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梅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大部分中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機。不過,讓學校管理者煞費苦心的,并不是手機,而是某些學生利用手機玩微信、刷微博、聽音樂、打游戲、查答案,反倒耽誤了自己的學業(yè)。
為了加強對手機的管理,新學年開學之際,各中學都會發(fā)布手機禁令,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或在校內使用手機。由此,中學生該不該帶手機上學的話題便引發(fā)了多方討論……
《北京晚報》(2018.6.22) 孩子出門上學步行時會不會打電話、聽音樂、上網、玩游戲?調查顯示,初高中年齡段的青少年獨自步行上下學的不在少數(shù);同時,他們也是手機上網增長比例最快的人群,經常電子設備不離身。但隨之而來的,是步行時使用電子設備不當帶來的危險。日前,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發(fā)布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青少年步行使用電子設備分心現(xiàn)狀》調研報告,結果顯示:青少年步行時,被撞或差點被撞的經歷達42.01%……其中,18.40%的學生表示發(fā)生剮蹭與電子設備分散注意力有關。研究人員在上下學時段現(xiàn)場觀察發(fā)現(xiàn),步行時,有7.59%的學生在使用電子設備時無視周邊的交通狀況,其中,41%的學生在用手機發(fā)消息,另有約40%的學生在聽音樂。而當時上下學時段觀測點的交通狀況是平均每1.1秒就有1輛車通過。
“鳳凰網”(2018.6.13) 6月8日,法國國
民議會通過一項在幼兒園、小學和初中校園禁止使用手機的新法令,即使是休息時間也不例外,但法令中尚未明確具體措施。這也是法國自2010年來立法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后,再度加強的相關法規(guī)。法國自2010年起就已經出臺相關規(guī)定,禁止幼兒園學童、小學生和初中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新法令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規(guī)范,除校內特定地點、特定情況外,一律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但校方可決定具體實施細則。據報道,目前,多數(shù)教師禁止在上課時使用手機,學生可以帶手機到校,但上課時必須關機,并放在背包里。此外,法國約有半數(shù)初中學校已把禁用手機寫入校規(guī)。未來,新法令可作為學校整體規(guī)范和依據,讓學校思考自身要在禁用手機這件事上采取哪些措施。
對此,山東壽光市圣城街道一中某班開展了一場以“中學生應不應該帶手機上學”為主題的辯論會?,F(xiàn)摘錄部分精彩發(fā)言,以饗讀者。
正方所持觀點:帶手機上學對學生百害無一利。
反方所持觀點:帶手機上學禁止不如疏導。
正方:大家好。在我看來,手機輻射對身體不好。據中國室內裝飾協(xié)會室內環(huán)境監(jiān)測工作委員會的趙玉峰教授介紹,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它會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和脫發(fā)等癥狀。在美國和日本等地區(qū),已有不少懷疑因手機輻射而導致腦瘤的案例;而且,許多女孩子現(xiàn)在都喜歡把手機掛在胸前,以彰顯時尚,但研究表明,手機掛在胸前會對心臟產生一定的影響。即使在輻射較小的待機狀態(tài)下,手機周圍的電磁波輻射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長此以往,后果將會不堪設想。
反方:關于手機的輻射問題,你說的沒錯,我贊同。但是對待上學帶手機的現(xiàn)象,也不能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態(tài)度啊。手機作為高科技產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英國的皇家中學就認同手機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允許學生帶手機進校,不過學生使用手機要遵守規(guī)則。所以說,對于上學帶手機的問題,絕對的禁止倒不如適當?shù)氖鑼А?/p>
正方:雖然你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畢竟我們的自控力和自制力都不是太強。既然大家都沒有理想的自我約束能力,倒不如不帶手機進校。我知道,有極個別同學會偷偷地帶手機來學校,他們在課間、午休、睡前、自習、半夜甚至課堂上用手機收發(fā)短信、聽音樂、看電影、玩游戲,這不僅嚴重地影響了自己正常的學習和休息,而且還影響到其他同學??上攵?,這些同學的睡眠質量該有多差。
主持人:以上幾位同學都詳細地闡明了自己對帶手機進校的觀點,不知其他人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接下來是自由討論時間——
同學A:我來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之前曾經看到過一個調查短片,在學生發(fā)送接收的手機短信中,70%是與正常學習生活無關的信息,10%以上是“黃色短信”,部分學生甚至把相互轉發(fā)“黃段子”當作一種時尚。學生好奇心強,一些垃圾信息則滿足了學生的獵奇心理。這些都對學生心理的正常發(fā)展構成了一定的威脅??梢?,手機的作用并不是良性的,真是百害無一利啊。
同學B:可是,之所以會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我覺得是學校對手機使用的監(jiān)管不到位。學校管理手機的目的在于避免學生錯誤使用手機或干擾課堂,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但是,手機沒收的制度有點過分了,對違規(guī)使用的手機其實可以予以“暫代保管”的方式:首先,應當向學生說明處理的事實依據和校規(guī)依據,聽取學生的申辯和異議;第二,要把SIM卡退還學生,因為SIM卡涉及學生的個人信息,把SIM卡退還學生是對學生的隱私權和財產權的一種尊重;第三,要出具“暫代保管”的回執(zhí)作為領回憑證,再根據違規(guī)事實在回執(zhí)中明確領回時間和領回人(家長或學生本人),從而實現(xiàn)對手機的有效管理。
同學C:其實,國外有許多學校在手機管理中就明確了手機使用的規(guī)定。英國的皇家中學就對違令使用手機作了不同程度的處罰——第一次違反,手機將被暫扣,放學后取回,并按每學年記錄在案;第二次違反,學校將暫扣手機,并告知家長;第三次違反,將告知家長,并由家長來學校取回。澳大利亞的萊納姆中學則規(guī)定在校期間的上午9點至下午3點,學生不能以任何方式使用手機,否則手機將被暫扣3天。澳大利亞的艾文荷學校和曼寧小學都規(guī)定如果學生用手機干擾他人學習,帶手機進考場,使用手機短信威脅、辱罵或進行人身攻擊,私自拍照或攝像等,手機將被暫扣,并面臨校紀處罰。如果我們學校也能遵循這套管理制度,相信同學們在使用手機上會做得更好。
小結:以上發(fā)言的幾位同學都結合了國外許多學校的經驗,都指出了如何有效管理學生使用手機的方法和制度。正如反方所言,禁止不如疏導,有了合適的管理制度,對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會有很大的幫助。目前,許多中學都已經頒布了手機禁令,但是我國的手機管理制度的制訂與實施往往缺乏學生的聲音,缺乏民主合理的管理程序,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被規(guī)定的管理狀態(tài)。事實上,學校不是“真空地帶”,而是信息開放時代下的一個社會組成部分,單純禁止使用手機,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單純的嚴令禁止是不科學的。只有民主合法的手機管理,才更能有助于學校實現(xiàn)有效的教育、促進學生的良好發(fā)展。但如果同學們的自制力和自控力有限,也應該從自身發(fā)展的角度,自覺做到堅決不帶手機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