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平
摘 要:經(jīng)過2015-2017年多次試驗,總結出了馬鈴薯播種前種薯處理技術要點。
關鍵詞:馬鈴薯;種薯;處理;技術
馬鈴薯品質的好壞和產(chǎn)量高低關鍵在種薯,由于種薯的收獲、儲藏、調運、種植等環(huán)節(jié)中,會造成病菌相互傳播,以至馬鈴薯種植前處理好種薯,是減少馬鈴薯病害,保障健康,提高產(chǎn)量,保證品質的基礎。
一、種薯出窖
種薯出窖的時間,應根據(jù)當時種薯貯藏情況、預定的種薯處理方法以及播種期等三方面結合考慮。如果種薯在窖內貯藏的很好,未有早期萌芽情況,則可根據(jù)種薯處理所需的天數(shù)提前出窖。采用催芽處理時,須在播前40~45天出窖。如果種薯貯藏期間已萌芽,在不使種薯受凍的情況下,盡早提前出窖,使之通風見光,以抑制幼芽繼續(xù)徒長,并促使幼芽綠化及稍稍萎蔫堅韌,以減輕播種時的碰傷或折斷。
二、 種薯選擇
種薯選擇的標準是:具有本品種特征,表皮光滑、柔嫩、皮色鮮艷、無病蟲、無凍傷的塊莖作種。凡薯皮龜裂、畸形、尖頭、皮色暗淡、芽眼凸出、有病斑、受凍、老化等塊莖,均應堅決淘汰。如出窖時塊莖已萌芽,則應選擇具粗壯芽的塊莖,淘汰幼芽纖細或叢生纖細幼芽的塊莖。
三、 種薯催芽
催芽方法因栽培區(qū)域和栽培季節(jié)不同而異,一般春播馬鈴薯常用整薯催芽。
1.室內催芽
將種薯置于明亮室內,平鋪2~3層,每隔3~5天翻動一次,使之均勻見光,大約經(jīng)過40~45天,幼芽長至1~1.5厘米,再嚴格精選一次,堆放在背風向陽地方曬5~7天,即可切塊播種。如果幼芽萌發(fā)較長但不超過10厘米,也可采用此法而不必將芽剝掉,芽經(jīng)綠化后,失掉一部分水分變得堅韌牢固,切塊播種時稍加注意,即不致折斷。
出窖時若種薯芽長已至1厘米左右時,將種薯取出窖外,平鋪于光亮室內,使之均勻見光,當芽變綠時,即可切塊播種。
2.露地催芽
擬在翌春計劃種植馬鈴薯的田間地邊(或庭院內外),選擇背風向陽的地方,入冬前挖若干個長8米、寬1米、深0.8米的基礎催芽床。播種前20~25天,將已挖好的基礎催芽床整修成長10米、寬1.5米、深0.5米的催芽床。床底鋪半腐熟的細馬糞3厘米,再鋪細土2厘米,將選好的種薯放入床內,一般放置4~5層,每床約放750千克種薯,種薯上面蓋細土5厘米,再蓋馬糞3~5厘米,然后用塑料布覆蓋,四周用濕土封閉。約經(jīng)15天左右即可催出0.2~0.5厘米的短壯芽,再從床內將種薯取出放在背風向陽處,曬種5~7天,即可切塊播種。
3.層積催芽
將種薯與濕砂或濕鋸屑等物互相層積于溫床、火炕或木箱中,先鋪砂3~6厘米,上放一層種薯,再蓋砂沒過種薯,如此3~4層后,表面蓋5厘米左右的砂,并適當澆水至濕潤狀況。以后保持10~15℃和一定的濕度,促使幼芽萌發(fā)。當芽長1~3厘米,并出現(xiàn)根系,即可切塊播種。
4.溫床催芽
挖寬1米、深50厘米的溝,溝底鋪15厘米厚的濕秸稈,上面鋪18厘米厚的馬糞,再蓋上15厘米厚的細土保溫,播種前20~30天將種薯放入溝內。種薯放入前10天,晝夜都加覆蓋物;10天后,當白天溫度超過l℃時,便可揭開覆蓋物,使塊莖接受陽光,經(jīng)20天左右種薯即可發(fā)芽播種。
四、種薯切塊
1.切刀消毒
常用75%酒精反復擦洗切刀或用沸水加少許鹽浸泡切刀8~10分鐘,或用0.2%升汞水或3%來蘇爾水浸泡切刀5~10分鐘進行消毒。
2.切塊時間
切塊時間應在播種前2~3天進行,切種過早,堆放時間長,容易感染病菌腐爛;切種過晚,切口尚未充分愈合,播種后易造成爛種。
3.切塊大小
一般要求切塊重量不應低于15克,每塊重量以25~30克為宜,每500克種薯可切20~25塊。每個切塊帶1~2個芽眼,便于控制密度。切塊時充分利用頂端優(yōu)勢,盡量帶頂芽。切塊應在靠近芽眼的地方下刀,以利發(fā)根。
4.切塊方法
50克以下小薯可整薯播種。51~100克薯塊,縱向一切兩瓣。100~150克薯塊,一切三開縱斜切法,即把薯塊縱切三瓣。150克以上的薯塊,從尾部根據(jù)芽眼多少依芽眼螺旋排列縱斜方向向頂斜切成立體三角形的若干小塊,并要有1~2個以上健全的芽眼。切塊時充分利用頂端優(yōu)勢,盡量帶頂芽。
五、拌種
切好的薯塊應拌上草木灰,使傷口盡快愈合,防止細菌感染,同時又具種肥的作用。但在鹽堿地上種植時,不可用草木灰拌種。還可用滑石粉或滑石粉加4~8%的甲基托布津均勻拌種,避免切塊腐爛。另外,用稀土旱地寶浸種,能起到較好的抗旱和防病增產(chǎn)作用。浸種方法:放一大盆或缸,按1:50倍液將稀土旱地寶稀釋到水中,把切好的薯塊裝入網(wǎng)袋,放入溶液中浸泡20分鐘后撈出,瀝干表水后即可播種。需要注意的是:一要將薯塊全部浸在水中,二要浸種時間要夠,三要溶液濃度稀時,及時加入原藥。用稀土旱地寶對馬鈴薯切塊進行浸(拌)種,一方面,可促進馬鈴薯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增強抗旱,延長和推遲馬鈴薯枯萎期。另一方面,可有效減輕和降低馬鈴薯黑脛病和晚疫病的病情指數(shù)。
參考文獻:
[1]春季馬鈴薯種薯不同處理方式對薯塊數(shù)量和產(chǎn)量的影響[J]. 葉巍,魯文娟,劉連成,陳世軍.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11(02).
[2]馬鈴薯種薯處理技術要點[J]. 石宗益,馬秀云. 南方農(nóng)業(yè). 2010(01).
[3]青海省馬鈴薯種薯標準化生產(chǎn)技術[J]. 申海峰,納添倉.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8(08).
[4]探討馬鈴薯種薯繁育技術[J]. 李建紅,任鳳霞. 種子科技. 2017(09).
[5]生物拌種劑對馬鈴薯種薯葉片生理代謝的影響[J]. 駱忠偉. 農(nóng)業(yè)與技術.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