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
去年臘月16日,我親愛的母親與世長辭同我們永別了……她老人家走的時候很安詳,如同睡著一般非常平和,也許是因為水腫,她臉上平展舒緩,反倒沒有患病期間密集的皺紋……
1944年農歷8月10日,母親出生于陜北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由于家境不好,她從小沒讀上過學,很小的時候就幫家里割豬草、照顧病人和年幼的孩子。17歲那年,母親嫁給我常年在外工作的父親,于是又當男人又當女人:早上起來得燒火做飯、做豬食喂豬喂雞打掃衛(wèi)生,白天得跟著農業(yè)社里面干農活掙工分,夏天割麥收夏,秋天刨洋芋搬玉米收秋,干完活分糧食得排到最后,盼多又怕多,多了背不了,少了沒糧食吃得挨餓。
小時候,我們不懂事。母親從地里往回背土豆,還不等背進院子已經是筋疲力盡,妹妹老遠看見了就撲過去又哭又鬧,母親只好放下重負,哄一哄妹妹。她進院子喝口水,又得做飯、得喂豬喂雞,如果沒豬食還得做,有時候糟糕的是用水時發(fā)現甕里沒水了,還又得到河邊井里擔水,每次擔水母親總是將大號水桶盛得滿滿的,非常吃力地挑回家……那時家里條件不好,母親晚上經常做的就是切些洋芋條、下些小米,和點面和在一起,因缺糧食,常常是水多米面少,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孩子吃在前面還使勁撈稠的吃,等母親忙完活吃飯的時候剩下的僅是湯湯水水。
那時做飯燒的是柴火,柴火質量不好,煙多火小,灶火煙道排煙又不暢,做一頓飯實在是不容易。當我們幾個孩子吃完飯?zhí)稍诳簧线M入夢鄉(xiāng)的時候,母親洗完鍋碗又在煤油燈下開始她的針線活。我們睡的時候她在做,我們睡醒一覺抬起頭發(fā)現母親仍在昏暗燈光下聚精會神一針一線納鞋底,她一刻也不閑著。
我小的時候,父親一直在外工作,當時他工資非常低,養(yǎng)活一家六口人都很困難。為了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母親白天在農業(yè)社里拼命干活掙工分,稍有空就得跑到自留地種些紅薯之類的,家里還養(yǎng)豬養(yǎng)雞,母親得利用社員們休息的時候出去搶著尋些苦菜喂豬……自己難為自己,理由只有一個:母親想努力把這個家的日子過好。
記得在一個暑假,我跟著母親在五里以外的山地收割山連豆,回來時每人背一捆,走到半道就下起瓢潑大雨。山路本來就很窄,雨水一浸泡就變得濕滑,更加難走。被雨水澆濕后的山連豆也越背越沉,經過一個叫羊岔的地方,兩邊都是深山溝,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倒,掉入深溝。每次回想這些往事都非常后怕……那幾年陜北因到處開荒種田,夏天常發(fā)洪水,家里的窯洞位處一個山渠之下,沒有專門的排水溝,每當傾盆暴雨時窯頂窯板上洪水就像水桶一般大傾瀉而下,這個時候母親就領著我們頂著暴雨去撥水溝,或開著門、卷起褲腿站在門口面向院子、敲著洗臉盆大聲喊:“過個了……過個了……”雷鳴閃電、暴雨如注,母親領著我們:恐懼、無助、凄涼……依然歷歷在目。她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祈禱、吶喊,渴求上蒼保佑我們。
爺爺晚年的時候,父親和大伯約好兩家輪流伺候。但是爺爺還是更喜歡待在父母這邊,特別是后來爺爺生活不能自理,胃口好但自己不能解決大小便,即使如此,母親依然盡心盡力……爺爺臨終走的時候依然還是選擇與父母在一起。
母親一生閑不著,在她老人家快七十的時候,在家旁邊有個紅棗加工廠,當地紅棗成熟后招一些切棗臨時工,她老人家堅持要去誰說也不聽,每年干活大概是1到2個多月時間,做了三年,掙了大概有四千多元,經理對她的評價還蠻高:干活質量高、切棗免檢…….可惜母親這期間干活烙下了?。鹤笫执竽粗搁L起一個繭子。我常在想,家中日子也好一些了,不缺這些錢為什么她非得堅持出去打工?我覺得母親是不服老,仍然想抓住機會搶著做些事情掙點錢為家里再做點貢獻。
母親早年辛勞,老年的時候,看著兒女辛苦,還主動承擔照顧孫子孫女,她毫無怨言。母親不僅在家勤勞,出了門到了其它親人親戚家也是如此。到秋天想著幫老大收玉米;快七十歲了到三姨家還想要幫收梨,到了四姨家還要幫著泥灶火,到了娘家還要幫著擔水洗衣服做飯麥場干活……見到鄰家碾米還要幫著推一會兒……表兄來家住幾天母親還搶著給其洗衣服……母親在自己辭世一個月前,還囑咐我給大姨捎一些熟豬頭肉、豆腐、蛋糕,說人老了硬的咬不動……
母親一生對土地有感情,只要下雨,她就想干點活,想把家中棗樹坡上的雜草除一下,刨一刨松一下土種點菜或其它農副作物,或到外面尋點苦菜、地衣……老了外面的活干不動了,就把家中不能穿的舊衣服、舊床單拆了做座墊、鞋墊和布鞋送人。老人家走了之后清理鞋箱還有十幾雙新布鞋沒送出去……
母親一生節(jié)儉,自己從來舍不得給自己買東西,總是攢著,攢到一定時候要么就應急用了要么就存起來。有什么好吃的,她總要要留給兒女孫子或其它親人。記得還在上高中暑假,一大早起來我趕著牛去耕麥地,母親就從糧食囤里拿出一個小瓜作為出山干活的獎賞。我后來才知道這是我們分剩下的她存起來,而她自己根本沒有舍得吃……
以前,因家里條件差,母親沒買過什么像樣的衣服。兒女們大了,條件慢慢變好了,給她買些衣服仍舍不得穿:說在家穿啥都一樣,太浪費。所以買的新衣服只是在外面穿一下。孫子在英國給買了件的冬天防寒外套,只試穿了一下說:衣服好,等以后好了再穿!可惜這件衣服試穿之后就再也沒有機會穿了,最后發(fā)現衣服掛牌還沒摘。
去年五月初,母親在被診斷胰腺癌癥,在家人勸說下才到醫(yī)院接受治療,手術后身體狀態(tài)稍好,堅決要求我們辭掉為她請的早中餐鐘點工。她認為自己能行,不需要雇人浪費錢。
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她好學,家里的電器她都會用還會用平板與家人視頻聊天。她說話有技巧,很有分寸。晚年的時候還經常到廣場健身跳舞,好多人還夸她跳得好……
母親對自然風景特別喜歡,偶爾開車帶她到海邊、公園、郊外,或有空的時候就近一些景點走一走,老人家總是勁頭十足,坐在車上從不打瞌睡,左看看右照照,還不時點評一下。見到嫩綠的草坪草地、漂亮的各式各樣的花卉會贊不絕口、有時興奮的像個孩子,還會主動提出拍照發(fā)給家人??吹侥赣H的開心,我內心感到無比的滿足!可惜我們再沒有機會為她老人家做事情了……
母親非常善解人意、總是替別人著想,所以她的人緣特別好。正因為如此,在老人家患病期間,有那么多親人前來探望、陪護,或者是打電話、發(fā)視頻慰問,鼓勵母親,希望她能開心快樂不孤獨,希望她老人家能早日康復戰(zhàn)勝病魔少些痛苦。
母親走后,我們全家商量響應政府號召,決定簡潔辦喪、安安靜靜送老人家走,就連我母親的親侄女、親姨外甥女都沒有通知。可送葬的前一天幾乎所有至親,凡是知道母親辭世消息的親戚,幾乎一個不拉前來吊唁,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在零下近二十度的晚上,每夜有十多位至親守夜守靈守護母親,下葬當日,又有幾十號親人主動前往墓地送行:抬棺木、鏟土填坑堆墳……個個都變成土人,男人小伙子們累得撐不住家眷女同胞們接著干,快七十歲的倆姨表大哥也在揮舞著鐵鍬……
母親一生只知奉獻,用她的方式關愛關心兒女孫子,善待親人和鄰居。母親教育子女后人也從不講大道理,她用自己的行為影響著我們怎樣做事、怎樣做人。她非常普通,但又是一位極其了不起偉大的母親,她留給我們精神財富終生享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