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銘,周立軍,余貴亮,權偉合
(1.深圳市寶安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00;2.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00)
目前,放療仍是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手段,但該方法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引起各類并發(fā)癥[1],放射性膀胱炎就是最為常見的一類。膀胱內藥物灌注、高壓氧等均是治療放射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但不同方法的療效卻有較大差異。為探尋最佳治療手段,提升治療效果,對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7例患者資料進行分組研究,探討膀胱黏膜電凝術聯合西斯泰灌注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對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7例放射性膀胱炎患者資料進行分組研究。根據入院日分為3組,觀察組(n=24),年齡 52~68歲,平均年齡(60.4±6.8)歲;對照 1 組(n=21),年齡 53~69歲,平均年齡(60.9±7.0)歲;對照 2 組(n=22),年齡 54~67歲,平均年齡(61.7±7.7)歲?;颊呔浻跋駥W檢查排除泌尿系統腫瘤、結石等其他原因導致的血尿[2]。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3組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基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1組行西斯泰灌注治療,患者排盡尿液后,經導尿管注入西斯泰(加拿大Bioniehe公司生產),在膀胱內保留不少于2 h,然后排出;1次/周,連續(xù)治療3周后,將治療頻率調整為1次/月。
對照2組行膀胱黏膜電凝術治療,將F24膀胱電切鏡置患者膀胱內,以Ellik清除膀胱中的血塊,參照膀胱鏡檢查結果確定出血部位,利用電切環(huán)電凝止血。完成上述操作后,對曲張小靜脈實施常規(guī)電阻隔斷,預防繼發(fā)性出血。術后2 d常規(guī)留置尿管并行膀胱清洗。
觀察組采用兩種方法聯合治療,操作與治療要求同對照組一致。
記錄3組不良反應率和再出血率,并對各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以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3組不良反應率、有效率及再出血率均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1組與對照2組,各指標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術后兩周再出血率低于對照2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術后兩月再出血率與對照2組相似,兩組均明顯低于對照1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觀察組出現尿急、尿頻癥狀者1例,不良反應率為4.17%;對照1組出現尿急、尿頻癥狀者3例,不良反應率為14.29%;對照2組出現尿頻、尿急癥狀者3例,不良反應率為13.64%。3組不良反應均較輕,未出現輸尿管梗阻、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1組與對照2組。
表1 3組有效率及再出血率比較(%)
放射性膀胱炎多見于宮頸癌放療患者。有資料顯示,接受60 Gy照射及70 Gy照射的患者發(fā)生放射性膀胱炎的比例高達5%及50%[3-4],患者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突發(fā)性血尿以及尿頻、尿急等癥狀,對健康造成巨大影響。高壓氧被認為是現階段唯一能使放射線引起的血管病變反向發(fā)展的手段,但該方法的禁忌證較多[5-6],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我們分別對3組患者實施膀胱黏膜電凝術治療、西斯泰灌注治療以及兩種方法聯合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這是因為西斯泰為透明質酸,是人體內的一種固有成分,對細胞和器官具有較好的滋潤作用[7];膀胱黏膜電凝術能夠直接清除患者膀胱內的血塊,對于活動性出血點也能立刻電凝止血[8],避免了繼發(fā)性出血的可能。統計顯示,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1組與對照2組,各指標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兩周再出血率低于對照2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與對照1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兩月再出血率與對照2組相似,兩組均明顯低于對照1組,提示膀胱黏膜電凝術短期止血效果好,而灌注治療的遠期止血效果更理想,聯合治療結合兩種方法的優(yōu)勢,將療效最大化。
綜上所述,藥物膀胱內灌注、高壓氧及膀胱黏膜電凝術均是治療放射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但從本次研究來看,膀胱黏膜電凝術聯合西斯泰灌注治療近期、遠期再出血率及不良反應率更低,效果更好,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