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逸然
嚴格的說,與途銳的第一次相遇,還要追述到十幾年前。依稀記得那是我大二時,一日和同寢同學提前翹課出來打牙祭,就在我們選擇了一個靠窗的座位剛落座,一臺懸掛著VW標的大眾SUV就直挺挺的將車頭懟在了我們的面前。
雖然我與其之間還隔著一面玻璃,但是在那個還尚未有國產大眾SUV的年代,這臺進口大眾SUV的氣場還是將我們幾個窮學生完全震懾住了。待我們回到寢室,用著當時還只有512Kb帶寬的網(wǎng)絡查詢該車的信息,接近100萬的售價和途銳這個名字自此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后來,在京張高速上,又陸續(xù)見到過幾次它飛馳而過的健壯身影,而每次隨著它身影而過的,還有老爸的話語:
“這大眾越野車看著真帶勁啊?!?/p>
在之后,我對于途銳的各種消息便不由自主地留意起來,從在倫敦,一臺第二代途銳拖動了一臺重量達155噸的波音747- 200型大型客機,到09-12,途銳連續(xù)拿下三界達喀爾拉力賽的桂冠,這臺SUV以強悍的性能,在我心里樹立起一根不可褻瀆的標桿,強大而務實、豪華而低調,不同于普拉多、牧馬人那樣給人以偏科的印象,途銳這臺承載式車身SUV,給了我兼顧公路的舒適性和不俗的越野能力的完美印象。
全新途銳一改前代版本高聳的車身所帶來的純正SUV的剛強之感,而是將整體高度降低了23mm,但寬度卻增加了44mm,搭配開口更大,更加下沉,與大眾arteno相仿的碩大進氣格柵,讓新車顯得更加低矮。
而這種“不適感”在我來到車尾時,表現(xiàn)得更加強烈。新車的車頂從B柱開始,就呈明顯的下滑狀,直到車尾勾勒出了一個明顯的斜面,整體看去,帶有明顯的轎跑SUV風格。
這樣的風格巨變,猶如此次我從涼爽秋日的成都,來到還處于炎炎夏日的珠海般,一時讓人難以適應。
外觀的改變見仁見智,而全新途銳內里的變化,才是大眾侃車此次體驗的真正目的。
而在述說這些變化之前,我們先來講一個關于這臺新車的段子。
全新途銳基于大眾MLB Evo平臺設計和研發(fā),在此平臺上還先后誕生了第二代Q7、賓利添越、保時捷卡宴以及蘭博基尼Urus,據(jù)坊間笑談,如果說把途銳作為段子的核心人物途銳,把Q7當做途銳的高端版本、添越是途銳的頂級豪華版本、卡宴是途銳的運動版,那么Urus應該是途銳的賽道版了。
拋開這個段子不談,大眾的模塊平臺在近些年來玩得風生水起。從其旗下各品牌的車型上,都可以看到大眾品牌基礎版車型的身影。MLB Evo平臺作為MLB平臺的升級版,最重要的進化就是其輕量化技術,相比于MLB平臺,MLB Evo平臺車型的整體重量降低了50公斤。
就全新途銳來說,其采用了更加優(yōu)化的車身結構設計和混合材質的應用,高強度鋼材使用率為52%,鋁合金材料的使用率則為48%。這在帶來了比前代車款更加高的車身強度的基礎上,還大為減輕了車重,從而使得燃效得以進一步降低。
在如此優(yōu)化的基本架構上,全新途銳還加入了三大科技。
新車上的這款LED大燈系統(tǒng)名為“IQ.Light”,堪稱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照明系統(tǒng)。這個大燈由128個LED點光源組成,僅僅在數(shù)毫秒內,控制處理器可以根據(jù)前置攝像頭和傳感器的信號、導航系統(tǒng)中的地圖數(shù)據(jù)、GPS信號、方向盤角度以及行駛速度,結合實時的行駛環(huán)境來智能控制每一個點光源發(fā)光與否。
駕駛者可以使用動態(tài)燈光輔助系統(tǒng)來激活連續(xù)的遠光燈功能。其它功能例如遠近光切換、城市照明、高速公路照明和越野照明皆由車輛自帶的智能前大燈系統(tǒng)控制。
這樣的大燈猶如蜻蜓的復眼結構,多只“眼鏡”配合在一起,可以讓視野呈幾何級數(shù)的放大。
在全新途銳上,大眾特意設置了一顆熱成像攝像頭,它的探測范圍在10米至130米之間。在夜晚行車時,它可以感知到位于道路上的行人和大型動物,并以連續(xù)的閃爍遠光形式,來提醒對方,并且會以在儀表盤上顯示高亮目標的方式來提醒駕駛者。同時,配合智能矩陣LED大燈系統(tǒng),大燈會保持超高亮度,讓駕駛者碰到此種情況時,有充足的準備時間。
途銳的很多實際運用場景都是在戶外,尤其在我國廣袤的西部,面對隨時可能沖上公路的牛羊隊伍,這項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升夜晚行車安全。
全新途銳全系標配數(shù)字化駕駛艙Innovision Cockpit智能系統(tǒng),集成了12寸可定制液晶儀表和15寸中控智能大屏。從外觀呈現(xiàn)上,這兩塊屏幕以貫通一體的設計,貫穿中控面板。配合投射在前擋風玻璃上的HUD顯示功能,三塊屏幕可以實現(xiàn)聯(lián)動,讓駕駛更為便利輕松。
該車還將配備與中國供應商聯(lián)合開發(fā)的"眾行家"系統(tǒng),其內置高德地圖,可提供在連通手機時隨時在線更行地圖的便利功能。同時,還有一系列專為中國用戶打造的在線和互聯(lián)服務。這充分體現(xiàn)了大眾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市場的重視程度。
有了這些尖端科技加身的全新途銳縱然順應時代潮流,免去了落伍之虞的煩擾,但是其駕乘品質到底如何,才是大眾侃車接下來重點去考究的方向。
全新途銳全系標配自適應性可調空氣懸掛,以及帶有托森式中央差速器的適時四驅系統(tǒng)??山o前橋分配最大達70%的扭矩,后橋分配最大達80%的扭矩,從而面對多種復雜的路況。
而在接下來的40°斜坡、爬越30°駝峰橋和50cm深的連續(xù)炮彈坑考驗中,該車也憑借其搭載的4MOTION恒時四驅系統(tǒng)順利通過。不過在這里提醒大家,縱然途銳的四驅系統(tǒng)實力不俗,機械式的中央差速器也很可靠,但是人在面對自然時,還是要保持應有的敬畏之心,來做到安全行駛。
在隨后的城鎮(zhèn)及高速公路的駕駛中,我們此次體驗的3.0T頂配銳智版車型提供了多項舒適配備。
令我驚喜的是,全新途銳的座椅擁有18項調節(jié),背部和坐墊的兩側都可以根據(jù)需要和喜好進行收緊和舒展動作。我特意將這些部位都收縮到最緊,最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超強包裹感。
啟動這臺最大功率340馬力,峰值扭矩450牛米的V6巨獸,隨之而來的并非雄厚的咆哮,而是綿密的長吟。抬起剎車踏板,途銳便輕盈地前行起來,這與眾多國產大眾的怠速調校風格大為不同。緩緩的踩下油門,發(fā)動機的出力也頗為線性,完全感受不到渦輪介入時的突兀感。而全力踩下油門,這臺8速AT變速箱的響應還是慢了一拍,要半秒左右,動力才會噴涌而出。
剎車的腳感也極為線性,配合線性的油門,可以達到頗為精細的控制動作。轉向也來得比國產大眾車型讓人更加地有駕駛欲望,不像后者那般低速輕柔的恍若無物,充滿了電子味。全新途銳的轉向則是在低速時就能感受到明顯的阻尼,但是又不像傳統(tǒng)液壓助力那般沉重,而是恰到好處。
同時,該車的懸架支撐也調校的極為富有高級感。無論是大震動,還是小的顛簸,都能一次性的處理完畢,懸架動作迅速而利落,絕不將絲毫的震動傳遞到車內。我還特意坐在途銳寬敞的后排感受了下,其后排的乘坐感受比之同級別的豪華C級轎車毫不遜色。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一臺有著將近4.9米車身的大家伙,開起來竟是靈活無比。這得益于其配備的四輪轉向科技,當把方向盤打死時,其后輪可以進行5°的角度轉向,來輔助車輛過彎。這直接帶來的好處就是,全新途銳的轉彎半徑僅為5.5米,與同集團的高爾夫差不多。這讓駕駛者在狹窄的停車場停車,以及公路調頭時,原本需要打兩把才能通過的彎道,現(xiàn)在一把即過。
在試駕前一天的全新途銳上市發(fā)布會中,大眾以”星際穿越“的別致方式,將全新途銳這款”未來之車“帶到了大眾面前。全新途銳也以兩種動力,三款車型,售價63.68-83.68萬元的方式和售價正式和中國消費者見面。
隨著輝騰的停產,作為大眾品牌僅剩的高端豪華車款,途銳肩負著維持大眾品牌在豪華車市場占一席之地的重任。在豪華車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的當下,一個來自傳統(tǒng)認知為平價品牌的高端豪華車型,想要脫穎而出,無疑是困難重重的。尤其是在眾多豪華品牌紛紛自放身段,紛紛大打價格戰(zhàn)的當下,無疑進一步壓縮了這樣車型的生存空間。
不過途銳擁有著廣泛的用戶基礎,第二代車型曾經在全球售出達百萬臺。其所表現(xiàn)出的全能特致,也是一眾豪華品牌SUV少有具備的。
務實如途銳,低調如斯,斯人尚好,天地任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