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翠璋
一、“偽差生”的類型及表現
(一)違法違紀型
主要集中表現在小偷小摸、滋事斗毆、敲詐錢財;不遵守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有意或無意損壞公物;上課經常遲到、早退、講小話、投紙條、下位子或睡覺,逃學、泡網吧等。
(二)道德劣質型
主要表現在喜歡撒謊騙人、挑撥離間、損人利己,鼓動別人違法亂紀,影響集體團結,瞎鼓掌、吹口哨等搞得人們不得安寧。
(三)心理缺陷型
主要表現在不合群、自我封閉,愛鉆牛角尖,行為怪癖等。
(四)不愛學習型
主要表現在學習習慣差、缺乏上進心、經常曠課,作業(yè)抄襲、不做或少做,上課不聽講等。
二、“偽差生”產生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任何事情的發(fā)展都是外因與內因相互作用的結果,但內因起到決定作用?!皞尾钌毙纬傻脑蚬倘慌c學校的教育、社會的環(huán)境,以及家長的言行有關,但自身不良的習性才是產生“偽差生”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起點,家長是第一任教師,學生身體的發(fā)育,知識的獲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家庭狀況的好壞,家庭教育如何,對子女影響很大。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不明確,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有的則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有的父母不和或者單親家屬,還有的家庭成員有不良的品德、行為習慣等等,家庭的不當教育,或者不良示范、默許、鼓勵和縱容,往往是孩子在學校造成“偽差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學校因素
如果說家庭是孩子心靈成長的土壤,那么,學校就是孩子心靈成長所需的營養(yǎng),學校是塑造孩子美好心靈的生態(tài)場。教育方法不當,可能使學生染上不良行為,甚至違法犯罪。目前,有的學校教育被簡單化為教學,而教學又往往忽視教學目的,把教學搞成應考教學、升學教學,置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于不顧,使部分學生的才能受到壓抑,無用武之地。有的忽視學生的思想工作,對犯有錯誤的學生直接采取懲罰措施,使學生如同驚弓之鳥。部分教師教學質量偏低,教學枯燥乏味,課堂死氣沉沉,氣氛壓抑等等。這都令學生畏而遠之,逐步轉化為差生。
(四)社會因素
學生相當一部分時間是與親戚朋友、鄰里交往,在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文娛活動、勞動活動中度過的。通過交往與活動,他們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由于這些影響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性質,它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有的甚至終身難忘。有時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一遇上社會不良因素的誘發(fā),傾刻就會化為烏有。
三、轉化“偽差生”要抓好時機
(一)受到傷害時
“偽差生”具有特別強烈的自尊心,當其受到某種傷害,為了采取保護措施往往形成某種異常心理和畸形表現。這時候,教師真心愛護,熱心關懷,用愛心溫暖他們冰冷的心,增進了解,以換取信任,消除他們與教師之間的心理隔閼,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及時對“偽差生”進行引導,會產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違紀被抓時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本來就不是完美無缺的,有時犯了錯誤也是難免的?!皞尾钌狈稿e誤被抓好后,教師有及時進行教育,要讓他們丟掉思想包袱,講清知錯必改才能成為好學生的道理。如果知錯不改、拒絕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發(fā)展下去才是危險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那時迷途知返,已悔之晚矣。使有錯誤的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夠接受老師的批評,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
(三)“頭目”被懲罰時
一項調查顯示:在回答“我碰到問題首先找誰商量”時,尋找同伴的占70%,尋找父母的占10%,尋找老師的占8%,其它占12%。這表明學生碰到麻煩,他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為家長、教師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居高臨下,學生的心靈很難敞開,也就很難溝通、理解。當其頭目被處理后,“偽差生”的偶像倒下,老師要善于抓住這個環(huán)節(jié)做思想,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榜樣觀,這樣做往往能達到“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的奇效。
(四)取得成績時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想獲得成功是人們普遍的心理愿望?!皞尾钌痹诳吹桨嗌掀渌瑢W取得成功之后,內心羨慕之余,也會產生獲得成功的欲望,也想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各項競技活動中,特別注意鼓勵“偽差生”積極參與,發(fā)揮他們各自的愛好和專長,為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條件和機遇。凡是他們取得點滴成績時,恰當而又適當地給表揚和鼓勵,能夠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激發(fā)榮譽感和進取心。在平時,要多找“偽差生”的“閃光點”,他們并不是一切都壞的,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有的雖然紀律觀念淡薄,但能積極勞動,不怕苦,不怕臟,帶頭完成任務;有的對班集體不夠關心,但常常能夠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有的文化基礎較差,但學習態(tài)度比較認真……。我們對這些學生凡有積極行為和進步表現的,都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來激勵他們的進步。
(五)家庭變故時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父母爭吵、分居、離婚、再婚、父母一方的缺失等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生不良的影響,使孩子的心靈遭受創(chuàng)傷,精神發(fā)生偏移,甚至危害終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用心靈的愛撫來醫(yī)治心靈的創(chuàng)傷,用精神的甘露來滌療精神的污染。”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努力為這些不幸的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環(huán)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以外的更多的關愛,以此來彌補他們缺乏的親情,撫平其心靈的創(chuàng)傷。讓這些孩子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充滿陽光的集體里,雖然身處不幸,但又特別的幸運。
(六)開學初
開學初,由于學生假期生活相對自由輕松,特別是“偽差生”更容易養(yǎng)成一些壞習慣。班班任開學初就要建立新的班級組織,完善各項班級制度,然后單獨與“偽差生”談心、交流的方式,對“偽差生”進行轉化教育,著重強調,新的一學期開始了,讓“偽差生”要在新的起跑線上有新的突破。
總之,我們老師在對待和教育所謂的差生時,要因人而異,搶抓機遇,采取不同的但有效的方法,在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使他們深刻認識錯誤,并樹立改正錯誤的自信心,才可能產生更大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