tǒng)單純地與實物聯(lián)系的方式,促使學生充分理解詞匯,達到最終的靈活、精準、正確應用的目的。
3.優(yōu)化評價考核方式,加強詞匯的實際應用教學
既然教學方式改變,那就要改變其考核評價的方式,使得二者相互匹配。對于身處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接觸英語這門學科時間較短,相關基礎知識也較為薄弱,在詞匯的應用方面勢必會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應意識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應用詞匯的多層含義,進一步培養(yǎng)其在詞匯應用方面的能力。例如:通過考核方式引導學生運用詞匯的多層含義,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比如,在課堂口語練習中,引導學生使用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不同含義的詞匯,如honey(蜜蜂),其在口語中為“親愛的”的意思,通常用于親密朋友、戀人、家人之間的相互稱呼,讓學生相互分組,演示一段簡短對話,將這一詞匯運用,教師通過觀察學生應用該詞匯的時機、發(fā)音等對其做出適當?shù)脑u價,在這里應注意一點,這個階段的學生普遍承受能力較弱,所以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傷害到其自信心,避免使用一些簡單粗暴的評價方式,通過“先揚后抑”的方式,即先表揚其好的地方,后引導其改善不足的地方。在試卷中也可出一些一詞多義類的造句題目,進一步促使學生掌握詞匯的多層含義。
面對學生學英語難,記單詞難,教師應積極采取措施,引導協(xié)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關。教師應深入理解詞塊理論的含義,將其合理地應用至課堂教學,同時利用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豐富詞匯含義,加深學生記憶。此外,還要優(yōu)化考核評價體系,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其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白有鳳.基于語料庫的詞塊理論研究及應用[J].韶關學院學報,2019,40(04):46-50.
[2]杜紅梅,王海燕.探究詞塊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 2017(1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