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莉
(貴州省遵義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臨床兒科常見多發(fā)病,是指出生27d內患兒因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皮膚、黏膜、鞏膜出現黃疸癥狀,嚴重影響新生兒的健康生長。我院為了提高新生兒黃疸護理治療,在護理服務中開展了精細化護理干預,獲得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本次研究的患兒家長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50例患兒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25例患兒中男性18例,女性7例,患兒日齡1~28d,平均日齡(16.58±2.58)d;觀察組25例患兒中男性16例,女性9例,患兒日齡1~27d,平均日齡(15.91±2.34)d;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的性別、日齡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確診為黃疸后給予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即給予遵醫(yī)囑給藥,向患兒家長告知黃疸發(fā)生原因與治療方法,獲得患兒家長的配合。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精細化護理,具體實施方法:根據患兒黃疸疾病的特點,針對性、科學制定全面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做好口腔護理、皮膚護理、臍部護理等基礎護理服務,新生兒出生4d時進行黃疸指數皮冊,并于出生12h后給予2.5%葡萄糖溶液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連續(xù)給藥3d。每日給予新生兒全身撫觸護理,撫觸時間為15~20min,加速患兒將胎糞排出;新生兒要給予純母乳喂養(yǎng),同時在出生后1d開始進行游泳鍛煉,每次游泳時間控制在20~30min左右,每日1次。
1.3 觀察指標
患兒住院期間密切觀察膚色變化,加強血清膽紅素水平檢測,并對新生兒退黃時間進行檢測。于患者痊愈出院當日對患兒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方式,總分100分,90~100分代表非常滿意,80~89分代表一般滿意,60~79分滿意,60分以下代表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n,%)進行描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描述,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組間數據比較,若組間數據P<0.05則組間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105.28±9.58)μmol/L,對照組血清膽紅素水平為(178.68±12.08)μmol/L,組間比較t=25.1917,P<0.05;觀察組患兒退黃時間(5.18±2.57)d,對照組退黃時間為(8.59±2.97)d,比較差異t=4.5941,P<0.05;組間比較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觀察組中非常滿意10例,一般滿意8例,滿意6例,不滿意1例,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6%,對照組中非常滿意3例,一般滿意9例,滿意7例,不滿意6例,護理服務滿意度為76%,兩組在護理滿意度方面進行對比,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X2=4.1528,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血清膽紅素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對對比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病癥,主要是由新生兒體內紅細胞破裂,血清膽紅素大量釋放,導致新生兒皮膚、黏膜、鞏膜液以及其他組織出現染黃癥狀。新生兒黃疸的發(fā)病原因主要為新生兒體內膽紅素過多、肝臟膽紅素代謝異常、膽汁排泄障礙因素,患兒易并發(fā)新生兒肺炎、敗血癥、膽道閉鎖等癥狀[1]。根據臨床發(fā)病機制可將新生兒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兩類,前者病因復雜,易損傷新生兒中樞神經,導致新生兒智力降低、聽力下降,出現手足徐動癥等,嚴重時也會引起溶血,導致核黃疸發(fā)生,進而導致新生兒死亡或者出現其他嚴重后遺癥;而生理性黃疸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也易轉變?yōu)椴±硇渣S疸,,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生命安全[2]。
在新生兒黃疸護理服務期間實施精細化護理,可促進患兒新陳代謝、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胎便排泄,降低黃疸癥的發(fā)生。由此可知,在新生兒黃疸癥治療護理期間,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兒的黃疸癥狀,縮短治療時間,促進患兒早日恢復,使醫(yī)護人員與患兒家屬的關系更加融洽和諧,促進患兒早日痊愈康復。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應用精細化護理干預,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與退黃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上述論點相吻合。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護理中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可促進患兒黃疸癥狀早日改善,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