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下水前都什么感覺?會害怕嗎”?
“害怕?不!我沒有時間去想那些,唯一想的就是怎么把人以最快的速度救上來?!?/p>
“那萬一你下去后再也回不來了呢!”
“那也是事后才感覺到后怕,生死關頭,我能做的就是把生的希望給了他人,把危險留給自己?!?/p>
每年暑期的高溫天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蘇市周邊區(qū)域的開放性水域再次進入水上安全事故高發(fā)期。當水上災難性事件發(fā)生后,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支隊特勤中隊上士、國際四星級潛水員資質的鄭浩就會做出近乎本能的抉擇,一次次地深入水底,挽救他人寶貴的生命,踐行一名消防官兵的光榮使命。
8月19日,在成功完成今年入夏以來實施的第9次打撈任務后,鄭浩告訴筆者,經(jīng)常用雙手觸摸“死亡”之后,你就會知道哪怕生活再辛苦,只要活著就是幸福。
27歲的鄭浩從2008年入伍來到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支隊,他很少與家人談論工作的危險。2010年1月17日,作為新兵他第一次參加水難救援。事發(fā)現(xiàn)場是一個污水池的冰窟,一名少年在冰面上玩耍不慎落水,會游泳的鄭浩在專業(yè)潛水員沒趕到之前,一邊游泳一邊鑿冰救人。然而,落水少年最終溺水死亡,這讓他很難過,為此,他毅然報名成為了一名專業(yè)的消防潛水員。
成為消防潛水員,也就意味著除了日常的消防救援,還要進行更多的體力和心理訓練,也要承擔更多的風險。
鄭浩說,潛水員在水下工作時,所承受的大氣壓通常比正常氣壓要高出1至3倍,每下沉3米,就會增加1個大氣壓,這對潛水員的身體是極大的考驗。潛水員到水下2米后,容易出現(xiàn)耳壓失衡的狀況,這時就要捏著鼻子,嘴里鼓氣,或不斷地咽口水。打撈結束時,也不能直接浮出水面,而是每上浮2米就要開始逐段減壓。減壓過程關乎潛水員的生命安全,稍有不慎,容易耳膜穿孔,甚至致殘、致死。
水中救撈,一般都是在黑暗中摸索,水下環(huán)境復雜,水草、漁網(wǎng)、魚鉤都是危險源,一旦被鋒利的障礙物割破供氣管或潛水衣,生命就會受到威脅。如果被線狀物絆倒或纏住,能用尖刀自救還好,如果擺脫不了也是死路一條。所以說,每次下水,都有危險相隨。
作為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支隊特勤中隊里的“元老”,鄭浩親歷的艱險救援算是最多的。
最險的一次救援,是去年溫宿縣一磚廠的洪水救援?!按u廠里到處都是坑和洞,黑得嚇人,稍微不慎便會掉進坑洞,如若進去,可謂兇多吉少?!编嵑普f,前半個小時他都在3米深的地方摸索,結果一下掉進一個8米深的坑洞,在壓力不夠的情況下,他脫了裝備上浮,平安脫險。
鄭浩說,他們在水下摸到的常常是尸體,有的完整,有的不完整。當筆者問到他怕不怕,為什么能一直堅守到現(xiàn)在時,他淡淡地說:“人生的每段旅程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各自的味道,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之后,我更加明白,人活著一定不能虛度光陰,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