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淮南子·氾論訓(xùn)》:圣人以身體之。
文本解讀:
【注釋】①以:介詞,用。②身:親身。③體:體會,體驗。
【譯文】圣賢之人親身來體會它。
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踐。
名家運用:他(嵇康)的人生主張讓當時的人聽了驚心動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完全不理會種種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徹底厭惡官場仕途,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使他心醉神迷的人生境界。這個人生境界的基本內(nèi)容,是擺脫約束、回歸自然、享受悠閑。羅宗強教授在《玄學(xué)與魏晉士人心態(tài)》一書中說,嵇康把莊子哲學(xué)人間化,因此也詩化了,很有道理。嵇康是個身體力行的實踐者,長期隱居山陽(在今河南焦作東南),后來到了洛陽城外,竟然開了個鐵匠鋪,每天在大樹下打鐵。他給別人打鐵不收錢,如果有人以酒肴作為酬勞他就會非常高興,在鐵匠鋪里拉著別人開懷痛飲。
一個稀世的大學(xué)者、大藝術(shù)家,竟然在一座大城市的附近打鐵!沒有人要他打,只是自愿;也沒有實利目的,只是覺得有意思。與那些遠離人寰、瘦骨嶙峋的隱士們相比,與那些皓首窮經(jīng)、弱不禁風(fēng)的書生們相比,嵇康實在健康得讓人羨慕。
——余秋雨《魏晉絕響》
學(xué)生運用示例:
在鬧市中,一普通民工下班后,騎著破舊的自行車,馱著放學(xué)的兒子,哼著小曲,起起伏伏地在那條凹凸的石板路上,穿行于簡陋的平房陣間 。晾掛在房上的衣褲為他遮住了烈日,潑在石板路上的水帶走了余熱,單車蹦蹦跳跳地奔回了家門。老遠,那一絲香味已勾住了他的饑腸。踱步入門,小方桌上已上了菜。信步至桌前坐下,小酒一杯,花生米和酸泡菜兩碟下酒,眉開眼笑。爽朗的笑奏成了生活的歌,飄向遠方。
飯后,男人端著一碗開水,坐在板凳上,兒在膝上妻在旁。聽兒子講學(xué)校里的趣事,自己講所遇的奇事,其樂融融,溫暖著這小屋。就著燈光,男人同妻兒一起讀報,笑談這個繁華城市的大小事。門外傳來了街頭藝人拉出的二胡旋律,引得他詩興大發(fā),說要露一手,于是以手沾水為筆,以報作稿,在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中,飛龍游蛇,瀟灑走一回:“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這樣的日子,一日復(fù)一日……
塵世凡人對這詩句的身體力行,讓平凡有了不平凡的光彩,讓世俗有了不世俗的解讀。
人的心是一塊溫潤純凈的美玉,無論外界平和也好,紛擾也罷,只要心中守著那一片寧靜、一份滿足,便會收獲那份快樂。無論是采菊于東籬,還是結(jié)廬在人境,陶淵明總可以于悠然之中見到南山的。
總之,禪趣自在人心。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