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彭端淑是清代蜀中知名的文學(xué)家和教育家,以詩文知名于當(dāng)時,現(xiàn)存詩歌三百余首,內(nèi)容豐富,風(fēng)格體裁多樣,是巴蜀文學(xué)史上一筆寶貴財富。
關(guān)鍵詞:彭端淑;詩歌風(fēng)格
作者簡介:張敏(1983.11-),女,漢族,四川瀘州人,講師,文學(xué)碩士,主要從事中國語言文學(xué)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6-0-01
彭端淑,字儀壹,號樂齋,清代眉州丹棱縣高橋翠籠山人。一生經(jīng)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文知名于當(dāng)時,年近五十始開始詩歌的創(chuàng)作,他在《白鶴堂詩稿·晚年詩敘》中提到平生創(chuàng)作詩歌六百余首,但刊行傳世者僅不足三百首。這些詩歌,所詠并非一事,所寫并非一時,形式靈活,氣格古雅,樸實平易但頗有意味。詩歌體裁多樣,古風(fēng)、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皆有,其中尤其以五言見長。他主張詩學(xué)漢魏,推崇漢魏時的五言詩,并有意識地學(xué)習(xí)樂府民歌,他的五言古詩在題材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都受到樂府古詩的影響,七言古詩也寫得端正厚重。
一、質(zhì)樸厚重,氣韻悲涼
這一類風(fēng)格主要體現(xiàn)在三類詩歌中,一是入仕為官,羈旅奔波,看到吏治腐敗、官場黑暗,彭端淑同情民生疾苦,擔(dān)心國家命運,滿懷積郁發(fā)之為詩,表現(xiàn)出厚重悲涼的風(fēng)格,如《夏鎮(zhèn)》、《陽江舟中》、《杜鵑行》。二是親人逝去,從此陰陽相隔永不得見,表達自己的痛苦哀傷,如《途中哭老母》、《聞亡妻楊淑人柩已歸里卜地欲葬感賦》、《途中哭兄》、《亡弟磐泉》、《少子墓下作》。三是來自于辭官回鄉(xiāng)之后晚年的凄婉苦楚,政治隱退并非出于彭端淑的本意,是面對官場黑暗、仕途險惡不得已而為之,雖然歸隱后寄情于山林,渴望逃出塵網(wǎng),但他大半生的立身之道主要是儒家的入世思想,隱退后隨之而來的失意感,加上病痛纏身,兄弟零散,讓他晚年的心境傾向于悲涼痛苦,詩歌中也流露出愁苦情緒,如《憶紫云樓》、《秋夜》、《憶弟》、《元日立春》、《初冬》、《初夏遣懷》。
二、豪邁奔放,氣魄宏大
彭端淑喜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奇麗雄偉的山川,這些詩篇往往大氣磅礴,透露出對祖國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如《七星巖》:
端州北郭奇峰七,磊落森芒列平野。女媧煉石不到處,留向人家亦已寡。
傳言此巖應(yīng)斗宿,流光夜隕色如赭;或亦變怪如五羊,按形審象非虛假。
崢嶸不假凡木生,猿猱欲度愁上下。中有元虛洞,水石并幽雅。
炎月吾此游,披襟獨瀟灑。清景不可留,欲去仍難舍。
當(dāng)年李北海,遺書洞口旁,淋漓大筆終不滅,逸氣直與巖勢爭軒昂。
吾不能效子美,所歷之地一一形詩章;
又不能善記如子厚,柳山柳水到今千載有輝光。
此巖措施豈人力,天造地設(shè)非等常。自古高人賞者少,惜哉還置在殊方。
彭端淑在歌行體的創(chuàng)作上受李白和杜甫的影響,寫得奔騰流動,騰挪多姿,常三言、五言、七言、多言夾雜運用,敘事抒情痛快淋漓,語言不加雕飾、明白曉暢。此詩以豐富的想象,雄渾的筆力,著力描寫七星巖的峻巖高聳,絕壁崢嶸,頗有李白歌行體浪漫多姿、豪宕飄逸的特色。詩歌從古代的傳說落筆,認為七星巖之高峻可做女媧補天所煉五色石的選材,又有傳言此巖為天上星宿隕落,或能變怪為五羊,這樣神奇的傳說為七星巖的存在加上一層浪漫的色彩。接著形容七星巖的險峻,連在山中生活的猿猴都不能隨意攀爬上下,如此險峻的山中卻有一個名為元虛的山洞,里面水石清幽,炎夏中涼爽宜人,是一處勝景,讓人流連忘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般美景,前人游此巖時曾留有氣勢軒昂的墨跡,詩人也詩興勃發(fā),意欲作詩將此巖的美景告之天下,又自謙不比杜甫能吟詠山水,亦不能如柳宗元一般長于作山水游記,只盼此地能有一日名揚于世。全詩呈奔騰流動之態(tài),氣勢雄偉,一氣呵成。
三、清新自然,閑適恬淡
彭端淑的詩歌是自然流暢的,沒有刻意的雕飾,沒有華麗的辭藻,不用夸張的鋪排、雕琢工整的對仗和生僻少見的典故,語言淺近。他在《雪夜詩談》中說:“詩之造句,以自然為上,雄渾次之,秀逸又次之,琢雕粉飾其下焉者也?!迸矶耸缫再|(zhì)樸自然的語言,創(chuàng)作出明白曉暢的詩歌,一些寫景詠物和表現(xiàn)生活閑適情調(diào)的詩歌,寫得清新秀美,閑適恬淡。如《桂》:
階前種桂郁蔥蘢,金粟團團萬顆同。試看月華天宇凈,香風(fēng)吹入廣寒宮。
全詩清新流利,且情韻宛然,以平易的語言寫常見的桂花,將桂花寫得生氣蓬勃。以“郁蔥蘢”形容桂樹生長的繁茂,以“金粟”形容桂花之形,以“團團萬顆同”形容桂花花開時的繁盛,再聯(lián)系民間對嫦娥所居廣寒宮種有桂樹的傳說,以桂香能隨風(fēng)香飄廣寒宮來寫桂花的馨香四溢,十分生動有趣。
又如《江南舟中》:
無邊草色連江綠,一色荷花映水紅。自是江南好風(fēng)景,輕帆柔櫓畫圖中。
這首詩勾畫了一幅清麗動人的江南泛舟美景圖,表現(xiàn)出閑適的情懷。
彭端淑在清代的官吏和文人中,有較高的聲望,其詩文被士林奉為圭臬。彭詩內(nèi)容豐富,風(fēng)格體裁多樣,得到胡天游、沈廷芳、蔡雪南、王昶等人的好評,是巴蜀文學(xué)史上一筆寶貴財富?!皣倌陙?,蜀中詩人以船山為最,有彭樂齋者,以詩古文名蜀中,年輩在船山前,名相埒。樂齋詩近體不及船山,五古蒼勁沉郁,有杜臆論者,謂在船山之右云?!盵1]彭詩質(zhì)樸厚重,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繼承清初尚實學(xué)精神的同時又有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詩歌積極關(guān)注現(xiàn)實,是清代巴蜀詩人的先驅(qū),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
注釋:
[1][清]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下)[M].長沙:岳麓書社,1991:1147-1148.
參考文獻:
[1]李朝正,徐敦忠.彭端淑詩文注[M].巴蜀書社,1995.
[2]李朝正.深沉悲惋的情調(diào) 鼎盛時期的哀音——彭端淑詩歌創(chuàng)作軌跡檢視[J].社會科學(xué)研究,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