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明
(營山縣三興鎮(zhèn)衛(wèi)生院,四川 南充 637785)
粘連性腸梗阻,多是由于人們腹腔內腸粘連所導致的梗阻現(xiàn)象。術后的粘連性腸梗阻現(xiàn)象的治療方式一般包括手術和非手術兩種。按照正常治療順序,首先應該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后,才會考慮到手術治療。本文便是在此基礎上探究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式,并將清腸通腑湯作為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主要方式[1]?,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0例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本次試驗所采用的隨機數字分析法將這些研究對象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男30例,女30例;年齡14~66歲;平均(51.2±3.4)歲;手術類型包括膽囊切除術12例,闌尾切除術20例,胃腸切除術9例,穿孔修補術10例,脾切除術9例。治療組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齡14~67歲;平均(51.2±2.1)歲;手術類型包括膽囊切除術14例,闌尾切除術18例,胃腸切除術9例,穿孔修補術10例,脾切除術9例。兩組數據的對比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都符合手術治療指征和絞窄性梗阻者;所有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符合辯證標準。
給予對照組患者以常規(guī)治療方式,基本程序包括抗感染性治療、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度等多種內容的基本護理。給予治療組患者則是在對照組基礎上用清腸通腑湯治療。清腸通腑湯是由厚樸、枳實、生大黃各10 g,香附、陳皮、桃仁、木香各9 g,芒硝則有12 g,基本用法每日一劑,煎煮到200 mL,胃管注入后,夾閉2~3小時,每周兩次,間隔為7~8小時。兩組的治療基本是評定療效的6天[2]。
療效判定標準:痊愈;腹痛、腹脹基本癥狀都已消失,肛門排氣排便,進食也正常;有效:輕微腹痛、腹脹,肛門排氣排便也處于正常狀態(tài)。無效:臨床基本癥狀還未得到緩解,體征也沒有消失。
本次試驗所有數據都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作為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則用平方差表示,檢驗方式則用t,技術資料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中,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6%,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0%,治療組的總有效率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的肛門排氣、肛門排便、飲食恢復、胃管拔除的時間要低于觀察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排便、飲食恢復、胃管拔除等多種時間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排便、飲食恢復、胃管拔除等多種時間比較( ±s)
組別 n 肛門排便 肛門排氣 飲食恢復 胃管拔除對照組 60 113.32±12.4 92.32±12.31 144.83±29.31 139.83±21.54治療組 60 84.32±13.21 64.32±18.32 113.43±13.24 19.32 t 12.39829394 9.826492211 7.562520039 13.94249734 P--- >0.05
粘連性腸梗阻通常是腹部手術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病機制多是由于組織缺血、機械損傷、外源性物質植入、腹腔炎癥等多種原因所造成的。梗阻在發(fā)生之后,因受到粘連性梗阻而發(fā)生的一系列病理變化。而造成這些因素的原因多是因為腸管缺血水腫、腸道內細菌易位、腸粘膜屏障作用等受到相應的破壞[3]。
祖國醫(yī)學認為粘連性腸梗阻系由腹部手術創(chuàng)傷所導致的氣血淤滯、氣機不暢、通降失調等癥候,引起腸內容不能下行而致使腸梗阻發(fā)生變化。然而,對于治療粘連性腸梗阻來說,手術改變了消化道的生理結構,但也導致了氣機升降失調,最后才出現(xiàn)了術后腸梗阻。清腸通腑湯基本配方是大黃、芒硝、枳實行氣消痞,厚樸下氣,幾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實現(xiàn)胃腸氣機通降下泄。烏藥、木香、香附都具有止痛行氣的功效,陳皮有燥濕和胃健脾的功效,桃仁有入血散瘀、消腫破堅積的功效。清腸通腑湯可以注入胃管后,直接作用于腸道,最終提高治療效果[4]。
在手術之后采用清腸通腑湯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盡快解除梗阻,恢復腸道的基本消化功效。不過,并發(fā)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年齡較大,身體機能的耐受能力也相對較低,所以也需要充分考慮到患者的意愿和耐受情況,最后更有利于研究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