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金芝
(長沙市第三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胸腰椎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科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嚴重性強等特點。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工程建設的日益增多,再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數量不斷增加,交通事故不斷增多,胸腰椎骨折的發(fā)病率有了明顯的上升[1]。手術治療是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治療手段,而在手術治療后采用相應的護理干預不可缺少,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的健康恢復。本研究將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6例胸腰椎骨折術患者納入樣本中,對早期護理干預對術后心理和并發(fā)癥的影響進行分析?,F(xiàn)將情況匯報如下: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53例。對照組:男32例,女21例;平均年齡(57.3±2.4)歲;平均骨折時間(3.3±0.8)d;胸椎骨折25例,腰椎骨折28例。觀察組:男33例,女20例;平均年齡(57.1±2.6)歲;平均骨折時間(3.4±0.7)d;胸椎骨折24例,腰椎骨折29例。兩組在上述各項基本資料的對比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結合醫(yī)囑以及科室護理管理制度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促進患者的健康恢復。觀察組除了常規(guī)護理干預之后,在早起階段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1)護士應多深入病房,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向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糾正患者的認識偏差,減少因此而引發(fā)的不良心理。(3)體位護理:術后取平臥位,時刻保持頭、頸、臀部三點一線;翻身每2小時1次,翻身時避免腰部扭動。(4)疼痛護理:術后24h內,患者的疼痛感比較強,護理人員應當積極地與患者保持交流,詢問患者的疼痛情況,采用物理止疼、藥物止疼、心理疏導等方式減少患者的疼痛感。(5)飲食指導:根據醫(yī)囑以及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多進食優(yōu)質蛋白食物,宜進食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及易消化食物。(6)運動干預:對于患者的運動干預,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簡單地抬腿、抬臀、五點支撐等動作。(7)衛(wèi)生干預:保持皮膚干燥清潔,及時更換敷料。定期協(xié)助患者翻身,減少局部壓瘡的出現(xiàn)。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2]于護理干預前后評價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狀況,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記錄兩組護理干預期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計算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護理干預前后的SAS評分和SDS評分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對比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對獲取到的數據進行處理,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兩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s)
組別 SAS評分(分) SDS評分(分)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對照組(n=53) 53.78±4.91 41.79±3.56 54.13±5.17 42.35±3.67觀察組(n=53) 54.01±4.82 36.84±3.24 54.25±5.08 36.52±3.36 T 0.243 7.486 0.121 8.530 P 0.808 0.000 0.904 0.000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7%,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8.9%,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干預后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是因為早期護理干預中,實施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對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消除具有重要的作 用。
表2 兩組護理干預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對比分析(n,%)
綜上所述,早期護理干預應用在胸腰椎手術患者中,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還能夠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恢復,具有較高的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