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麗
(吉林市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三療區(qū), 吉林 吉林 132001)
心力衰竭屬于心臟病終末階段,不僅病情十分嚴重、病程時間長,而且還具有高死亡率以及預后欠佳等特點,臨床治療難度較大。臨床治療心力衰竭的同時,護理措施對心力衰竭患者療效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心理護理干預作為臨床一種最為重要的護理措施,在減輕不良情緒、加強治愈信念等方面發(fā)揮著突出的作用[1]。本文于2016 年12月--2017年12月,對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進行了分析并作如下報道:
研究對象為我院心力衰竭患者72 例,收治時間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參照《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中所提出的相關標準,并結合超聲心動圖檢查予以確定;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倫理學要求。排除嚴重精神障礙、肝腎功能障礙者。通過電腦隨機的方式,平分為兩組,即常規(guī)組與研究組,兩組分別有36例。研究組中20例男性研究對象,16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43-77歲,平均(55.4±6.6)歲;心功能分級:11例Ⅲ級,25例Ⅱ級。常規(guī)組中21例男性研究對象,15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41-77歲,平均(55.7±6.5)歲;心功能分級:13例Ⅲ級,23例Ⅱ級。對比兩組臨床資料,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較大。
常規(guī)組接受常規(guī)化護理,囑咐患者不要過度勞累;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保持合理飲食、適當鍛煉運動;督促患者用藥等等。研究組在常規(guī)化護理的同時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具體為(1)健康宣教:積極迎接患者入院,并掌握患者病例資料。將疾病誘因、具體治療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等內(nèi)容,詳細告知于患者,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這樣有利于減輕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所產(chǎn)生的焦慮、抑郁心理,并促使其以最好的身心狀態(tài)積極配合臨床各項治護工作。(2)心理護理干預:了解患者心態(tài)及日常生活習慣,積極發(fā)現(xiàn)不良情緒的患者,若患者心理過于焦慮,則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或是情感支持,為患者提供宣泄的機會,加強患者治愈的信心。另外,與患者家屬積極交流,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使患者心理舒適。(3)多形式心理輔導:醫(yī)護人員可通過集體講座、心理輔導手冊以及病友交流等形式,幫助患者緩解不良心理。
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估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越高,不良心理越嚴重;統(tǒng)計分析兩組BNP、LEVF、6MWT等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
研究組SDS、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SDS、SAS評分[±s,分]
表1 對比兩組SDS、SAS評分[±s,分]
小組 n SDS SAS研究組 36 41.5±3.5 40.4±4.3常規(guī)組 36 53.2±4.6 50.7±5.3 t-12.145 9.055 p-<0.05 <0.05
研究組BNP、LEVF、6MWT等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s]
表2 對比兩組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s]
小組 n BNP(ng/L) LEVF(%) 6MWT(分)研究組 36 509.8±176.3 58.1±5.6 476.5±40.1常規(guī)組 36 813.5±166.3 43.5±3.5 350.5±40.4 t-7.518 13.265 13.281 p-<0.05 <0.05 <0.05
心力衰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綜合征,以老年患者居多。因為心力衰竭病程長,在長時間的治療過程中,患者極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影響臨床療效。在心理護理干預模式下,通過健康宣教、心理干預,糾正患者錯誤的認知,并減輕其不良心理,使其保持良好情緒[2]。同時還能釋放兒茶酚胺、交感神經(jīng)張力,促使其心功能得以顯著改善,進一步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以便于患者以最好的心理狀態(tài)去配合臨床各項治護工作;另外多形式的心理輔導措施,旨在幫助患者間隙調整,促使其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達到心功能改善的目的[3]。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情緒、負面心理是由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故而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過程中,應當盡力消除患者心理影響因素,病房環(huán)境可按照患者具體情況予以合理調整,讓不良情緒的患者在樂觀積極向上患者的帶動下,使得整個病房保持積極健康氛圍[4]。本文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接受心理護理干預后的研究組SDS評分(41.5±3.5)分、SAS評分(40.4±4.3)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統(tǒng)計分析兩組心功能改善情況,研究組BNP(509.8±176.3)ng/L低于常規(guī)組(813.5±166.3)ng/L,LEVF(58.1±5.6)%、6MWT(476.5±40.1)分等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43.5±3.5)%、(350.5±40.4)分(P<0.05)。由此可知,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心理護理干預具有積極的影響。值得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