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桂鳳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快速生長階段,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較大差異。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以他們的能力為基礎,不斷轉變教學的策略和技巧,確保與學生的成長階段相適應。對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朗讀能力較低年級時相比已經有了很大提高,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也應重新制定辦法,以滿足學生朗讀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需求。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 語文 閱讀教學
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甚至總結出了一些閱讀的技巧,開始形成了自己的閱讀習慣。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教師也應逐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深化學生;朗讀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目標。筆者對于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創(chuàng)設情境,恰當導入
中高年級的學生尚未從稚嫩中脫離出來,他們仍然對新穎有趣的事物難以抵抗。當然,這一年齡段的他們對于枯燥的學習仍然難以長久的保持興趣,因此還需要教師制定辦法不斷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閱讀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采用多樣化的趣味方式。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在開篇時,教師采取迂回式引導法,讓學生從自己過年的經歷談起,分享各自的過年經驗是收壓歲錢還是出去旅游。這時候引入小女孩在大年夜是如何度過的。教師將導讀內容進行朗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入到整個故事中去,讓學生帶著對小女孩身世命運的好奇和疑惑進入課文的學習,緊接著提倡學生多讀多聽,以教師自身的示范效果,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激發(fā)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多看幾遍,多讀幾遍,從而能夠做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在學生進行朗讀的時候,可以采取多樣化的形式,默讀、小組讀、朗讀多種形式相結合,根據(jù)課文內容選擇更適合的閱讀方式。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對于文章的初讀,必須讓學生自主開展。讓他們在掌握文章脈絡的同時大膽概括。教師有效的朗讀前導入能夠讓學生迫切的想要了解文章內容,這時趁熱打鐵給他們留出自由的空間,定能迅速發(fā)揮效果。在學生初讀課文前,教師還需將提前準備好的閱讀提綱展示出來,讓學生的朗讀有目的,有針對性。最后點名檢查學生對本篇文章的朗讀能力。
三、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在初讀文章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細讀文章,找出問題和矛盾,深化理解,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細讀需要學生將文章根據(jù)內容的不同進行分段,掌握每一大段的主要內容,將作者的寫作順序梳理清晰,掌握文章脈絡,這樣在朗讀時才能投入不同的情感,運用不同的語氣。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產。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明麗的色彩深刻體會“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蓖瑫r也認識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四、精讀課文,揣摩領悟
精讀課文就是在細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細化,掌握重點的段落、句子和詞匯,品析、鑒賞,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和不同的語句所表達的作者感受。精讀課文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加強引導,但也不可取代學生而為之。
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從停頓、音節(jié)輕重、節(jié)奏快慢、語調升降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首先是停頓:一般而言,在朗讀的過程中以文章的標點符號為停頓提示,但是古詩詞的朗誦單句的停頓該如何把握呢?例如:草長·鶯飛·二月·天,要根據(jù)詞語進行停頓。還有一種情況是情感的停頓,例如:我們愿――愿把這牢底坐穿,兩個愿之間并沒有什么停頓,但是由于情感的濃重區(qū)別也要進行停頓。其次,音節(jié)輕重,和節(jié)奏快慢,這兩個部分可以合二為一,根據(jù)詞語的組成和句式的區(qū)別進行音節(jié)輕重的訓練。而節(jié)奏快慢是把握整個朗讀的關鍵因素,要根據(jù)人物情緒或心理動態(tài)進行表現(xiàn)。最后是語調升降,也就是感情的表達手法,以語調的升降來體現(xiàn)人物的情感,例如《東郭先生與狼》中,“先生,求求你快一點兒!獵人一到,我就完了”要以較快的語速進行,是為了表現(xiàn)出狼的虛偽和狡猾。
五、品讀課文,升華主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指導學生分段精讀之后,讓學生再次通篇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回顧、議論整篇文章的學習,談談自己從中受到了什么教育或明白了什么道理,對課文進行評賞,總結課文帶給我們哪些讀寫方面的知識,提高了哪些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自主朗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同時使學生從中朗讀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寓思想教育與教學之中,升華了朗讀的意義。
六、激勵評價,建立信心
在朗讀指導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采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tǒng)的評價語,要根據(jù)學生朗讀實際水平評價?!罢Z音很準確,并且沒有漏字?!薄盎卮鹫婢剩衣曇粢脖纫郧昂榱亮?,老師真為你的進步高興。”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要采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采用“敢于積極發(fā)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類似這種評價,低起點,小目標,勤評價,快反饋的做法,學生最感興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撥動孩子的心弦。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形勢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師首先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其潛能,推動其全面發(fā)展。在此形勢下,教師首要任務就是全面提升自身素質與業(yè)務能力,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表現(xiàn)形式,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生成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只有這樣我們的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才能取得驕人的成績,達成新課改目標。
參考文獻
[1]樊巧花.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
[2]潘延芝.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新思考[J].讀寫算:教師版,2016(12).
[3]蔣玉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