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華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閱讀的根本意義就是讓讀者和作者產(chǎn)生相同的感悟,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教學的重點不斷的轉移,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創(chuàng)造性教學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應用越來越廣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水平 對策
在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閱讀歷來都是重中之重,但從高段閱讀教學實踐情況來看,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不是很高,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還是較為固化,課堂中互動不足,加之拓展方式單一,學生在語言積累,理解方面還存在較大欠缺。要提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效率,還得立足于學生這一實際,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基礎上,加強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拓寬閱讀方式。
一、進行框架構建,提升學生感悟能力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結構與寫作框架,抓住文章的主題,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整篇文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學會對文章進行分段,并總結出分段后每段的段意,幫助學生在整體上把握文本,同時也能將文章的主題進行提煉。這一過程也是學生明確文章結構的過程。而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以及主題之后,才能不斷調整自己對文章理解的偏差,真正的做到理解文章,從而不斷的提升自己對文章的感悟程度。例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作者的擬題十分具有吸引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其閱讀興趣。文章的開頭首先進行了環(huán)境描寫,并交代了時間地點,一下子讓整篇文章的可信度得到了提升。全文的描寫分兩條線,一條描寫杭州某醫(yī)院的場景,生命垂危的錢暢躺在病床上,靜靜地等待著來自臺灣的救命骨髓;一條描寫臺灣花蓮慈濟醫(yī)院的場景,李博士在發(fā)生余震的威脅下,冒著生命危險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這樣將整個用愛心救助挽救錢暢的愛心故事緊鑼密鼓的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在作者的引導下感受到來自海峽彼岸的關懷與愛意。在閱讀這篇文章時,需要學生能夠將這兩條線、兩個場景區(qū)分開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課文所表述的內容。
二、加強解讀中心句段,提升學生感悟能力
在日常的學習中,小學生的時間也是有限的,這也要求其學會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段,對文本進行準確、深刻的理解。而找準文章的中心句段首先要找到表達文章主旨的關鍵字詞,在關鍵詞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文本的中心部分。解讀中心句段,是對一篇文章中心句段的延伸與拓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這篇課文的中心句段十分明顯,就是如題目所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緊緊抓住這一點才能在閱讀課文時體會到周恩來當時想要扭轉中國孱弱的局面,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強大昌盛而努力學習的愛國情懷。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文章的伊始就明白本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領悟到本文的中心思想,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真正與作者達到共鳴。其他的文章在閱讀過程中也是如此,需要通過尋找關鍵字詞來確定中心句段,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領悟文章。這樣就通過加強解讀中心句段的方式,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
三、鼓勵聯(lián)想與想象,提升學生感悟能力
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不僅體現(xiàn)在對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情感上的提高,還需要加強學生的聯(lián)想與分析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首先要對文章進行整體框架的把握,之后尋找文章的關鍵字詞,在文章現(xiàn)有的基礎上經(jīng)提煉出來的重點內容進行解析,并通過聯(lián)想對接下來的課文內容進行推測,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現(xiàn)自己與作者在思維方式上的不同,并能夠完成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把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一順序可以根據(jù)文章的難易程度進行適當?shù)恼{整,有的步驟可以省略。例如,在閱讀《給詩加“腰”》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利用已知知識講解一下“腰”一般指什么,而詩的“腰”指的又是什么。這樣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知識,對文章的內容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進行推測,從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奇思妙想。在學生聯(lián)想之后,進行文章的閱讀,讓學生在認真思考之后,再接觸到文章的真實內容,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
四、注重教授閱讀的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边@就深刻的說明的方法遠比知識重要,有了正確的方法的知道,知識就能源源不斷的得到獲取,這樣的知識挖掘是取之不盡的,在小學生閱讀教學過程中同樣如此。只有教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他們就會克服傳統(tǒng)依賴的心理,從而形成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更好的去學習高深的知識。閱讀的方法中最引人入勝的是朗讀,提高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學會朗讀方法.教師可根據(jù)年級、學情、教材特點規(guī)定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jiān)控達到程度。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在初步理解基礎上進行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要留出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對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jié)功能?!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是久經(jīng)考驗的真理。如三年級的《錫林郭勒大草原》,可以提醒學生大聲朗讀,跟隨作者的文字游覽美麗的大草原,感受作者心靈的震撼。
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十分必要的,需要老師們積極探索最合適的應用策略,其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而且影響了小學生發(fā)展思維、提升認識以及豐富思想感情的進程,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積極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善于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評價六方面出發(fā),從而改進和完善自身的教學能力,最終達到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6(03):145-146.
[2]毛愛華,張興文.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究[J].教育探索,2016(04):146-147.
[3]王斌.新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初探[J].教育探索,2017(11):145-146.
[4]朱成友.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和改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