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東亮
(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天津 300250)
西碼頭泵站位于文安里西碼頭村,趙王新河南側。工程區(qū)為近代沉積,屬河流沖擊平原,地形起伏較大。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5g,相應地震烈度7°。本場地除素填土屬軟弱土外,其余土層為中軟土。建筑場地為Ⅲ類,場地土對建筑抗震屬一般地段。三官楊水電站位于趙王新渠左堤,包括排瀝、排減兩座站房。此站建成至今已運行50年,因年久失修,標準低、質量差,已不能正常運行,本工程欲對改泵站進行拆除重建。
勘探深度40.0m范圍內,揭露地層均為第四系(Q)松散推積物。依據地層成因及工程性質將所披露地層劃分為11個工程地質層,現自上而下分別進行。
2.1.1 黃褐色層壤土
以壤土為主,含少量沙壤土,可塑~軟塑,中~高壓縮性;4#,6#表層0.0~0.4m為雜填土,含磚塊和灰渣等。厚度4.30~5.50m;層底3.44~3.85m;層底埋深4.30~5.50m。
2.1.2 黃褐~灰褐色層壤土
可塑~軟塑,中~高壓縮性,中等干強度,中等韌性,局部為沙壤土與壤土互層,含有機質。厚度2.40~5.00m;層底標高-2.50~0.57m;層底埋深2.40~10.50m。
2.1.3 黃褐色層砂壤土
濕,中密~密實,搖震反映中等,無光澤反應,低干強度,低韌性,含有機質。厚度2.20~4.30m;層底標高-5.19~-3.94m;層底埋深7.10~14.30m。
2.1.4 黃褐色層壤土
可塑~軟塑,中壓縮性,稍有光澤,中等干強度,中等韌性,含有機質,局部夾細砂薄層。厚度5.00~5.00m;底層標高-4.48~-4.43m;層底埋深7.40~7.50m。
2.1.5 灰色層壤土
可塑~軟塑,中~高壓縮性,稍有光澤,中等干強度,中等韌性,含有機質和姜石。厚度5.00~6.10m;底層標高-10.60~-9.94m;層底埋深13.00~19.50m。
2.1.6 灰色層細砂
飽和,中密,以英石、長石為主,含黏粒和有機質。厚度7.00~7.30m;層底標高-11.86~-11.70m;層底埋深19.60~19.80m。
2.1.7 黃灰色層壤土
可塑,中壓縮性,稍有光澤,中等干強度,中等韌性,含有機質和姜石。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5.50~6.80m;層底標高-17.60~-16.25m;層底埋深19.10~25.60m。
2.1.8 灰色層砂壤土
濕,密實,搖震反映中等,無光澤反應,低干強度,低韌性,含黏粒和有機質。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1.30~2.60m;層底標高-19.56~-17.56m;層底埋深21.60~27.50m。
2.1.9 黃褐色層壤土
可塑~軟塑,中壓縮性,稍有光澤,中等干強度,中等韌性,含有機質。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4.50~5.80m;層底標高-24.80~-23.15m;層底埋深27.20~32.80m。
2.1.10 黃褐~灰褐色層壤土
可塑,中壓縮性,中等干強度,中等韌性,局部夾砂壤土,含有機質。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2.30~2.90m;層底標高-27.40~-25.65m;層底埋深29.80~35.10m。
2.1.11 黃褐色層壤土
可塑,中壓縮性,中等干強度,中等韌性,局部夾砂壤土,含有機質。該層未穿透。
本工程勘察中,取原狀土樣198組,擾動樣19組,進行土的室內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各土層物理學指標,按工程地質單元及層位、巖性分別統(tǒng)計,對子樣數大于等于6組的試驗指標提供其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對子樣數大于3組的試驗指標僅提供平均值。在各參數的使用上應考慮參數的變異特性,以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2.3.1 地震液化
根據GB50487—2008《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土的液化判別規(guī)定,粒徑小于0.005mm的顆粒含量質量百分率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5g小于17%,初判為液化土。對初步判定為可能液化土層進行復判,復判采用標準貫入錘擊數法。
式中 Ncr為液化判別保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N0為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N0取8;ds為飽和土標準貫入點深度(m),當標準貫入點在地面以下5m以內的深度時,ds=5m;ρc為黏粒含量質量百分率(%),當ρ<3%時,ρc取3%;dw為地下水位深度(m),按含水層頂面埋藏深度計。
通過現場標準貫入錘擊數法進行復判,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5g時,各土層不液化。
2.3.2 地基不均勻沉降
根據室內試驗,構筑物主要受力土層:
(1)③層砂土壤土壓縮系數0.15~0.30MPa-1,平均壓縮系數0.21MPa-1,屬中等壓縮性土。
(2)③-1壤土壤土壓縮系數0.30~0.48MPa-1,平均壓縮系數0.40MPa-1,屬中等壓縮性土。
(3)④層壤土壓縮系數0.26~0.63MPa-1,平均壓縮系數0.41MPa-1,屬中等~高壓縮性土。
(4)④-1層細砂,屬低壓縮性土。
(5)⑤層壤土壓縮系數0.26~0.39MPa-1,平均壓縮系數0.29MPa-1,屬中等壓縮性土。由于土質存在不均勻性、建基高程不同及上覆荷載的差異性,因此可能存在不均勻沉降的問題。
2.3.3 滲透變形
建溝筑物的主要受力層為③層砂壤土、③-1層壤土、④-1層細砂及④層壤土,在水頭作用下可能產生滲透變形。允許水力比降建議值分別取0.30,0.45,0.10,0.45。
2.3.4 閘基抗滑穩(wěn)定
建構筑物基礎坐落于③層砂壤土及③-1層壤土上,建議進行抗滑穩(wěn)定驗算。進行抗滑穩(wěn)定驗算時,地基上與混凝土底板之間的摩擦系數地質建議值取0.25。
2.3.5 凍土
工程區(qū)封凍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標準凍土深度為0.60m。根據GB50324—2001《凍土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本工程區(qū)凍土凍結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T<1年,最低月平均地面溫度小于等于0℃,則凍土類型應屬季節(jié)性凍土,其凍融特征為季節(jié)凍結。冬季施工應采取防凍害措施。
飽和無黏性土和少黏性土在地面以下15m深度范圍內,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按公式(1)計算:
(1)根據建構筑物基礎坐落的土層情況,天然地基承載力較低,一般介于90~110kPa。若基礎承載力和沉降變形不滿足要求時,建議采用樁基礎,如表1。
表1 采用樁基礎參數
樁型可采用鉆孔灌注樁,④-1層細砂及以下地層,分布穩(wěn)定且承載力高,可作為樁端持力層。設計單樁豎向承載力和水平承載力應結合試樁結果綜合確定,并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樁基質量檢測。
(2)勘察期間測得穩(wěn)定水位埋深2.30~9.00m,水位標高0.10~0.17m。地下水對施工有影響,建議采取降、排水措施。
(3)建筑基坑邊坡上部為黏性土,下部為砂壤土和細砂,邊坡穩(wěn)定性較差。邊坡坡比建議值為:壤土1∶1~1∶1.5,砂壤土1∶1.5~1∶2.0,細砂1∶2.0~1∶3.0,水下適度放緩。
本場區(qū)勘察深度范圍內,地基土自上而下分為8層。
3.1.1 黃褐色層素填土
以粉質黏土為主,土質不均,夾黏土層及少量磚渣。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3.40~8.20m,底層標高0.24~0.80m,地層埋深3.40~8.20m。
3.1.2 黃褐色層黏土
可塑,中等壓縮性,切面光滑,高干強度,高韌性,含姜石,銹染。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7.90~2.90m,層底標高-2.66~8.47m,層底埋深0.30~10.40m。
3.1.3 灰色層粉土
濕,密實,搖震反應中等,無光澤反應,低干強度,低韌性,含有機質、姜石。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1.70~12.70m, 底層標高-5.46~-3.98m, 地層埋深4.80~13.40m。
3.1.4 灰色層細砂
飽和,密實,含長石、石英、云母等,級配不良,銹染。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4.40~7.00m,層底標高-11.23~-9.86m,層底埋深10.70~20.00m。
3.1.5 黃褐色粉質黏土
可塑,中等壓縮性,切面稍有光滑,中等干強度,高韌性,夾粉土薄層。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2.10~5.10m,層底標高-14.98~-13.02m,層底埋深15.60~23.20m。
3.1.6 棕黃色層粉質黏土
硬塑,中等壓縮,切面稍有光滑,中等干強度,高韌性,含有機質、螺殼及大量姜石,銹染。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3.00~4.00m,層底標高-17.98~-17.02m,層底埋深18.60~26.40m。
3.1.7 黃褐色層粉質黏土
可塑,中等壓縮,切面稍有光滑,中等干強度,高韌性,含有機質。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1.20~4.10m,層底標高-21.73~-19.18m,層底埋深20.00~30.50m。
3.1.8 褐黃色層粉土
濕,密實,搖震反應中等,無光澤反應,低干強度,低韌性,含姜石,銹染。該層未穿透。
3.2.1 場地土地震效應
根據GB18306—2001《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及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s,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7°。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
除素填土屬軟弱土外,其余土層為中軟土。土層等效剪切波速估算值為Vse=158.7m/s。根據場區(qū)區(qū)域資料本場地覆蓋層厚度dov>50m,故建筑場地類別屬Ⅲ類,場地土對建筑抗震屬一般地段。
根據GB50487—2008《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土的液化判別規(guī)定,粒徑小于0.005mm的顆粒含量質量百分率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5g小于17%,第③層粉土、第④層細砂初判為液化土。對初步判定為可能液化土層進行復判,復判采用標準貫入錘擊數法。
飽和無黏性土和少黏性土在地面以下15m深度范圍內,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按公式(2)計算:
式中 Ncr為液化判別保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N0為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N0取8;ds為飽和土標準貫入點深度(m),當標準貫入點在地面以下5m以內的深度時,ds=5m;ρc為黏粒含量質量百分率(%),當ρ<3%時,ρc取3%;dw為地下水位深度(m)。
通過現場標準貫入錘擊數法進行復判,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5g時,第③層粉土、第④層細砂土層不液化。
3.2.2 地基不均勻沉降
根據室內試驗,構筑物主要受力土層:②層粉質黏土壓縮系數平均0.62MPa-1,屬高壓縮性土;③層粉土壓縮系數平均0.19MPa-1,屬中等壓縮性土。由于土質存在不均勻性、建基高程不同及上覆荷載的差異性,因此可能存在不均勻沉降問題。建議進行沉降計算,并采取一定墊層處理措施。
3.2.3 滲透變形
本場地第②層粉質黏土為基礎直接持力層,具微透水性,為天然相對隔水層。
第③層粉土和第④層細砂不均勻系數大多小于5,因此滲透變形類型以流土為主。為避免深層地基滲透變形,建議考慮粉土和細砂的滲透穩(wěn)定性。
3.2.4 閘基抗滑穩(wěn)定
擬建構筑物基礎坐落于第②層粉質黏土上,其含水率高,壓縮性高,屬中軟土,建議進行抗滑穩(wěn)定驗算。地基土與混凝土底板之間的摩擦系數地質建議值取0.23。
(1)建筑區(qū)主要有素填土、粉土、黏性土組成,建筑場地類別為Ⅲ類。
(2)擬建構筑物可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以第②層黏土為持力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采用110kPa。
(3)勘察期間測得穩(wěn)定水位埋深8.80~17.50m,水位標高-8.60~-7.98m??辈炱陂g地下水位較低,但不排除水位上漲可能。
(4)建筑基坑邊坡上部為黏土,下部為粉土和細砂,邊坡穩(wěn)定性較差。
(1)工程區(qū)為近代沉積,屬河流沖擊平原,場區(qū)地形起伏較大;地面高程9.15~0.82m之間,相對高差8.33m。
(2)勘探深度40.0m范圍內,揭露地層均為第四系(Q)松散堆積物。
(3)巖性特性,沉積環(huán)境、時代自上而下可劃分為:底層為新代沉積層、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河湖相沉積~上更新統(tǒng)陸相沉積,巖性以填土、粉質黏土、壤土、粉土、砂壤土、細砂為主。
(4)本場區(qū)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7°。本區(qū)為中軟場地,場地類別為Ⅲ類,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調整為0.45s。
(5)依據GB50487—2008《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環(huán)境水腐蝕性評價,西碼頭泵站環(huán)境水對混凝土無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有弱腐蝕性;地基土對混凝土具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有微腐蝕性。三官揚水站環(huán)境水對混凝土具有弱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有弱腐蝕性。
(6)西碼頭泵站在荷載及變形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可采用天然地基;若擬建筑物基礎承載力和沉降變形不滿足要求時,建議采用樁基礎。樁型可采用混凝土預制樁或鉆孔灌注樁,⑤層壤土及以下地層,分布穩(wěn)定且承載力較高,可作為樁端持力層。
(7)西碼頭泵站和三官村泵站地基均存在不均勻沉降、滲透穩(wěn)定和抗滑穩(wěn)定問題,建議采用必要的處理措施。
(8)工程區(qū)附近缺乏工程所需碎石、塊石等天然建材,建議外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