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云
白露是九月的第一個節(jié)氣,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五個節(jié)氣。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五行屬金,與白色相應,以白形容秋露,故曰白露。俗語云“白露勿露身”,意思是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露體了,以免著涼。還有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白露前后若有露水,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露水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時間點。民間素有“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雖然白天的溫度仍可能達到30攝氏度,但夜晚溫度明顯降低,晝夜溫差加大。
天氣已涼,一些動物開始做過冬準備。此時鴻雁南飛避寒,小動物也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這足以證明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征。不過因我國南北緯度相差很大,此時的北方雖已露水漸重,而南方地區(qū)仍是花香四溢,“白露時分桂飄香”。
白露后自然界的陰氣越來越重,晝夜溫差加大,也因季節(jié)轉換的特點導致某些疾病易于發(fā)病或加重,所以此時應特別注重身體的調理。首先,秋季易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白露節(jié)氣中,要特別注意鼻炎、哮喘和支氣管炎等的發(fā)生。有過敏性疾病史的人更需要留意,飲食調節(jié)上要十分慎重。一般來說,有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支氣管哮喘的人,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鮮、生冷、炙烤、腌漬、辛辣、過酸過咸和甘肥厚膩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
秋季也可以適當進補,為進入冬季做些準備,但不可一味進食滋膩補品,應以甘涼滋潤的清補之品為好,也可兼起到緩解秋燥的作用,如木耳、山藥、芝麻、百合等食物。這里我們要特別講一講白蘿卜、它味甘、辛,性涼,入肝、胃、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的功效。因其色白,與秋季和肺臟相應,故非常適宜在此時食用。食積腹脹,消化不良,胃納欠佳,可用白蘿卜生搗汁飲用;惡心嘔吐,泛吐酸水,慢性痢疾等,可將白蘿卜切碎用蜜煎,細細嚼咽;便秘者可以煮食白蘿卜;口腔潰瘍,可以搗汁漱口。咳嗽、咳痰,咽喉炎、扁桃體炎、聲音嘶啞、失音,鼻出血等,都可以白蘿卜搗汁服用,煮食白蘿卜可以預防感冒。白蘿卜與豬肺和荸薺共燉,是治療哮喘的食療方。
合理安排飲食可保證機體的營養(yǎng),使人體的五臟功能旺盛、氣血充實,人體正氣旺盛時,邪氣就沒有機會侵襲機體,就會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tài)。通過食物的合理搭配,有針對性地增加寓含各種營養(yǎng)的食物,可以預防某些疾病的發(fā)生。昔日民間就有白露用動物肝臟預防夜盲癥,用海帶預防甲狀腺腫,用谷皮、麥麩預防腳氣病,用水果和蔬菜預防壞血病的記載。另外,還可以發(fā)揮某些食物的特異性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防治。如用蔥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預防治療感冒;用甜菜汁、櫻桃汁可預防麻疹;用白蘿卜、鮮橄欖煎汁可預防白喉;胡蘿卜煮粥可預防頭暈等。
白露食俗
1.白露吃桂圓。福州地區(qū)有“白露必吃桂圓”的說法,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桂圓,有大補身體的奇效,細想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白露之前的桂圓個個大顆、核小、味甜口感好,而且桂圓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yǎng)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功效,還可以輔助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適合在季節(jié)變化較大時吃。
2.白露吃番薯。在浙江的蒼南、平陽等地,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家一年生活富余,故舊時農家在白露這天普遍吃番薯。
3.飲白露茶。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4.喝白露米酒。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營養(yǎng)豐富,稱“白露米酒”。
5.白露吃雞肉。白露吃雞肉在許多地方流傳,這也是為了強壯身體,抵御寒涼的到來。其中,清朝宣統(tǒng)年間御廚鄭大水所創(chuàng)白露雞最為出名,后傳至北京著名的鴻賓樓飯莊,成為該店的名菜。
推薦菜譜
1、蘿卜絲汆蝦片
原料:白蘿卜,鮮蝦,香菜,蔥花,姜絲,精鹽,胡椒粉,紹酒,米醋,雞湯,蛋清,淀粉,香油。
做法:蘿卜洗凈去皮切細絲;蝦去皮切片,用紹酒、蛋清、精鹽、胡椒粉和淀粉上漿;香菜洗凈切末。雞湯注入鍋里,加入蔥花、姜絲、蘿卜絲燒開,用紹酒、精鹽、胡椒粉調味,汆入蝦片燒開,淋入米醋、香油,撒上香菜末即可。
特點:蘿卜絲軟爛,蝦片脆嫩,口味鮮香。
2、胡蘿卜粥
原料:胡蘿卜,粳米,糯米,冰糖。
做法:粳米和糯米淘洗干凈加水煮粥,胡蘿卜洗凈去皮切塊放入粥里煮,一直煮到黏稠,加入冰糖即可。
特點:粥香黏糯,甜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