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皓
摘 要:文章從近年來全國美展作品的假、大、空等問題出發(fā),探討當下新媒體大環(huán)境下,筆者認為有必要重拾寫生,在對景寫生的同時找回“物與神交”和“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狀態(tài)。回歸中國畫的根本審美“以形寫神”訴求和藝術追求。
關鍵詞:格物致知;重返傳統(tǒng);認知方式
寫生這一詞匯,外文翻譯是“paint from life”。而“from life”意思是取材于大自然,來源于生活。但是,筆者在全國各地的美術展覽看到的作品本身并沒有體現藝術的真性情,作品本身源于生活,但是他們所謂的取材僅僅是拿單反相機拍攝,然后經過photoshop等技術軟件的調色、拼貼,甚至于運用投影儀設備直接轉換到宣紙或絹上,科技的運用輔助,再加上各種國畫技巧,作為藝術類的科班生,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幅像樣的作品。但是如此一來,完全忽略了寫生的重要性。翻看中西方美術史,東方與西方都有寫生的傳統(tǒng),但現如今 ,院校繪畫專業(yè)的同學們,甚至于老師們更關注于展覽體,以及如何躋身美協(xié),如何在比賽中迎合評委審美取向,學術心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后殖民時期的美術,以西方為中心論據多,更批判中國文人畫,在這一潮流中,自然會流失藝術財富,中國畫完整的體系也被破壞得支離破碎,徐蔣體系把西方寫實主義引進并推向全國,按照西方院校寫生裸體等課程,后殖民時期是西風壓倒東風的時代。如今,中國畫回歸傳統(tǒng),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傳承和發(fā)揚也備受國人重視。寫生這一脈絡,無疑是最為關鍵和重要的,而不應該被新媒體技術革新帶來的便捷所替代。
談到中國畫寫生的重要意義,首先要明確為什么要寫生?寫生的益處在哪里?在中國畫畫史里,在魏晉南北朝,通過顧愷之的畫作能夠看出,中國畫的寫實已經完成,而 “寫生”最早應該追述到唐代中期,唐代畫作有絹本和壁畫,兩種樣式,通過《步輦圖》和《簪花仕女圖》可以看出當時的寫實技藝的高超,這些作品都是宮廷院畫的題材,描摹的對象也都帶有濃郁的政治色彩。宋代的寫實發(fā)展到頂峰,畫作歌頌宋代大好河山,權且不論政治性,從作品本身我們可以看出具有寫實性,是古人“格物致知”對事物的研究與理氣。還有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或者是翰林圖畫院的作品,我們也從中看出,作者把對當時社會的體驗與感觸融入畫作中,流傳至今并示以后人,讓后人有幸品味中國傳統(tǒng)畫的豐富內涵和精湛的藝術高度。而《千里江山圖》和《清明上河圖》更是中國畫的瑰寶,值得后人反復學習和研究。不言而喻,寫生的重要性在中國傳統(tǒng)畫中得到了完美體現,以趙昌最著名的《寫生夾蝶圖》舉證最好不過了,這幅畫命名里已經含有“寫生”二字,再品讀畫面的用筆,帶有明顯折帶的琴弦描法,設色豐富,其實最讓人感動的就是用筆的節(jié)奏。也許趙昌在寫生的時候,畫了很多張,只不過這一張是最后的成品,但是筆墨趣味畫意正濃,這就是寫生的重要意義所在,中國畫不是西方學院靜物寫生,它的基礎在筆墨上,中國畫講究筆墨趣味,講究用筆、墨法等等,而在寫生過程中,自帶的那種潛意識就被激發(fā)出來,通過“與物神交”和“格物致知”對事物的真實感受,在寫生過程中會流露和記錄當時真實的感受,這與現在用電腦拼接、剪切出來的圖示有著天壤之別。中國畫都帶有“人化了的自然”的傾向。這不只是國畫固有的,而是整體中國文藝都有這種傾向。文學里有“賦、比、興”手法?!稅凵徴f》里把荷花比作君子,牡丹比作俗氣象征。這些思想的影響以及魏晉南北朝“傳神”理論的順延,使得繪者在描繪自然的同時賦予自然“人格”。中國畫學科山水一脈,為何不照搬西方風景畫命名?這就是寫生過程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寫生過程中每個人有各種不同的感受都記錄在紙上,不拘泥于現實的狀物,而是象外有音、象外之聲,透過筆墨、形象、設色、傳遞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哲思與情感,“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觀畫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奧理冥造者,罕見其人?!鄙蚶ㄖ鲝埖牟皇钦粘瓕ο?,而要運用藝術規(guī)律去表現,畫者要來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這才是藝術。
讀圖、影像時代的到來,靚麗的圖片更加博得人們的眼球,國畫界亦是如此,所以現在的展覽體就更多的研究人類視覺感官上的體驗與互動,忽略了中國畫傳統(tǒng)“寫生”的意義和重要性。寫生,注重在描繪過程中的“寫”法,要將臨摹習的筆法放到實踐里去檢驗,實踐才是檢驗一切的標準。其次,仔細觀察對象,創(chuàng)造出與傳統(tǒng)形象不一樣的面貌,通過寫生來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能力,有意識地發(fā)掘自己的藝術氣質,在藝術規(guī)律里找準自己的位置和坐標?!墩f文解字》“琢磨”的釋義“琢”是舊石器時代在玉石上打一個點,“磨”是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一琢一磨,這就是最早繪畫的點與線。真正的藝術作品就需要這一琢一磨的“工匠精神”。寫生的意義在于精益求精,完善畫作與個人的造就,回歸傳統(tǒng)寫實脈絡,也是一種學習經典以古為今,利繪文脈的好事。如果在繪畫過程中割裂了寫生這一過程,勢必會帶來像現在展覽體這種鋪天蓋地電子科技轉手繪的模式,如此顛覆了傳統(tǒng),有損中國畫的文脈與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