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守闖,周紅葉,張啟霞
(泗洪縣人民醫(yī)院眼科,江蘇 宿遷 223900)
慢性淚囊炎是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該病可引發(fā)慢性結膜炎、角膜感染(進行眼外傷后)、眼內炎(進行內眼手術后)[1-2],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慢性淚囊炎在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地區(qū)較為多見。進行手術是臨床上治療慢性淚囊炎的常用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比較用淚囊鼻腔吻合術和鼻淚管置管術治療慢性淚囊炎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泗洪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7例慢性淚囊炎患者。將其中接受淚囊鼻腔吻合術的35例患者設為吻合術組,將其中接受鼻淚管置管術的32例患者設為置管術組。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慢性淚囊炎的診斷標準。在這些患者進行手術前,均沖洗其淚道,排除其存在淚小管及淚總管阻塞的情況[3]。本次研究排除存在鼻黏膜萎縮、嚴重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在進行手術前,均對這些患者進行控制血壓、血糖的治療,指導其進行各項實驗室檢查。對吻合術組患者進行淚囊鼻腔吻合術。進行淚囊鼻腔吻合術的方法是: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常規(guī)的消毒、鋪巾。在患者術側鼻腔中鼻道的前段填塞浸有麻黃素和丁卡因混合溶液的棉片,以對其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在患者術側內眥部淚前脊的皮膚表面,沿著皮紋的方向做一個1.5 cm的切口,分離此處的皮膚及皮下組織,暴露內眥部的韌帶。部分切開內眥的韌帶及淚前脊骨膜,一直分離至淚后脊。用彎小血管鉗撐開淚頜縫,使用咬骨鉗制作1 cm×1 cm的骨窗,將骨窗的邊緣修整圓潤,期間注意保護鼻黏膜。“工”字型剪開淚囊及淚囊黏膜,取出鼻腔內填塞的棉片?!肮ぁ弊中颓虚_鼻黏膜,在吻合口處放置硅膠引流管[3]。然后在吻合口的上端縫合1針,將吻合口的上端懸吊、固定在眉弓內緣的皮膚處,將吻合口的下端放入鼻腔。對位、吻合淚囊和鼻黏膜的前唇,在此處縫1針,直至淚前脊骨膜。不對鼻黏膜的后唇進行吻合處理。對位縫合手術切口處的皮下組織及皮膚,使用繃帶加壓包扎患者的術眼,包扎的時間為48 h。進行手術后,對患者進行抗炎、預防感染的治療。6 d后,為患者拆除皮膚切口處的縫線。在手術后2周,為患者剪除懸吊的縫線,拔除其鼻腔內的引流管。在拔管當日,沖洗患者的淚道,然后定期沖洗其淚道。對置管術組患者進行鼻淚管置管術。進行鼻淚管置管術的方法是: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常規(guī)的消毒、鋪巾。在患者術側鼻腔的下鼻道前段填塞浸有麻黃素和丁卡因混合溶液的棉片,以對其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對患者術側的淚小點進行擴張,探通其鼻淚道,取出其鼻腔內填塞的棉片,插入導絲,從下鼻道勾出導絲。用導絲牽引硅膠軟管,將硅膠軟管逆行置入鼻淚管內。分離導絲,取出導絲,沖洗淚道,確保淚道通暢[4]。進行手術后,對患者進行抗炎、預防感染的治療。3個月后,為患者拔除引流管,定期沖洗其淚道。
手術后6個月,評估兩組患者手術的效果。具體手術效果的評定標準是:1)臨床治愈:手術后,患者的術眼無溢淚、分泌物,其術眼的淚道通暢,未出現(xiàn)淚液反流的情況。2)好轉:手術后,患者的術眼輕度溢淚,但無分泌物,其術眼的淚道通暢,有部分淚液反流。3)無效:手術后,患者的術眼溢淚嚴重,其淚道堵塞,有黏膿性分泌物[5]。總有效率=(臨床治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進行手術后,吻合術組患者手術的總有效率高于置管術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總有效率的比較
淚囊鼻腔吻合術和鼻淚管置管術都是基層醫(yī)院治療慢性淚囊炎的常用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進行淚囊鼻腔吻合術的慢性淚囊炎患者,其病情的臨床治愈率較高,在其手術部位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瘢痕[6-8]。淚囊鼻腔吻合術適用于治療慢性淚囊炎、鼻淚管阻塞、合并淚囊結石或由外傷導致淚囊周圍骨性結構異常的淚囊炎[9]。與之相比,鼻淚管置管術不適用于治療病情較為復雜的慢性淚囊炎患者。進行鼻淚管置管術的慢性淚囊炎患者,其手術部位不易形成瘢痕。該手術適用于治療排斥面部瘢痕形成的慢性淚囊炎患者。
近年來,泗洪縣人民醫(yī)院對傳統(tǒng)的淚囊鼻腔吻合術進行了改良。實施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的成功率及患者對手術后外表美觀的滿意度均有明顯提高。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具有以下四點優(yōu)勢:1)沿著患者皮紋的方向切開手術部位的皮膚,術畢仔細對位、縫合其切口,可避免其手術部位出現(xiàn)明顯的瘢痕。2)在切開患者術側的淚囊和鼻黏膜時,可保證其術側鼻黏膜的前唇大、后唇小,并可對其術側淚囊和鼻黏膜進行無張力縫合,可減少手術后吻合口出現(xiàn)塌陷的風險。3)在吻合口處放置硅膠引流管,可以把吻合口內的分泌物和血痂引流至鼻腔外,以免阻塞吻合口。使用的硅膠引流管質地較為柔軟,易于拔出,可避免由對患者的淚道進行反復沖洗造成的切口感染。4)術中放棄吻合患者鼻黏膜的后唇,可明顯縮短其進行手術的時間,縮小其手術切口[3.7],有利于手術后其術眼的恢復。
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淚囊炎的發(fā)生與患者的鼻淚管細長彎曲有關。當患者的鼻淚管出現(xiàn)感染后,其鼻淚管的黏膜可出現(xiàn)水腫,使其鼻淚管出現(xiàn)阻塞,進而引發(fā)淚囊炎[5]。對慢性淚囊炎患者進行淚道置管術,只是暫時性地撐開其鼻淚管,使其鼻淚管恢復通暢。但為患者拔除引流管后,其鼻淚管形態(tài)異常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其依然存在鼻淚管再次阻塞的風險。同時,進行手術可損傷患者鼻淚管的黏膜,在置管期間可使其鼻淚管的黏膜出現(xiàn)炎癥反應,故該手術的遠期效果并不理想[6-8]。
綜上所述,與用鼻淚管置管術治療慢性淚囊炎的效果相比,用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慢性淚囊炎的效果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