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紅波
由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思考不夠深入,所以寫作文時學生難以產(chǎn)生情感抒發(fā)的沖動。而且,教師在作文講解中過多注重作文寫作的思路、取材、詳略、開頭如何寫、結尾如何收等技巧的分析與講解,往往給學生造成一種錯覺,似乎作文非得用一種語言不可。而對作文最根本的情感,也就是寫作最根本的動力引導不夠,讓作文只成為一種技巧,從而造成作文寫作的假大空。朱光潛說:“很多人不會寫作,是因為從一開始就走上了說謊的路”。在寫作教學的實踐中,作文內(nèi)容假、大、空,沒有真實情感的比比皆是,而在學生的一些隨意性的文字中卻能看到思想的靈光。
以周記方式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詩·大序》就提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睘榱四茏寣W生們寫真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一是嘗試用寫周記的方式進行突破。周記沒有任何要求,是一種可交流與分享的練筆式文字。周記的形式也相當自由隨意,不限定字數(shù),不要求文體,不固定格式,只要求學生盡可能真誠地用文字寫下自己的生活見聞和內(nèi)心所想。因此在批改時,我不對周記進行分數(shù)或等級的評價,不對寫作方法與技巧進行指導,只是看學生寫得是否真實,是否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我會對學生周記中的某件事甚至某句話進行點評,說出我的想法,甚至和學生抬抬杠,開句玩笑。一來二去,學生寫周記時也放開了,基本上什么內(nèi)容都往周記上寫,什么樣的情感都敢于表露。像我們學校要承辦一個市級的消防安全會議,要進行消防演練,為此學校組織學生進行了好幾次的預演,最后在這次活動結束后所寫的周記上,很多同學表達了對這種形式主義活動的不滿。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留意身邊的事物,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習慣?!叭绻隳芸?,你就要看見。如果你能看見,就要仔細觀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平時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經(jīng)歷到的,從新聞中了解的國事、天下事,到每天都接觸的親朋、鄰居、同學乃至自己的日?,嵤?。從四季的變幻,到人生的代謝。這中間的親情、友情、政治、軍事、歷史、時事……這些都是生活中要留心觀察的。在這其中有讓你感到溫暖的,有傷心的,有高興的,有痛苦的,有讓你感到矛盾的,有讓你振奮驕傲的,讓你懊悔沮喪的……這些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學生在初三階段面臨著歷史、生物兩門學科的會考,學校的重視,班主任的監(jiān)管,任課教師的督促,整天做題、背題,背題,做題,這些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在一次在周記中一名學生對這種壓力大發(fā)牢騷,最后還畫了一個圖表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指導學生積累生活素材
除了觀察之外,語言素材的積累也十分重要。只有做好了積累,才能將自己所觀察到的更好地表達出來。在平時,我要求學生把在閱讀中讀到的一些優(yōu)美的語言、生動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句子,摘抄下來。一些優(yōu)美的句段,特別是古詩文中的名句名篇,我要求學生在充分感受、理解的基礎上,反復吟詠體味,最終背誦下來。對于某些文段中自己感興趣的、認為寫得好的、對自己有觸動的句與段時,可以進行圈點,予以批注,或質(zhì)疑,或思索,或引申,把當時的所思所想隨手記下來,寫上一兩句對該段的理解和評價。這些記錄可以是零碎的、片斷的、不完整的,但長期堅持,不僅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學生寫作技巧的積累。且在閱讀的范圍上,沒有刻意的要求??梢允歉骺普n本上的自然科學、文學歷史、社會經(jīng)濟、名人軼事、成功事例等,也可以是各類課外書籍,文學的、科技的、政治的、經(jīng)濟的、哲學的、美學的、體育的……只要你感興趣的、能觸發(fā)你的書籍、報刊都可拿來閱讀。這樣學生才有興趣,才能去讀、去記。
指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的指導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有了可寫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寫出洋溢著真情實感好文章的關鍵還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為了讓學生的描寫能夠較為細膩,在指導技法時我引導學生運用多感官進行描寫。比如學生寫笑時只寫“哈哈大笑”,只涉及聽覺。那么可不可以在其中加上視覺、觸覺、感覺這些感官的描寫讓描寫更細膩呢?于是學生在寫作時會有意識地調(diào)動更多的感官參與進來,從而得到了多角度的感受,這樣就使一個原先不太好捉摸的描寫有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學生運用起來也簡便容易。當然,所有的策略、方法都有其運用的具體場景,脫離了具體情境,實際上不過是讓學生背誦一些僵化的規(guī)則而已,對于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并沒有多大的幫助。生活這一原本決定教師作文教學的著眼點應在擴大學生的生活積累上,要引導學生走充實生活之路,而不把作文教學的導向只放在言技法言作法的傳授,更不該去刻意“做作”文章,玩弄文字游戲。
真正的作文是心靈的表達,是真情的抒發(fā),是才華的展現(xiàn),是真情,是真誠,是真意,是真切,是真摯。只要堅持說自己心里想說的話,寫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抒發(fā)自己對生活的感想感悟,長此以往,錦繡文章就會源源不斷地涌到學生的胸中筆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