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彥霞
(曲阜市人民醫(yī)院 門診部,山東 曲阜 273100)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出生時的常見病,發(fā)病原因是由于新生兒血清膽紅素過高導致新生兒出現(xiàn)黃疸癥狀,應及時根據新生兒情況進行治療,如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會引發(fā)核黃疸,嚴重影響新生兒健康并留下后遺癥甚至死亡[1]。為保證新生兒出生健康,降低新生兒黃疸發(fā)生率,滿足每個家庭對新生兒健康的渴望,本文筆者選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間收治的100例新生兒黃疸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分析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中的護理效果,提高護理效果[2],現(xiàn)做如下報道。
選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間收治的100例新生兒黃疸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50名),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出生體重3-4.6 kg,平均(3.3±0.2)kg。實驗組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出生體重3.1-4.8 kg,平均(3.5±0.3)kg。兩組新生兒出生時間均在1-2 d,且新生兒父母同意分組護理,兩組新生兒在年齡、性別、體重等方面無明顯區(qū)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用于本次臨床研究樣本。
兩組新生兒出生后均接受早吸允、早接觸治療。
(1)對照組:為對照組新生兒提供常規(guī)護理方法,即給予新生兒母嬰接觸和母乳喂養(yǎng),對產婦飲食進行干預,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
(2)實驗組:為實驗組新生兒提供康復護理干預護理方法,即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①在新生兒出生時要第一時間將臍帶剪斷,防止臍帶血進入新生兒體內導致高膽紅素血癥。
②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吸允、喂養(yǎng)的基礎上根據母乳量是否充足給新生兒添加奶粉,保證新生兒每日營養(yǎng)的攝入。
③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對新生兒進行撫摸,并告知產婦及家屬正確的按摩手法,引導產婦對新生兒進行撫摸[3]。應注意在撫摸前撫摸人員要保持手部衛(wèi)生和溫度,盡可能的先將雙手搓熱并涂抹潤膚露,條件允許下可播放舒緩的音樂。按摩次數為每日兩次,每次撫摸時間在10 min左右,撫摸過程要盡可能和新生兒進行眼神交流,整個過程要輕柔,順序一般為從頭到腳、從正面到后背,可以有效刺激新生兒背部體表神經,從而達到排便中樞的興奮,促進胎便的排除。如患者出現(xiàn)啼哭、煩躁,停止撫摸。
④洗澡和游泳能促進新生兒腸胃蠕動,促進胎便的排出。首先要有特質的游泳圈、專業(yè)的護理人員、合適的水溫和室溫、且保證一人一池防止感染[4]。一般在喂養(yǎng)一小時后開始,一天一次,每次15 min左右,全程要有護理人員陪護,結束后及時給新生兒保暖,撕去臍貼,并用碘伏進行消毒包扎。
⑤為新生兒喂食葡萄糖,50 mL 10%葡萄糖一天分三次喂養(yǎng),可促進腸胃蠕動,促進胎便排除。
記錄分析兩組新生兒的排便時間、胎便變黃時間、血清膽紅素指標,以及治療五天后的護理效果。其中護理效果分三個等級,顯著、有效、無效,顯著表示新生兒黃疸臨床癥狀消失、身體指標正常;有效表示新生兒黃疸臨床癥狀得到緩解,身體指標在正常范圍內;無效表示新生兒黃疸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以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于對比組、研究組患者臨床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檢驗,若P<0.05,則表明效果差異顯著。
對照組新生兒的排便時間、胎便變黃時間分別是4 h和50 h;實驗組新生兒的排便時間、胎便變黃時間分別是2 h和35 h。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排便時間、胎便變黃時間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新生兒護理干預前后的血清膽紅素指標分別是310和160;實驗組新生兒護理干預前后的血清膽紅素指標分別是311和110。由此可見,護理干預后兩組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指標均有較大程度的下降,且實驗組新生兒的膽紅素指標下降更加明顯,其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護理五天后,對照組新生兒的護理效果為76%,其中顯著18例、有效20例、無效12例;實驗組新生兒的護理效果為94%,其中顯著22例、有效25例、無效3例。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在護理效果方面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比數據如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護理有效性分析(n,%)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出生時的常見病,發(fā)病原因是由于新生兒血清膽紅素過高導致新生兒出現(xiàn)黃疸癥狀,因此預防和控制血清膽紅素太高是減少新生兒黃疸的重要依據。通過早期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血清膽紅素,該治療方法安全有效[5]?;诖耍疚倪x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間收治的100例新生兒黃疸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50名),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實驗組采用康復護理干預護理方法,經過治療護理后,實驗組患者排便時間、胎便變黃時間、血清膽紅素指標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6];同時實驗組患者在護理效果方面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因此,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患者中的臨床護理效果顯著,能夠明顯減少黃疸發(fā)病情況,幫助新生兒早日康復,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