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國平
還在讀中學(xué)時,我就知道祖國的寶島臺灣省有個四季如春、風(fēng)光明媚的日月潭。后來在國內(nèi)游歷了很多名山勝水,卻未曾涉足過海峽的彼岸。這次利用赴臺探望病重老父的機(jī)會,在妹妹和她男友的陪同下,我終于如愿以償,親眼見到了這顆美艷明珠。
登樓俯瞰日月潭全景。只見云霧飄渺間,如鏡的潭水倒映青山,四圍翠巒疊嶂,幽篁滿目,山光水影一片蒼黛,猶似丹青高手信手涂抹的大寫意。我佇立在欄桿前,凝望這秀色可餐的美景,久久不忍離去。
從玄奘寺下來,汽車載著我們沿環(huán)湖公路來到德化社。德化社是臺灣省邵族以觀光為主的唯一山胞村落,有茶莊、藝品行等。在藝品行前面,掛有色彩艷麗的各式山胞服飾,免費供游人照相用。妹妹穿上繡有纖巧幾何圖案的裙子,戴上鮮花編成的花環(huán),頸上再掛一幅精美的貝殼項鏈,儼如一位阿美族姑娘。我們在這里照相、品茶、購物,然后步行來到潭邊。幾艘游艇在潭心蕩來蕩去,也不知是微風(fēng)吹過,還是船兒晃動,潭水微微起皺,波光粼粼似錦。我們上了游艇,倚著船幫,把手伸下去抓一把那翡翠般的潭水,仿佛從頭到腳都沁透了盎盎綠意。環(huán)顧岸邊在綠蔭蒼翠中熠熠生輝的寺廟,想起適才在玄奘寺看到的那幅楹聯(lián)“聽靜夜鐘聲喚醒夢中夢,觀澄江月影窺見身外身”,倒覺得這里真是一個參禪問學(xué)的好去處。
游艇分開碧波,“突突”前行,大約十來分鐘即駛近孤懸于潭心的光華島。原來,日月潭以光華島為界,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狀似月鉤,日月潭名字即由此而來。光華島嬌小玲瓏,宛如一粒珠子嵌在兩潭之間,吸引無數(shù)游人舍舟登岸。尤為有趣的,是島上花亭里有一月老像,皓首銀須,眉開眼笑,兩手捧著一根紅綢帶。我讓妹妹和她男友站月老旁合影,祝他們白頭偕老。離開光華島后,游艇載著我們繞潭一周,見一處地方泊了許多彩舟,想是日月潭水上公園入口處了。我們在此登岸,步行來到一幢樓宇前,門楣上“涵碧樓”三個大字遒勁有力,一看落款,知是湘籍名人黃杰先生所題。涵碧樓可供住宿和餐飲,我們在這用過點心,信步來到一簇竹篁旁邊,透過疏密相迭的竹葉,窺見相思林下,情侶雙雙對對,游人三三兩兩,日潭與月潭,象同胞姐妹一樣相依相偎,親密無間。聽說每年中秋之夜,無數(shù)游人都來此蕩舟游湖。我想,那些遠(yuǎn)離故鄉(xiāng)的游子,在月明之夜泛舟湖上,攜一壺酒,擺兩碟家鄉(xiāng)小菜,與銅盆似的圓月對飲,或可遣散幾縷思鄉(xiāng)的愁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