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國慶 劉彥 劉軍 劉雪芹 趙永剛 王志剛
摘要 由于高海拔緯度地區(qū)積溫較低,燕麥收獲利用時可用多種方式貯藏,管理時應(yīng)注重施有機肥、追肥和葉面肥。本文總結(jié)了高海拔高緯度地區(qū)砂礫薄土環(huán)境下飼用燕麥的種植技術(shù)規(guī)程,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飼用燕麥;栽培技術(shù);砂礫薄土;高海拔高緯度;新疆137團牧業(yè)營
中圖分類號 S51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228-01
1 范圍
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砂礫薄土飼用燕麥栽培技術(shù)。適用于年降水量150~200 mm、年蒸發(fā)量1 660 mm、高海拔高緯度、無霜期120 d、≥10 ℃年積溫2 088 ℃的地區(qū)。
2 術(shù)語和定義
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僅適用于本規(guī)程。
2.1 土壤含水量(重量百分數(shù))
在種植地塊按五點法取土樣稱重,曬干后的重與烘干土樣重的比值×100。
2.2 砂礫薄土
砂礫薄土為風化的山石與少量土混合體,礫粒含量最多,在60%~80%之間,且砂粒含量多于粉黏粒的礫類土。地易板結(jié)較硬,蓄水能力差。
2.3 凍干草
燕麥在初花或乳熟期暫不收割,待霜凍1~2周后刈割,刈割后的青干草平鋪于地面,不必翻動,直接在地面上脫水、凍干1周后拉回堆垛,備用[1]。
3 栽培技術(shù)
本條款未詳細說明的栽培措施仍按常規(guī)農(nóng)藝措施實施。
3.1 品種選擇
選用矮稈、抗旱、抗病、抗倒伏、豐產(chǎn)性好的飼草專用或草籽兼用型品種,如貝勒2號、青引3號、青海444等。
3.2 整地施基肥
撿去直徑≥7 cm的石塊,當土壤含水量為9.75%左右時,用大馬力農(nóng)用車犁地,做到犁深一致不漏犁,深度為20~25 cm,在播前播后各耙耱1遍(標準與常規(guī)一致)。此類土壤過于貧瘠,微生物和腐殖質(zhì)少。用腐熟的牛、羊糞作基肥可以增加養(yǎng)分和疏松土壤,一般用量為30~45 t/hm2,撒勻。
3.3 播種
由于地易板結(jié)變硬,石塊較多,因而播種前灌水1次,應(yīng)當灌勻、灌足,不漏灌,保證犁地質(zhì)量。
播種時間為5月20日至 6月20日,土壤解凍,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5 ℃,5 cm土層地溫達到5~9 ℃。采用24行播種機播種,播深為3~4 cm,不超過5 cm,播后覆土鎮(zhèn)壓。行距15~20 cm,播種量200~240 kg/hm2,保苗525萬~720萬株/hm2。帶種肥施磷酸二銨75~105 kg/hm2+尿素22.5~30.0 kg/hm2或過磷酸鈣120~150 kg/hm2+尿素30~45 kg/hm2。
3.4 追肥
拔節(jié)期施磷酸二銨75~105 kg/hm2+尿素45~75 kg/hm2,溝施于土表5 cm以下。拔節(jié)期下午無風天時用尿素15.0~22.5 kg/hm2+磷酸二氫鉀2 250 g/hm2兌水750 kg/hm2均勻噴于葉片[2]。
3.5 灌水
由于土壤蓄水能力差,第1水播種后1~3 d及時灌水,7 d后視降水情況和土壤墑情7~10 d灌1次水。含水量保持在3%~9%之間,保證苗期成活率和后期生長需要。由于在揚花期收割,因而應(yīng)于孕穗期停水,以便機力操作。
3.6 各物候期管理
3.6.1 苗期與分蘗期。此期幼苗生長緩慢,如有雜草可使用除草劑(用72%2,4-D丁乳酯750 mL/hm2或闊葉凈225 mL/hm2兌水375 kg/hm2稀釋噴霧)清除闊葉雜草。
3.6.2 拔節(jié)期。主要管理目標是促葉、壯稈、穗大、穗多。可追肥,以提高葉片壽命以保證根系有旺盛活力。該期如果蚜蟲發(fā)生危害并達到防治指標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5~75 g/hm2 5 000倍液或5%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該期如果有紅葉病和葉斑病發(fā)生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灑植株葉片[3-4]。
3.6.3 開花期。主要管理目標是防止葉片脫肥早衰,爭取穗大、粒多,增加粒重。該期可以用磷酸二氫鉀2 250 g/hm2兌水750 kg/hm2,選下午無風天進行葉面噴灑,以維持中上部葉片功能,促進籽粒形成和灌漿飽滿。該期當燕麥蚜蟲發(fā)生危害時,可用10%吡蟲啉防治。
3.7 飼草收獲利用
刈割時期為初花期或盛花期。燕麥飼草可以采用青飼、干草調(diào)制、青貯和半干青貯以及凍干草方式利用。干草調(diào)制:將刈割的青草,就地鋪攤曝曬1~2 d,每隔3~4 h翻動1次,等枝葉含水量達23%左右時即可打捆,就地田間排列存放,待完全干燥后運回貯藏[3]。青貯和半干青貯:采用青貯窖(池)的形式,青貯飼草的最佳含水量為65%~75%,用捆裹青貯機械設(shè)備進行捆裹青貯,飼草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間[4]。
4 參考文獻
[1] 董全民,趙新全.高寒牧區(qū)生長牦牛冬季補飼策略及其效益分析[J].中國草食動物,2007(4):30-32.
[2] 馬雪琴,趙桂琴,龔建軍.高寒牧區(qū)播期和氮肥對燕麥生長特性的影響[J].草業(yè)科學(xué),2010(7):63-67.
[3] 王建有,柴勇.燕麥+箭筈豌豆在卓尼的種植及青干草調(diào)制技術(shù)[J].四川草原,2005(2):62.
[4] 肖冰雪,鄭群英,陳莉敏,等.川西北牧區(qū)燕麥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要點[J].草業(yè)與畜牧,2014(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