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資產轉移至海外,曾是一些中國高凈值人群逃避納稅的一大途徑。未來,這條路走不通了。
2018年9月,國家稅務總局與其他承諾執(zhí)行CRS的國家(地區(qū))稅務主管當局進行首次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交換,讓藏身海外的資產透明化。
哪些地方與中國簽了CRS協(xié)議
境外資產征稅的難點,一般是無法確切證明境外金融賬戶和資金的存在,從而讓納稅人達到逃避居民國納稅義務的目的。而統(tǒng)一報告標準(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正是打破這一壁壘的重拳。
CRS是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公布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為各國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打擊跨境逃避稅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簡單來說,簽署《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多邊主管當局間協(xié)議》的國家,都會按CRS標準,把相應納稅人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披露出來,與其他國家共享。
哪些國家加入了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的自動交換?有沒有曾經的“避稅天堂”?最新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8月7日,已有103個國家(地區(qū))簽署了相關主管當局間協(xié)議,有巴西、英國、意大利、哥倫比亞、瑞士、土耳其、阿根廷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7年9月,百慕大、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盧森堡等“避稅天堂”就加入了已簽署主管當局協(xié)議的國家(地區(qū))行列。
查繳個人海外避稅有哪些法律依據
查到稅收居民的境外資金只是手段,依法征稅才是目的。2019年起實施的新《個人所得稅法》首次引入了反避稅條款,這才是對稅收居民境外避稅行為的重要一拳。新個稅法第八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一)個人與其關聯(lián)方之間的業(yè)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本人或者其關聯(lián)方應納稅額,且無正當理由;(二)居民個人控制的,或者居民個人和居民企業(yè)共同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偏低的國家(地區(qū))的企業(yè),無合理經營需要,對應當歸屬于居民個人的利潤不作分配或者減少分配;(三)個人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yè)目的的安排而獲取不當稅收利益?!?/p>
“稅務機關依照前款規(guī)定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并依法加收利息?!鄙鲜鰲l款的增加,意味著中國將相關個人避稅行為納入了反避稅體系,同時還將打擊不具有合理商業(yè)目的的投資行為。
哪些人會受到影響
從官方釋疑來看,CRS中所指的中國稅收居民,與我們身份證上的“居民”概念有所不同:即中國稅收居民個人是指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擁有意大利國籍的麥克,如果在中國工作生活滿一年,他就是中國的稅收居民,其在境外的金融賬戶信息也需要交換給中國稅務當局。有網友好奇,如果我只是在境外銀行賬戶存了點錢,買了一份年保費在2萬元人民幣左右的商業(yè)保險或者理財產品,也會被查嗎?從規(guī)定來看,信息交換沒有門檻,也就是說CRS并沒有把低資產或者說是低凈值的人士排除在外。官方消息顯示,2018年12月31日前,金融機構將完成對存量個人低凈值賬戶和全部存量機構賬戶的盡職調查。但考慮到后續(xù)補繳稅款的目的,以及交換賬戶信息的海量數(shù)據處理壓力,CRS交換初期重點檢查的納稅人依然是高凈值人群。比如,曾在香港購買過高額人壽保險的大陸居民;或是在海外設立家族信托的家庭,甚至包括把大額資產轉移至境外的國內公務員。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100萬美元以上的高資產人士,是這次全球資產透明化進程的主要攻克對象。
特別要注意的是,既然信息是雙向共享,那么已經移民去境外生活工作的華僑華人,其在國內的金融賬戶信息也會被交換到移民國,若與此前“報備”有差異或者有隱瞞情節(jié),也可能面臨稅務補繳及各種罰金,甚至需承擔刑事責任。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