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通過介紹外語課堂教學中基本的IRF模式以及對它的評析,從教師引發(fā)和教師反饋兩個角度提出突破它應采取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IRF模式;外語教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靳肖蕾(1993.2.16-),女,漢族,山西忻州代縣人,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7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一、引言
在外語教學界,IRF模式備受關注。IRF模式被認為是外語教學課堂上普遍互動的模式。
二、IRF模式的提出
Sinclair & Coulthard研究提出伯明翰模式?!安骱材J健卑颜n堂上師生的交互分為五個階段:課--課段--回合--話步--話目。其中回合是師生會話的基本單位。典型的回合由IRF三個話步組成:教師引發(fā)—學生應答—教師反饋或后續(xù)話語,簡稱IRF模式。
三、IRF模式的評析
多年來,IRF模式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Leo van Lier認為IRF模式使得課堂教學按照教師的計劃精準地進行,但是它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賈愛武認為IRF模式應加強師生互動中的信息互動。安錦蘭考察了IRF模式在師生話論和話語量的比例,探討了它對學生語言習得的重要影響。
在我看來,在中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上IRF模式的使用有利于教師維持課堂秩序,使教學進程按部就班地進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但是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和交際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要突破IRF模式,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
四、IRF的突破
1.教師引發(fā)。
(1)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相結合。展示性問題是指教師明知故問的問題,通常答案具有唯一性。參考性問題是指教師并不知道答案,且答案也不具有唯一性,這類問題需要師生共同探究。一般來說,展示性問題的使用會導致IRF三話步模式的出現(xiàn),而參考性問題的使用則會使得比IRF三話步模式更為復雜的多話步模式的出現(xiàn),后者使課堂環(huán)境更接近自然情景,從而有利于語言習得。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要努力探索參考性問題和展示性問題在課堂提問的恰當比例,可靈活使用參考性問題對學生進行語言學習之外的情感教育,還可以通過參考性問題去激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和交際能力。
(2)理解核實確認核實和澄清請求相結合。理解核實主要是指教師詢問學生是否聽懂了自己的講解;確認核實是指教師核實自己是否正確理解了學生話語的意思。澄清請求是指教師要求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幫助其弄懂前面所說的話。
理解核實的答案一般是“Yes or No”的回答,是為了確保學生理解教師的話語,使教學任務順利進行。確認核實一般是在師生之間的對話出現(xiàn)了交際障礙時出現(xiàn)的。這個交際障礙可能是由學生表意不清引起,也有可能是教師理解錯誤引起。從這兩種可能中看出都是以學生目的語輸出為前提。這說明教師開始將部分話語權轉交給了學生。而澄清請求則使學生對自己的話語進行更加深入地剖析,從而促進學生的可理解性輸出,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加大確認核實和澄清請求在課堂話語中的比例。
2.教師反饋。
(1)避免零反饋,提倡多反饋。零反饋是指這時IRF模式呈現(xiàn)的是I-R-0。一般來說如果是學生的集體回答,教師給予零反饋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是學生個體的回答,而做出零反饋,這樣可能讓學生產(chǎn)生消極的心理,不利于今后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避免使用零反饋。
多反饋是指IRF大于三話步回合的“多反饋話步回合”模式。這種模式一般發(fā)生在教師引發(fā)問題之后,學生的回應比較長。在學生做出回應的過程中,教師一步步給予反饋,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最后教師再做出正面評價性反饋。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又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因此,應該提倡教師用這種多反饋的方式。
(2)合理運用積極反饋。一般來說,簡單的表揚并不能使學生獲得很大的學習成就感,很有可能忽視了某位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回答或者別具匠心的思考問題方式,而表揚加重復或者表揚加點評的方式卻能達到積極反饋的效果,從而有利于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成就感,同時也能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優(yōu)點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使用積極反饋,滿足學生對更加詳細反饋的渴望。
(3)恰當使用消極反饋。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必要的消極反饋是無法避免的。一般來說,教師應該請其他學生回答的方式糾錯而避免直接糾錯。這樣既可以緩解學生回答問題的壓力,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共同學習。但是又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視了第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因此,最好的糾錯方式是引導學生自我糾錯。這樣既可以避免直接糾錯的弊端,也能體現(xiàn)出教師對學生自我修正能力的信任,還能促進其他學生共同思考。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恰當使用消極反饋的方式。
五、結語
總之,IRF模式作為中國外語教學課堂上師生所使用的主要模式,但缺點卻顯而易見。教師應該從教師引發(fā)和教師反饋入手,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努力突破這種IRF模式,為學生的語言習得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安錦蘭.英語精讀課堂話語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05.
[2]賈愛武.語言課堂話語模式的分析與改進[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