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堅儒
【摘 要】 在新課改的實際操作中,小組的出現改變了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法和理念,班主任的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從以前的“警察和救火員”轉變?yōu)樵O計者和引導者。種種變化給班主任減輕負擔的同時,也給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小組合作的視角,以小組為核心,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小組構建、小組協同管理等方面探索班級管理的方法。
【關鍵詞】 班級管理;小組合作;協調合作;作業(yè)管理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的指向將回歸學生主體,將班級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充分認識到自己才是班級的主人。這種主人翁意識可以讓班級的管理變得更加輕松,也能讓班主任從班級管理的一些瑣碎事務中脫離出來。班主任通過小組合作模式從班級管理變成了小組管理,從管理整班學生變成了引導各個小組的組長,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會被分散到每一個小組里面去了,而且每一個組都有一個能力強的學生幫助他進步,輸送正能量,因此他們也不會抱團形成不良的風氣,負能量難以聚集。而傳統(tǒng)班級管理模式呈現出“金字塔”式的結構,具有典型的層級組織特質,這種模式不利于班級教育管理的實現,使班級教育管理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在不斷的探索實踐過程中,小組合作模式的引入更將管理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也給班級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基于小組合作的視角,以小組為核心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小組構建、小組協同管理等方面探索班級管理的方法。
一、班級管理區(qū)塊化,初期的小組建設
1.組員構建,均衡搭配
在推進小組合作自主管理的初期,要明確兩中心一個平衡,即以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中心,以小組長作為小組構建的中心,小組根據“組內異質,組外同質”的原則,將學生按其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行為習慣、個性、性別等因素,混合分成5~6人一組,讓每個小組無論是學習水平還是行為習慣都盡可能地處于同一水平線,平衡各個小組的成員,使其基本具有同等水平的競爭力。小組成員的構造:組長“領頭人”,小組的核心是小組合作成敗的關鍵所在,因此組長的選拔和培養(yǎng)就至關重要,要把握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選拔有意愿、有能力、具有正能量的學生擔任組長;破壞分子“調皮人”指班級中不服管理、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應該盡量安排在“強勢”的組長和管理嚴格的小組中;中堅力量“老實人”的積極性為小組建設添磚加瓦。
2.組長培養(yǎng),初期建設
小組合作自主管理的初期,組長和組員之間缺少磨合,相互不了解,組員對于小組的認同感較低,小組自主管理的時機不成熟。這個階段,班主任應垂直管理班級,召開組內座談會,促進成員之間的熟悉度;適時地展開一些小組活動,例如:心有千千結、桃花朵朵開等,提高組內的凝聚力;布置小組任務,組內成員共同參與組歌、組徽的制訂,提高組員對小組的認同感。在小組成員初步穩(wěn)定下,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展開組長培訓。第一時期,組長管理的智慧,組長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往往在付出心力和勞力的同時還得不到組員的認可,這個時候就需要班主任的介入,對組長進行階段性的指導,通過民主的方式基于班規(guī)制訂出適合小組的規(guī)矩,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偏私,嚴格要求自己,樹立組長威信,團結絕大多數,管理極少數。第二時期,組長經歷了最困難的初期管理階段,往往會產生對于自身定位的困惑,“為什么要擔任組長?”“這么辛苦、這么累是為了什么?”這個時候就需要班主任的鼓舞,為組長指明方向,對其自身價值的肯定和自我能力的實現。第三時期,組長在初期階段往往是臟活累活一把抓,把整個小組的重擔都扛在肩上,在度過了最危險的“彈劾期”,樹立了個人威信,就應該逐步淡化“個人英雄主義”,明確分工、各盡所能、群策群力、協作共贏。小組是一個團隊,要積極幫助后進的同學,使小組均衡發(fā)展,即“一榮共榮,一損共損”。
二、作業(yè)管理,協同合作
小組合作管理就是一種團隊精神,是整體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意識的集體體現,小組合作的核心是協同合作,小組合作的最高境界是向心力和凝聚力,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使得個人發(fā)展、小組利益和班級和諧向上達成統(tǒng)一。例如作業(yè)管理是班級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作業(yè)管理包括:(1)各科作業(yè)完成情況;(2)上交作業(yè)是否高效;(3)課后作業(yè)訂正是否及時有效。如何通過小組合作的力量,使作業(yè)管理能夠自主高效地運轉,就成為一個考驗小組合作成功與否的現實問題。早上的作業(yè)管理,為了提高效率,可以充分利用小組的競爭制,作業(yè)上交完畢的同學在黑板上簽到,最先簽到完畢的小組,可以通過加組分的形式進行鼓勵,如第一名加3分,第二名加2分,第三名加1分,以此類推去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早讀部分,每一個小組都有一個朗讀員,他會帶領小組同學一起朗讀,并且認真朗讀的人存在就會感染整個小組?;ハ啾O(jiān)督,共同進步是課后作業(yè)管理的核心部分,小組成立一個小老師委員會,一般由成績優(yōu)異、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擔任,在自習課和課間一對一地幫扶后進的小組成員,講解題目、解答問題、督促成員訂正作業(yè)等。小老師是組內最忙碌的人,因此在這期間,班主任可以定期通過物質和精神方面,獎勵表現優(yōu)異的小老師,并且及時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工作。
綜上所述,在小組合作中,班主任引導組長,組長有智慧地管理小組,組內成員和諧相處,調動小組高效運轉,積極向上,最終達到班級管理“解放人、教育人、發(fā)展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花鷗,王春燕.論學校組織中合作管理模型的構建[J].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03).
[2]劉潔.如何在初中班級管理中融入小組合作管理[D].蘭州市第七中學,2016.
[3]李威奇.淺談班級合作之小組管理[D].重慶市兩江中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