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微
(遂寧市中心醫(yī)院 四川 遂寧 629000)
在臨床血管性管腔病變患者的診斷中,DSA診斷被視為“金標準”,但是,DSA診斷存在有創(chuàng)性,且應用成本較高,所以臨床應用受到限制[1]。隨著臨床醫(yī)學技術不斷發(fā)展,CT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其快速掃描以及后處理技術都為臨床診斷準確性提供了較好保證[2]。肺動脈非對比劑增強MR血管成像目前應用較為廣泛,醫(yī)生需要選擇較為合適的技術進行掃描成像[3]。我院針對接受此方法掃描診斷的患者分別選擇兩種類型的掃描技術,現(xiàn)根據(jù)研究情況進行如下分析。
從2017年5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臨床診治的患者當中選擇110例接受胸部MRI檢查的對象進行此次研究,本次實驗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且預先征得所有入組對象及其家屬的同意。本研究納入標準為:一般資料完整、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入組。此次研究需將以下對象排除:精神功能障礙對象、個人資料不全對象、心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MRI檢查禁忌癥對象、肺動脈以及肺部疾病患者。在所選對象當中,男性為64例,女性為46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為71歲。
所有研究對象需接受GE 1.5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以及8通道體部相控陣線圈檢查,醫(yī)生需要讓其接受檢查的時候保持均勻呼吸,將雙上肢上舉并放在頭部兩側。醫(yī)生先選擇常規(guī)序列掃描,之后進行肺動脈冠狀面掃描,從而獲得其冠狀面以及橫軸面定位像,包括肺部動脈主干、上下腔靜脈以及心臟。之后在定位像上確定具體掃描方案,分別選擇十字交叉法以及平行放置法。十字交叉法需要在橫軸面定位像上放置2條翻轉帶,選擇十字交叉的方式,縱向翻轉帶用于翻轉大血管與心臟信號,橫向翻轉帶咋對其肺野以及與縱向翻轉帶重疊部分進行翻轉。平行放置法則需要在橫軸面定位像上分別在左肺野與右肺野內分別放置一條翻轉帶,左側翻轉帶需要沿著其室間隔方向放置,右側翻轉帶的內緣則要緊貼上下腔靜脈的外部。具體的掃描參數(shù)為矩陣224×256,翻轉角為75°,血液抑制翻轉時間為700ms,TE為2ms,TR為3.9ms,層厚為2mm,層數(shù)則為60~82,視野為40cm×32cm,掃描的時間為8~10min[4]。
對兩種不同技術應用后各級動脈的主觀評分情況,包括患者肺動脈主干、左右肺動脈干、葉間動脈以及段間動脈情況,并進行簡析。
研究中的各項數(shù)據(jù)需接受SPSS21.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選擇()表示,并接受t值處理,若相關數(shù)據(jù)對比后結果顯示P<0.05,則提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結果見表。
表 兩種技術應用后的具體指標對比分析()
表 兩種技術應用后的具體指標對比分析()
方法 例數(shù) 肺動脈主干 左右肺動脈干 葉間動脈 段間動脈(n) (分) (分) (分) (分)十字交叉法 110 2.15±0.5 1.84±0.6 1.51±0.4 0.81±0.2平行放置法 110 2.71±0.6 2.68±0.4 2.42±0.3 2.38±0.4 t —— 7.520 12.217 19.088 36.820 P —— <0.05 <0.05 <0.05 <0.05
從上表中數(shù)據(jù)可明顯看出,應用平行放置法進行掃描后的具體主觀評分明顯高于十字交叉法,相關數(shù)據(jù)對比后存在明顯差異。
非對比劑增強MR血管成像掃描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這種掃描方式可以避免應用含釓對比劑造成的腎臟纖維化等情況。非對比劑增強掃描常規(guī)的技術為相位對比法等,但是傳統(tǒng)技術會受到患者呼吸運動等因素影響,所以在肺動脈成像掃描中存在明顯的限制。
十字交叉法的應用在腎動脈成像掃描當中十分常見,但是在肺部動脈成像當中,無法對定位目標的血流信號進行較好選擇,且兩個翻轉帶的交叉部位為雙翻轉形式,很容易造成動脈污染,影響醫(yī)生對患者肺動脈的觀察,對于成像診斷較為不利。平行放置法則可以利用翻轉左心室以及雙側肺部實質信號,進而對背景組織信號進行較好抑制,并且可以有效排除主動脈系統(tǒng)對于肺部動脈成像產生的不利影響,確保未被翻轉的高信號血流流入被翻轉為低信號肺野當中,確保檢查對象的肺部動脈主干以及遠端細小分支被較好顯示,從而保證成像效果。
在此次研究中,平行放置法的主觀評分明顯高于十字交叉法,相關數(shù)據(jù)對比后存在明顯意義,這一結果充分體現(xiàn)了平行放置技術的具體應用優(yōu)勢。
在接受肺動脈非對比劑增強MR血管成像掃描的患者中,醫(yī)生利用平行放置法進行掃描的效果遠好于十字交叉法,該技術可在此類掃描診斷中大范圍推廣,對于保證成像準確性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