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輔以調查法和文獻資料法,并以歸納和演繹方法,依據新課程教學理念,借鑒國內外先進有效教學研究實踐經驗,探索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適應本學科特點的有效教學策略,滿足學生、教師發(fā)展的需要,滿足社會、家長、學生對高質量教育的需要。
1 研究目的
新課程實施以來,廣大教師主觀上很想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但缺少系統(tǒng)性和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很多教師在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評價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教學目標表述的模糊性;教與學方式轉變的滯后性;對新課標評價理念理解的膚淺性。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新課程教學質量。
為此,本課題將結合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構建具有可操作性、實踐性的有效教學的行動策略,探索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有效教學方法體系,為廣大小學體育教師開展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課堂教學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張家港市崇真小學。
2.2 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法、比較研究法、數理統(tǒng)計法。
3 研究實施
3.1 教學準備策略。
教學準備策略包括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的再處理這兩方面的內容。
3.1.1 教學目標的設立。
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功能,它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及設計學生和教師行為的依據。教學目標可以使學生了解預期的學習結果;可以幫助教師評鑒和修正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設立要凸顯整體性、科學性。
3.1.2 教材的再處理。
主要有教材的生活化處理:它是指從社會和生活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需求,對原有的教材進行再開發(fā),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教材內容的問題化處理:它是指對原有教材進行貼近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的問題化處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與練,并在思與練的過程中獲取成功和愉快的情感體驗;教材內容的綜合化處理:它是指把已有的兩種或兩種以上教材進行再處理,設計成一組富有吸引力的綜合性內容的活動場景;教材的游戲化處理:把原有的教材內容進行再處理,設計成一個或一組游戲活動,以趣為導,逐漸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樂學的境界。
3.2 教學實施策略。
3.2.1 有效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它關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群體間人際關系和交往活動,積極建立群體合作學習關系。
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培養(yǎng)合作能力:共識合作任務——明確共同目標和利益;選擇合作方式——個體間的合理分工、配合和協(xié)調;授予技能,提高合作效能:合理分工,小組成員的各有其角色,使每個成員都能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榜樣激勵,學會傾聽與交流:在交流時,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聚精會神,學會觀察與思考:傳授觀察方法,細化要求,明確觀察的重要性;設置規(guī)則,學會尊重與謙讓:學會尊重與謙讓是有效合作學習的靈魂。針對個性強弱不同的學生,教師給予引導;取長補短,學會互評與贊揚: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問的相互評價,找準別人的長處,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3.2.2 有效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創(chuàng)設情景、主動體驗,培養(yǎng)探究興趣: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景,教師、學生提出問題,并提供一些學習的背景材料(知識、場地、器材),讓學生運用一定的探究方法去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領悟、內化,并具體應用;質疑問難、激活思維,培養(yǎng)問題意識:創(chuàng)設民主氛圍,激起學生問的勇氣,使學生敢問,激發(fā)提問熱情,培養(yǎng)問的興趣,使學生好問;優(yōu)化環(huán)境、鼓勵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探究性學習方式是半開放性學習。教師要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很好的“支持環(huán)境”;為學生敢于發(fā)表,勇于表現,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3.2.3 教學評價策略。
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指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
3.2.3.1 評價方法的綜合化。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指出,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定,應是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的結合,這樣才能體現學習評價所追求的價值目標。
3.2.3.2 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尊重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
3.2.3.3 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化。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僅關注結果,更應注重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過程,要以激勵為主并貫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使評價實施日?;⑼ㄋ谆?。
3.2.3.4 評價主體的互動化。評價主體的互動化,有利于調動學生、教師、家長的積極性,有利于多渠道地反饋信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協(xié)作關系,使學習評價成為學生、教師、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
4 研究成效
4.1 轉變了學生的學習行為。
通過近二年的跟蹤和調查,發(fā)現學生在不同的研究階段,在課堂中的學習行為:學習態(tài)度、主動學習的意識與能力、評價的方法與能力等都有不同的表現。
4.2 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依據2016學年學生的50米×8往返跑、立定跳遠和50米快速跑的成績統(tǒng)計分析,2016學年明顯優(yōu)于2017學年學生,經統(tǒng)計學T檢驗,呈顯著性差異(P<0.05)。
5 研究小結
開展小學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又是很艱巨的任務,需要進行長期的努力、反復實踐,本項研究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取得的成果也是粗淺的。限于我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很多問題尚未深入研究,即使已有的成果也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拔釋⑸舷露笏鳌保覀儗⒗^續(xù)努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崇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