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敏
語文教育既是語言教育,又是人文教育,它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發(fā)展個性、完善人格的重任。面對當代道德教育容易陷入單一的“知識化”“形式化”的困境,在語文教學中,利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人文資源,通過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人文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文學的情趣,塑造人文品格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一、通過常規(guī)活動,讓學生接受人類傳統(tǒng)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高中學生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的感情渲泄,以滿足他們樹立信心、擺脫逆境、顯示才華的需求。但學生經歷單一、思想單純、生活單調,很容易在物欲膨脹、人性貶值的現(xiàn)代大眾文化的狂潮面前茫然失措,迷失自我。因而,要對他們進行思想的啟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鑄煉,使他們于潛移默化中修身養(yǎng)性,形成健康的人格。
古代哲人圣賢的人格關照和警世言論,能開啟學生的心智之門,孔子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誨人不倦的長者風范,讓人如坐春風。孟子的洋溢著原始人道氣息和民主精神的散文,莊子對生命的拷問和冷峻機智的談吐,韓非子對人性的鞭辟入里的剖析,荀子對人的本質力量的鋪張揚厲……都能啟人覺悟,促人警醒,催人奮進。此外,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貴品質,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寬闊胸懷,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骨傲氣,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坦蕩心境,唐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曠達、宋詞“日出江花紅勝火”的輝煌燦爛……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豐厚肥沃,足以滋養(yǎng)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根基。
在語文常規(guī)活動中,我們應推薦學生閱讀《偉大的足跡》等著名傳記,組織學生通過智者故事會、詩歌朗誦、三分鐘演講、辨論等活動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指導學生學習優(yōu)秀人物的高尚品質,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辨是非、明大義、識大理,以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二、通過閱讀教學,力求讓語文貼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與情感世界
好書美文既能啟迪智慧,又能滋補精神,學生多看這些作品,不僅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一種美的熏陶,更是對社會的一種考察。所以,要用有文化品位的精品讀物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要牽引學生的靈魂沉浮于字里行間,讓心靈浸染著墨韻書香,讓語文貼近學生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
優(yōu)秀的文本需要學生潛心揣摩。生活教人求真,解讀文本應該符合生活本真。只有如此,課內課外才能相得益彩。在講授古典文獻時,我們不是滿足于向學生補充一些作品,而是花費較多的時間向學生介紹有關背景知識和一些作家的生平思想。讓學生了解“李杜”“韓柳”“歐蘇”……他們曲折坎坷的經歷、憂時濟世的熱情、傲岸不羈的性格、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卓越不凡的才智識見、彪炳千載的文學創(chuàng)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挖掘語文學科的人文底蘊,才能使學生的心靈一次有一次地感到震顫。教授現(xiàn)代文時,也應盡量地從人性的角度把握文章,并聯(lián)系具體的社會實際進行拓展。
三、通過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質
作文其實就是說話,作文與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古人說:“心生而里,言力而文明,自然之道也。”魯迅先生說,作文“固然要有精熱的技巧,但更須有進步的思想與高尚的人格”??梢?,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開闊胸襟,學會關懷,找到寫作的內在力量。一次成功的寫作往往是熱情參與的結果。如果學生精神世界過于貧瘠、過于匱乏,不關心人與自然的狀況、價值、命運,人的情感如何變得豐富、博大?沒有興趣、激情,又怎能拿出文質兼美的文章?司馬遷總結過圣賢發(fā)憤著述的事例,更是出于切身體驗,大抵經歷過波折,“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人們才會有一種力量,拿起筆來寫作?!皯崱笔菍懽鞯木薮笸苿恿Γf到底,這種興許還是發(fā)源于關愛。
此外,教師在作文的內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設計上也要下一番工夫,不管是命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都要注意貼近生活,要有很強的時效性和現(xiàn)實針對性,尤其注意要盡量拓展學生的作文領域,使他們的作文內容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介紹司馬遷、曹雪芹、魯迅、錢鐘書等古今大家所以能留下曠世之作,除了他們內心深有感觸外,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積淀,以“ 腹有詩書氣自華”為題作文,將學生的視野引到文化傳承、文化積累的領域;在組織學生參觀高科技產品、先進武器裝備、預示世界未來發(fā)展趨勢的演示模型后,以“幾年后的我”為話題進行作文,將學生的視野引到最新科技和想象創(chuàng)意領域;在觀看了一組沙塵暴襲擊、珍惜動物瀕臨滅絕、全球氣候變暖等新聞報道后,以“我們的家園”為話題,將學生的視野引到人和自然、環(huán)境保護領域……我們只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使他們煥發(fā)出內在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才能讓他們學會作文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總之,語文學科是人文底蘊最為豐富的學科之一,它與生活息息相關,與一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聯(lián)系緊密,最能引起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的本質的飛躍,提高學生的認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fā)展,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破除唯理性教育的模式,在積累、涵泳、頓悟的過程中挖掘人文底蘊,重視情感、意志、審美情趣等的介入,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在心靈體驗、激情燃燒、思想碰撞、精神對話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開放的思想,使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質。
★作者通聯(lián):湖北建始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