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銀
摘要: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的重要課程,對小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本文對分段訓練法應用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必要性進行闡述,指出各階段學生的身體特點與學習目標,并對分段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最后給出教學活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分段訓練法
小學教學是學生正式接受教學的第一個階段,也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做好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分段教學法作為循序漸進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寫作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分段訓練法已經被逐漸應用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去,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一、小學生各階段特點以及寫作訓練目標
小學教育為6年制教學,學生的年齡幾乎都在6~13歲之間。我們根據小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具體特點將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小學一、二年級。處在這一階段的小學生身體素質較弱,理解能力相對較低,對自身的情感控制不到位。在語文寫作過程中也很難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語文寫作對于他們而言更像是教學任務。而這一階段正是學生積累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需要以積累知識為主。第二階段,小學三、四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個人情緒逐漸趨于平穩(wěn),對事物的理解也正從感性階段逐漸向理性方面轉變。在語文寫作知識學習過程中也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而,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技巧與情感積累。對此,這一階段的教學可以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巧與寫作習慣。
二、小學生作文學習階段劃分
剛剛走入校園的小學生本身并沒有太豐富的語文知識,閱讀能力較差、寫作基礎也幾乎沒有。盲目地開展寫作訓練并不能起到應用的效果。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大量的語文知識學習逐漸積累知識,并養(yǎng)成一定的閱讀能力。隨著學生語文知識的增加其文字知識、語文知識都在逐漸養(yǎng)成。在這一階段加強語文寫作訓練將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教學是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逐步進行的。是小學生6年學習的積累。最后階段的寫作能力提高是將學生理念知識轉化為實踐的重要步驟,同時也是所有作文教學活動的總結[2]。針對小學生作文開展的教學活動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具體特點,分階段來進行,在此基礎上確保每一個階段之間都能自然銜接。避免出現過度不自然或跨越式教學訓練等情況。
三、分段訓練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語文寫作能力需要學生具備足夠的文字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語文知識。其中語文知識是在學生全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積累而來,只需要根據新課標的教學任務逐步推進教學活動即可。接下來我們對文字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分階段培養(yǎng)訓練過程進行分析。
(一)文字表達能力分階段訓練
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我們必須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面對一二年級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需要著重加強學生對單個詞語的理解能力以及使用能力。例如詞語的的近義詞、反義詞、同義詞區(qū)分。同時,加強學生對單個詞語的使用能力,例如通過造句訓練、修改病句、佳句記憶等方式提高學生對單個詞語的使用能力。第二階段,這一階段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對整段文字的理解能力與歸納概括能力。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歸納訓練,通過歸納、整理學習優(yōu)秀文章的結構與層次。同時,逐步掌握常用的修辭手法。通過一系列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文章的具體結構與內涵以及所使用的修辭手法。第三階段,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整體結構的歸納與整理,并從中發(fā)現文章的特點加以記憶。這一階段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提煉文章內容的能力。通過對文章思想內涵,組織結構,寫作特點等內容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小抄寫員》這一文章時,要讓學生對文章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對文章的思想意識進行總結,繼而挖掘背后深層次的內涵。
(二)寫作能力分階段訓練
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同樣必須被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訓練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在這一階段,不能要求寫出較長的文章,而應該以簡單的語句表達訓練為主。并結合造句、組詞等教學方式進行教學[3]。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講故事的習慣。逐漸培養(yǎng)學生完成表達一句話的能力。第二階段,培養(yǎng)學生寫小段落的能力。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基本上都可以完成第表達出一句話。在此基礎上的教學活動可以逐步加入修辭、段落分布方面的教學,引導學生寫出成端的文章。第三階段,這一階段以培養(yǎng)學生完整的短篇文章為主。通過對較長文章的寫作訓練鞏固學生所學的寫作技巧,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五、寫作訓練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分段訓練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去需要注意一些問題以提高教學效果。第一,分段訓練必須與所使用的教材相配合。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同時也是教開展教學的基礎,分段教學法的應用只能輔助教材,而不能取而代之。第二,分段教學法要與學生的能力相適應。這是分段教學法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對此,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教材學習內容開展教學,逐步推進,并根據學生的具體能力開展訓練。第三,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興趣。分段訓練法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結語
分段教學法作為循序漸進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在小學作文寫作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開展分段訓練法與小學生心理、生理、學習能力的研究工作并依次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積極配合教材與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鳳.分段訓練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
[2]呂玉榮.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分段訓練模式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12):123-123
[3]潘傳相.分段訓練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