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蜀青
今年全亞裔電影《摘金奇緣》近2.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使少數(shù)族裔在美國電影產(chǎn)業(yè)中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其實在小熒幕上,以少數(shù)族裔故事為主線的美劇也越來越吸引觀眾。在此背景下,美國媒體《好萊塢報道者》17日報道了南加州大學諾曼·李爾研究中心與非營利組織“定義美國人”對近幾年美劇中移民形象的研究。這份報告顯示,電視熒幕上的移民形象還是沒能脫離原來的刻板印象——犯罪率高、學歷低,與實際情況相差較遠。
易犯罪、學歷低
這份研究報告對2017年到2018年47部美劇共計143集的內(nèi)容進行統(tǒng)計。這些美劇中,有超過34%的移民角色都和犯罪有關(guān),11%都曾蹲過監(jiān)獄;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有不到1%的移民曾經(jīng)入獄。此外,沒有居住證的人在美劇移民角色中占比達41%,事實上這些人只占美國移民人口總數(shù)的24%。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差距更明顯:在這些美劇中,只有7%的移民角色有本科學歷,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僅3%;而實際在美國社會中,有17%的移民有本科學歷,13%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
美國VOX網(wǎng)站指出,“幾十年來,移民在美劇中始終扮演搞笑的二流角色”。比如著名動畫片《辛普森一家》中,阿布這個便利店職員就是印度裔角色,30年來一直有著一口濃重的印度口音。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印裔角色拉杰什是主角謝爾頓的搞笑好友(圖1)。再加上《破產(chǎn)姐妹》中矮胖的韓國餐廳老板(圖2),或《摩登家庭》中有著哥倫比亞濃重口音、性感吵鬧的歌洛莉亞等角色,依然都還是對美國移民的刻板印象。
開始擺脫刻板印象
不過美劇中的這種“刻板印象”近年來已開始有所變化,更真實、更睿智、更接近主流文化的移民形象開始在美劇中出現(xiàn),并形成粉絲群體。這些美劇無一粗制濫造,刻畫的移民形象也是深入人心。比如美國ABC電視臺的情景喜劇《初來乍到》(圖3),就是講述來自中國臺灣黃頤銘一家的故事。作為餐廳老板的主角設(shè)定雖然在美劇中并不新鮮,但黃頤銘一家不再是簡單的搞笑角色,而是各有各的煩惱:長輩們的不適應(yīng),黃頤銘自己的努力經(jīng)營,下一代努力融入的學生群體……該劇主角由美籍韓裔明星蘭德爾·樸出演,以亞裔全景式家庭故事為主線,引發(fā)眾多亞裔觀眾的共鳴。美國CW電視臺的喜劇《處女情緣》則是圍繞拉美裔美國移民維蘭紐瓦一家三代的故事展開,直面宗教、未婚先孕及非法移民等現(xiàn)實中的美國社會問題。
在流媒體網(wǎng)飛劇集中,獲得艾美獎和金球獎、描述紐約新移民故事的《無為大師》也打破以往的刻板印象:印度裔、華裔、非裔等各類移民都在紐約這個大熔爐里,來美國當新移民究竟意味著什么、如何獨立開始新生活、下一代如何更好地融入美國社會,都在劇中得到深度挖掘。
“也能做熒屏上的大英雄”
“很多美國人對移民的了解僅限于電視節(jié)目,所以電視上的移民形象如何演繹十分重要。”非營利組織“定義美國人”成員伊利莎白如此表示。眼下美國媒體也十分關(guān)注這個話題,希望能為美劇中的移民角色拓展更大空間?!短幣榫墶肪巹≈?、曾是“無證移民”的拉法爾·奧古斯丁接受《好萊塢報道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好萊塢能雇用更多新移民身份的編劇,他們的故事就不會默默無聞。美國CBS電視臺劇集《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中東裔主角
澤科·扎基,也通過美國《時代周刊》表達移民后裔演員們的心聲:希望獲得更多塑造主角的機會,移民和少數(shù)族裔也能做熒屏上的大英雄。
Vox網(wǎng)站對未來美劇中的移民形象持樂觀態(tài)度:“隨著像《初來乍到》《處女情緣》《無為大師》這樣優(yōu)秀、真誠的作品不斷涌現(xiàn),刻板形象一定會得到改觀——不再僅是明顯口音、迥異午餐、奇特的傳統(tǒng)習慣,他們也有各種喜怒哀樂,也有失敗和成功,這不就是我們電視劇要去呈現(xiàn)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