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
摘 要:水是人們生產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資源,給排水系統(tǒng)作為城市的命脈,其直接影響城市的運行和發(fā)展。本文介紹了海綿城市理念的概述,闡述了城市給排水系統(tǒng)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城市給排水建設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城市給排水建設;海綿城市理念;應用
1 引言
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給排水系統(tǒng)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設計方案的好壞也關乎城市的發(fā)展。一個合理的給排水系統(tǒng)設計方案能夠減少城市內澇、徑流污染、水資源匱乏等問題,從而改善居民生活環(huán)境,營造和諧健康的社會氛圍,滿足人們用水需求,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從而加快城市發(fā)展進程。
2 海綿城市理念概述
我國是水資源短缺大國,而且由于給排水系統(tǒng)規(guī)劃不合理,雨季又會發(fā)生嚴重的洪澇災害,出現雨水徑流污染現象。為解決此問題,人們提出了海綿型城市理念,在建設給排水系統(tǒng)的過程中,將雨水資源的收集、處理和應用作為重點,利用自然的力量排水、凈水,一方面避免洪澇災害及雨水徑流污染;另一方面有效利用這部分水資源,緩解水資源短缺危機。海綿城市理念中,將整座城市比作一塊“大海綿”,可以適應自然水文環(huán)境的變化,根據實際需要“吸水”和“放水”,對城市雨水及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建設而言,其突破了以排為主的理念,將城市基礎設施進行綜合利用,對雨水資源進行收集、存儲、凈化,實現雨水的回收利用。
3 城市給排水系統(tǒng)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缺乏相對完善的給排水設施
從目前大多數的城市給排水系統(tǒng)調查來看,大多數城市的排水管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為適應目前城市的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必須對這些老舊的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城市給排水建設施工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其施工過程必須要有專業(yè)的施工管理人員和技術操作人員來參與實施。但當前給排水施工專業(yè)人員的缺乏,給城市給排水建設施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和挑戰(zhàn)。目前給排水施工所用的管道,一般長度還達不到標準要求,其中的管道構造也不盡合理,這與城市建筑的高層化方向發(fā)展和地下空間延伸之間存在一定的需求偏差,從而導致城市不斷的面積增加和雨水量增加的情況下,原有的地下排水管網不能滿足當前的雨水排放需求。
3.2 受極端天氣影響較大
如何遏制氣候變暖是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這一結果正是由于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與破壞。溫室效應和城市熱島效應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氣候變化異常,極端天氣增多等在近年來屢見不鮮。這些天氣經常對人類及居住環(huán)境造成比較惡劣的影響,并且極端天氣比較迅猛,沒有很好的措施加以應對。如遇強降雨天氣,城市的給排水系統(tǒng)容易癱瘓,造成城市內澇,加速建筑物老化進程,不利于人類生存。通常,城市的排水管網都不能承受如此強度的水量,一旦某個區(qū)域的排水管網崩潰,整個系統(tǒng)都會受到嚴重威脅,同時還會導致交通擁堵、市民恐慌等問題出現。
3.3 未合理利用雨洪資源
通過調查表明,雨水落地后將有大部分的水量流入地底。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以及城市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部分的地面已由原來的自然路面改變成現在的硬化地面,其一方面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由于硬化地面導致雨水大量的流失,大部分雨水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從而嚴重影響了給排水工作的開展。同時地下水資源沒有了雨水的補充,易出現水資源短缺的情況。
4 城市給排水建設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
4.1 海綿城市-滲
(1)透水景觀鋪裝設計。城市在傳統(tǒng)建設的過程中,鋪裝主要包括市政公共區(qū)域景觀及居住區(qū)景觀,在其鋪裝設計的過程中,大部分使用的材料透水性較差,從而進一步影響雨水滲透性能的變差,利用透水鋪裝可以有效改善雨水滲透的問題,或利用水渠與溝槽將雨水引流至周圍街道中的滯留設施中。
(2)透水道路鋪裝設計。對城市進行建設時,傳統(tǒng)城市面積中大部分被道路所占用,從而造成雨水滲透性差,其主要原因就是傳統(tǒng)道路選擇的鋪裝材料。其中景觀鋪裝的過程中,利用透水鋪裝一方面可以改善雨水的滲透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將居住區(qū)及園區(qū)的道路、停車場的鋪裝原料使用透水混凝土進行替代,不斷加強雨水的滲透量,降低地表的徑流,同時滲透的雨水將流入到地下儲蓄池完成儲存,通過凈化不斷的排放到河道或補充地下水,降低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
4.2 海綿城市-蓄
(1)蓄水模塊設計。對當前應用到海綿城市給排水理念的雨水蓄水池模塊而言,其作為一種比較新穎的科技產品,不但能夠具有較強的承壓力,還可以以相對較小的蓄水面積來實現比較可觀的水儲存能力。此外,其以約95%的鏤空空間來完成更好的蓄水能力。在蓄水模塊的設計中,水的存儲和排放中主要用到了防水布和土工布來配合實施,同時在模塊結構內部還需要進行進、出水管、水泵合理位置的確定和設置。
(2)地下蓄水池的設計。地下蓄水池進行雨水收集的過程中,主要包含蓄水池結構體、用于水過濾的沉砂井、出水井、水的流入流出水管、高低位的通氣帽、曝氣系統(tǒng)及溢流管等部分。同時,蓄水池的設計中還要結合所選用植物的品種不同來加以區(qū)分設計。對選用大型喬木或灌木綠化植物時,蓄水層的厚度控制在深度大于60mm,骨料的積蓄以輕質中空的粗骨料為主,粗骨料直徑要在25mm以上。當選用綠籬、藤本科類等比較小型的植物時,骨料宜選用80mm厚的15~20 陶粒。蓄水池內部以穿孔PVC 鋪設,保持土壤層的相對水分含量。
4.3 海綿城市-滯
(1)雨水花園設計。邊緣區(qū)常設置為草地,雨水徑流首先在該區(qū)進行初步截留,繼而進入緩沖區(qū)。緩沖區(qū)可以放置細石塊,進一步過濾雨水中雜質并緩沖徑流流速,同時作為分界線,緩沖區(qū)的植物需一定的耐濕能力。但目前立道牙采用較為廣泛且綠地高于路面,造成路面長期積水,而此種設計方式極大地緩解了市政管網的排水壓力。
(2)生態(tài)滯留區(qū)設計。①植草溝的設計。首先,植淺草溝主要使用與居住區(qū)、工業(yè)或商業(yè)區(qū)及公園等區(qū)域,因其輸入能力尤其凸顯,具有截污凈化的能力,能夠有效的將路邊的排水溝或雨水管渠系統(tǒng)進行替代。其中植草溝溝頂的寬保持在0.5m~2m,深度保持在0.05m~0.25m,邊坡1:3~1:4,縱向坡0.3%~5%。作為預防處理可在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前設置。②雨水塘設計。雨水塘即是滲水洼塘,為了實現雨水滲透,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實現,對地下水進行補充,雨水塘可以高效的降低徑流峰值。同時雨水塘護坡需要種植耐濕植物,若雨水塘較深( 超過60cm) 護坡周邊就要種植低矮灌木,形成低矮綠籬,消除安全隱患。
4.4 海綿城市-凈、用、排
目前的城市綠地,在設計上還是普遍高于道路路面,這種方式不利于雨水的排放和利用。而海綿城市理念可以提升城市的吸水性能。其中的下沉式綠地在城市的綠化得到了有效的應用,效果也比較顯著。這種綠地在提升排水性能的同時,實現了蓄水容量的增加,從而達到城市給排水施工設計要求。常見的海綿城市理念中水的凈化、利用和排放主要形式有濕塘、濕地或生物滯留設施等。
5 結束語
總之,海綿城市的建設對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海綿城市的建設涉及到諸多內容,需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現狀的了解。在城市的排水建設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能夠實現城市水資源的合理化使用,同時也提高了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操作水平,為城市排水系統(tǒng)建設的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 李進豐.城市給排水系統(tǒng)建設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7.
[2] 李梅.城市給排水建設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