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斌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和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目前,我國逐漸向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的建設方向發(fā)展。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時,不僅要教育學生繼承我國優(yōu)良的道德傳統(tǒng),還應該在課堂中有意識地貫徹法律法規(guī),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學生能夠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關鍵詞:小學道德 法治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
由于小學是學生進入學校的關鍵時期,一個良好的教育可以讓一個人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fā)展。由于學校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一次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一般可以在圍墻以及教室等公共場所進行道德與法治宣傳,從而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逐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梢圆欢ㄆ诘慕o學生播放道德與法治的宣傳片,接著讓給學生寫觀后感,從而可以逐漸提升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的感知能力。由于學生的法律意識比較薄弱,對法律并沒有相應的畏懼心理,因此往往容易觸犯法律,從而給社會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在小學階段時期,一般可以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另外還可以促進學生在其他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由于時代的進步,在教育方面應該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進行改革,因此老師應該樹立一定的認知意識,立足教學的實際,從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不斷優(yōu)化教學的有效性。
一、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理解能力相對薄弱,教師制訂課堂教學的方法,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學內容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小學課堂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如小組合作方法、自主探究方法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地運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學習“傳媒與生活”時,由于現(xiàn)在小學生在生活中接觸了許多的傳媒工具,如電腦、電視以及手機等,學生本身就非常感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了解傳媒工具及作用,教師提出問題“有關《瘋狂動物城》電影上映的日期,你是通過哪些傳媒工具來獲得的?”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后,學生都積極地回答,有的學生說是從手機上獲取信息,有的學生從電視上獲得的信息,還有的學生說是從廣播上獲得的信息,然后組織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這些傳媒工具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今后更好地運用這些傳媒工具。
二、從學生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方法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更好地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的有效傳播,就要認真地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并對學習過程進行優(yōu)化,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興趣。同時,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加強知識的積累,學生只有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才能夠激發(fā)出更多的探究欲望,不斷地產生對學習的新鮮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另外,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向學生灌輸學習內容,還要給學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時間,以此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多的探究性認識,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種教學設計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中能夠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地突出特定的思維和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和研究能力,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
在新的教育方法中,其高度凸顯學生主體的意識,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實際,從而可以指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凸顯學生主體的意識,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道德與法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表達真實的想法,富有更多額情感去體驗,最終可以引導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最終成長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不斷為社會做貢獻。要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樹立以人為本理念,老師應該轉化教學理念,逐漸引進新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的存在缺陷的方法,在課堂上面建立師生交流的教學理念,從而實現(xiàn)角色的轉換。另外,為了更好的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老師應該掌握教學的進度,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反饋的信息,動態(tài)的調整教學進度,并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假如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不感興趣,那么老師應該尋找原因,一般可以使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真正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從而可以逐漸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借助“角色扮演”初步建立規(guī)則意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規(guī)則意識教育是小學法治教育的內涵與重點,通常情況下,小學生還無法確認基本規(guī)則對于個人、社會的重要作用,但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借助“角色扮演”,引領學生結合具體環(huán)境來理解不同規(guī)則的作用,從而學會遵守規(guī)則,養(yǎng)成良好有序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另外,規(guī)則意識教育的內容分布在《道德與法治》課本中,主要涉及交通規(guī)則、校園規(guī)則、游戲規(guī)則和班級課堂規(guī)則等。教材對規(guī)則意識教育做了更深入、系統(tǒng)的分類,這對教師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指導作用。同時,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該明確教學的目的,將學習活動落到實處,并且教學設計可基于教材呈現(xiàn)的活動形式,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形成遵守學校生活規(guī)則的好習慣。
結語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道德與法制課的教師,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效學習,從學生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把道德與法制相結合落到實處,讓我的學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制的社會新一代接班人,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我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謝八聲.如何提高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2009(02):73-74.
[2]宋秉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評價探究[J].新課程,2009(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