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關鍵詞】 歷史教學;多媒體;學習興趣;學習情境;感染力;愛國主義情感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122—01
初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必須在方法選擇上下足功夫,精心挖掘、利用教學資源,調(diào)動學習主體的學習興趣。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因課而異,進行了一些大膽嘗試。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要讓學生學好歷史,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備課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基礎,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能使學生產(chǎn)生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認知內(nèi)驅力,促進積極思維,會產(chǎn)生積極作用。如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全過程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重點,而戰(zhàn)爭的尾聲——日本無條件投降更是學生關注的熱點。要讓學生了解日本投降的全過程,僅僅通過側耳傾聽教師精彩的講述顯然是不夠的。而利用多媒體技術,選擇所需了解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某些片段,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場面:日本首相鈴木聲嘶力竭地叫囂“本土決戰(zhàn)”;原子彈在日本廣島、長崎上空爆炸;蘇聯(lián)紅軍進入東北;毛澤東向中國人民發(fā)出“對日寇最后一戰(zhàn)”的號召;日本外相重光葵、參謀長梅津美治郞在東京灣“密蘇里”號上垂頭喪氣簽字的神態(tài)。所有這些活生生的場面,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對日本無條件投降這段歷史刻骨銘心。這一切都促使學生思想集中,思維活躍,提高了他們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二、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歷史學習情境
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1.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歷史學習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問題是教與學的心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xié)調(diào)”,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2.運用多媒體誘思導學。為使學生的主體性更好地發(fā)揮,心理潛能更好地挖潛,探索精神更快地形成,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進行誘發(fā)、引導,激活學生的整個認知系統(tǒng),進入主動探索新知的階段。3.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獨立探究的環(huán)境。獨立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學生獨立探究時,要及時將其運用的各種方法展示出來供大家討論,還要適時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矯正,將探究機會留給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教師要依據(jù)教學目標激起學生的疑問,使學生產(chǎn)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tài),促使其認知情感由潛伏轉入積極,由自發(fā)的好奇心變?yōu)閺娏业那笾?,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
三、運用多媒體強化歷史教學感染力
初中教師面對的是12~16歲的青少年。在歷史課堂上,他們愿意聽、樂于記形象性強的人物事跡和故事。教師授課時就應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因勢利導。講歷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氣氛,要講得有聲有色,要把簡單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場面;講歷史人物,則應突出人物鮮明而富有特色的個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鮮明、突出。如講“火燒圓明園”一節(jié),可這樣敘述:“侵略者焚燒圓明園的大火,延續(xù)了三天。黑色的云團長達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飄蕩在整個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滿了大街小巷,到處是一片天昏地暗……圓明園,這一被稱為‘萬園之園的藝術杰作,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宏偉、最精美的皇家園林,就這樣被這群野蠻的侵略者燒毀了?!边@里,有對具體情景的描述,有對精美無比的圓明園被燒毀的嘆惜,更有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控訴。像這樣有聲有色的敘述,學生怎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呢?
四、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在歷史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影視資料,能夠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如筆者在講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一課時,給學生播放了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斷,當鏡頭上出現(xiàn)大沽口清軍炮擊英法艦隊,迫使其狼狽逃竄時,學生們神情激動,興奮地高喊“打得好”;當鏡頭上出現(xiàn)英法聯(lián)軍占領北京后燒殺、奸淫擄掠、破壞文物古跡的暴行和圓明園被焚燒后殘垣斷壁的特寫時,學生們憤怒極了,群情激昂;當鏡頭上交替出現(xiàn)清朝統(tǒng)治者的賣國嘴臉與勞動人民背井離鄉(xiāng)的畫面時,學生們都黯然落淚,傷心不已。這時,學生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影片中,通過這些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感人的音響,加上教師抑揚頓挫的旁白,激發(fā)了學生對真善美的愛、對假惡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極大的感染和震撼,產(chǎn)生了強烈的心靈共鳴。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