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青云
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特殊教育”,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以及國家、省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都對特殊教育發(fā)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南通市認真貫徹相關文件精神,落實全省特殊教育工作會議要求,以辦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為出發(fā)點,求真務實,扎實工作,全市特殊教育工作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尤其是在普特融合之路上展示了別樣的風景。
實施融合教育,首先需要整體的制度設計。南通市在融合教育制度建構上遵循五大原則,即“零拒絕”“在住家附近的學校受教育”“按自然比例將特殊學生安排在普通班級中”“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教師共同合作”“教育服務建立在對特殊學生進行科學診斷與評估的基礎上,精準施教”。
依據以上原則,南通市成立了融合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普特融合教育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使融合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南通市教育局協(xié)調市編辦、發(fā)改、民政、財政、人社、衛(wèi)計、殘聯等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共同研究制定、發(fā)布的《南通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及相關配套文件,如《關于建立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制度的通知》《關于建立特殊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更明確了“普校主體、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發(fā)展路徑。2017年11月,市教育、民政、衛(wèi)計、殘聯聯合發(fā)文,成立了南通市特殊教育研訓基地,承擔全市包括隨班就讀工作在內的特殊教育的統(tǒng)籌、協(xié)調、管理和指導工作,組織開展特殊教育相關研訓活動。同時還成立了由教育、康復、衛(wèi)生、心理、社工等不同領域專業(yè)人士組成的南通市特殊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組建了特殊教育專家資源庫,為隨班就讀學校、特教學校及特殊學生家長提供服務。
此外,南通市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系列辦學條件改善工程、特殊教育提升工程和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區(qū))、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縣(市、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對接收殘疾兒童少年的各級各類學校進行無障礙環(huán)境改造。許多普通學校從原來沒有資源教室到裝備一個資源教室,又從一個資源教室拓展為集“心理輔導室”“學習能力發(fā)展室”“感覺統(tǒng)合訓練室”三個教室于一體的資源中心,分設個體心理輔導區(qū)、團體心理輔導區(qū)、沙盤游戲活動區(qū)、學習能力發(fā)展區(qū)、感覺統(tǒng)合訓練區(qū)、生活技能體驗區(qū)、愛心課程輔讀區(qū),配備蒙臺梭利教具、玩具、圖書、沙盤游戲器具、康復訓練器材等設施設備。
融合教育就是要在平等的前提下,盡可能將殘疾兒童少年安排在所在社區(qū)的普通學校就讀,并提供最適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幫助,使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個性和背景的殘疾兒童能得到盡可能好的教育,使他們適應普通學校的校園生活。透過“融合”培植互相關懷的校園文化,使普通學校發(fā)展為兼容進取的群體。
為了讓融合教育理念在南通落地生根。南通市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南通教育研究》、南通教科研網、“慧學南通”微信公共服務平臺等媒體,刊發(fā)融合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文章;邀請?zhí)亟虒<医o全市特教學校校長和普通學校校長作專題講座;組織普通學校的資源教師進行沙龍研討;組織全市中小學教師進行融合教育知識考試;等等。
通過輿論宣傳造勢,融合教育的理念根植于廣大教師和學生家長的心中,在全社會營造了發(fā)展融合教育的良好氛圍。
南通市本著實踐、研究、創(chuàng)新三結合的思路,多方協(xié)同推進融合教育,強調項目化推進,遞進式落實。
建立一支相對穩(wěn)定、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是做好融合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南通在師資培訓上采取確立重點、輻射需要、帶動全體的方法和策略。
南通市舉辦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資源教師專題研修班供圖 陳青云
南通市按計劃、分階段、全方位舉辦了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資源教師高級研修班,開展了系列研修活動,包括融合教育學校校長班、分管副校長班、資源教師班以及縣級特殊教育指導中心融合教育指導教師班,采取參與式培訓的方式,將講座授課、研討工作坊、實地操作實踐、現場展示點評、肯定式探詢等多種培訓方式結合起來,邊培訓,邊工作。培訓內容主要包含特殊教育政策法規(guī)、全納教育理念、隨班就讀學校管理、隨班就讀工作實務、資源教室建設與運作、特殊需要學生評估與鑒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制訂與實施、隨班就讀課程設計與調整、隨班就讀學生管理等。通過培訓,教師的專業(yè)視野、理論素養(yǎng)、科研水平、業(yè)務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大的提升,能對特殊需要學生開展準確的評估、提出合理的建議、實施有效的個別化教育計劃,提升了南通市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質量,滿足了特殊需要學生健康成長需要。
在專職資源教師方面,各融合教育學校精心挑選思想覺悟高、事業(yè)心強、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從事有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班級的教育教學工作,有資源教室的學校都會配備一至兩名經過特殊教育專業(yè)培訓的教師擔任資源教師。與此同時,還從各班挑選、配備多名兼職教師及教師志愿者,并在校內開展包含隨班就讀指導教師、教師志愿者在內的全員培訓。
1.開展課題研究
開展課題研究是深化融合教育、推動普校和特校課堂教學、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的重要抓手,意義重大。
融合課堂 供圖 陳青云
南通市現有關于融合教育的省、市級課題十多個,如南通市的“基于資源教室的特殊兒童個別化教育研究”、如東縣的“縣城小學隨班就讀兒童教育案例研究”“農村中小學智障生隨班就讀研究”、如皋市的“特殊兒童個別化教育繪本游戲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研究”“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學隨班就讀社會性發(fā)展的研究”、海門市的“融合教育促進特殊兒童交往能力的研究”、崇川區(qū)的“‘和悅’課堂之隨班就讀時間研究”、通州區(qū)的“區(qū)域融合教育資源中心標準化建設研究”、通州灣的“融合教育理論在農村初中隨班就讀學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等等。另外全市普通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都有若干個縣(市、區(qū))級的融合教育課題。
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特殊教育指導中心、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多次組織各課題組成員進行沙龍研討,共同解決研究過程中的困惑、分享取得的成果。同時對融合教育的課題研究提出高要求:一是要求課題組成員立足課堂,扎扎實實開展隨班就讀學生的個性化研究,讓研究作用于課堂、作用于殘疾學生;二是要求普通學校的教師以課題為契入點,切實提高自己從事融合教育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三是要求課題組成員加強團隊意識,在全力完成課題研究的同時示范帶動本區(qū)域融合教育的發(fā)展。
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統(tǒng)一了全市融合教育工作的思想,把普特融合的理念進一步輻射到各學校,激發(fā)了全體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和思路的熱情,對全市隨班就讀等工作的深入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組織專題活動
南通市圍繞普特融合主題,每年認真謀劃、精心組織各項教科研活動。以2017年為例,市級層面組織開展的融合教育專題研討活動就有6次。普特教育人通過積極參與這些活動,清醒認識到深化融合教育必須從教育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多方面進行革新。
3.加強課程研發(fā)
我們積極探索開發(fā)普特融合下的校本課程,形成適合特殊學生需要的校本課程體系,并依照不同類別特殊學生的身心特點與實際需求,以兒童繪本的形式編寫相應的特色課程,通過有效實施,來發(fā)展特殊學生潛能。這些個性化的校本課程獲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例如,如皋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的“小學游戲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被確定為2017年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如東縣開發(fā)的“揚長校本課程”,贏得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特殊教育調研組的高度評價。
南通市把提升特殊學生身心健康水平作為各地資源教室的重點項目,提供醫(yī)教結合服務,邀請專業(yè)人士走進普通學校校園,從運動、認知、語言、心理等方面幫助殘疾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的康復訓練。與此同時,普通學校在隨班就讀工作中注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用愛調整、消除學生的自卑心態(tài),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為融入社會創(chuàng)造條件。各學校都配備了專兼職心理教師,充分運用心理輔導室,對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少年進行更專業(yè)的心理輔導。通過個體輔導、團體輔導以及其他形式,讓殘疾學生發(fā)現自己的進步,使他們認識到成功可以體現在各個方面。如,如東縣馬塘小學開通“心語信箱”,了解學生成長中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揚長補短、發(fā)揮潛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逐步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會人。
實施融合教育是滿足殘疾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必然之路,也是促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的重要舉措。南通市將繼續(xù)夯實此項工作,讓每一個“折翼天使”夢想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