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睿睿
說起杭州評詞,對于在杭州生活了幾十年的老杭州人來說,仍有幾分感情,它承載著杭州獨特的文化記憶。在杭州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上提出的實施文化興盛行動,要以文化人、以文鑄城、以文興業(yè)、以文惠民,讓杭州成為更有人文情懷、更具文化底蘊的城市。杭州評詞正是彰顯杭州市民對城市的一種情懷與思念,也是杭州打造優(yōu)雅文化的品牌名片。
杭州評詞是流傳于杭州市區(qū)及周邊地區(qū),由演唱者自奏胡琴,用杭州方言說唱的一種地道的杭州本土曲種。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杭州評詞在20世紀60年代即開始走下坡路,直到2008年,杭州評詞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才又重新喚起了人們的記憶,2009年,胡正華被評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10年,郭月英被評為杭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只可惜時光匆忙,杭州評詞僅存的這兩位傳承人分別于2011年和2013年逝世,并未留下更多的口述史料信息和演出影像資料,這對于我們后輩的研究和傳承都帶來了極大困難。近年來,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復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杭州評詞在非遺保護工作的挖掘下,也逐漸重新受到外界的重視與關注。
杭州評詞的責任保護單位杭州滑稽藝術劇院著重以培養(yǎng)青年演員作為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為目標,挑選了年輕的骨干演員——賀鐳作為杭州評詞的傳承者。首先,邀請浙江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委員會曲藝專家馬來法指導曲本。在他的建議下,劇團決定從杭州評詞最為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曲目《白蛇傳》入手,整理、改編了《白蛇傳》曲本三回。其二,邀請浙江省非遺協(xié)會曲藝專家委員會常委副主任魏真柏指導技巧處理。在說書關子的設置上、噱頭的處理上,以及說書中人物“跳進跳出”的轉換等環(huán)節(jié),對傳承人進行理論輔導。同時,組織傳承人赴蘇州評彈書場聽書,在其中尋找說書人的感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慢慢使其融入角色。其三,邀請掌握評詞演唱藝術的汪誼華、王與昌等名家指導唱腔與音樂設計。在表演過程中加入更為豐富的音樂唱腔與伴奏,填補評詞聲腔、伴奏過于簡易的缺憾。其四,進入書場實習演出接受檢驗。由于書場的氛圍與平常演出的劇場不同,里邊的書客和劇場的觀眾更不同。通過不同環(huán)境的實習演出提升說書人技巧。
從2014年杭州評詞開始逐漸恢復至今,得以演出的登臺場次共計40余場,并榮獲了不少獎項。2015年,《白蛇傳》的第一回目《斷橋初相會》與觀眾見面,并榮獲2015年“非遺薪傳”——浙江省曲藝展演展評活動金獎、2015年浙江省第五屆曲藝雜技魔術節(jié)作品獎、表演銀獎;2016年,《白蛇傳》的第二回目《許仙成親》完成整理、改編、試演;2017年,《白蛇傳》的第三回目《許仙被捕》完成整理、改編、登臺;2018年4月,以《白蛇傳》三回書目為內(nèi)容排成的中篇杭州評詞專場:“錢塘余韻(第二季)——國家級非遺項目杭州評詞專場”匯報演出成功舉辦,全場滿座,反響熱烈。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舞臺磨礪,杭州評詞才能以更成熟的作品站上舞臺,重新綻放光彩。
杭州評詞雖然得以恢復重生,但這還只是開始。在保護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種種問題的,比如目前恢復的《白蛇傳》三回書目均為中篇的形式,而杭州評詞作為曲藝“說書”中“小書”的一類,其本質(zhì)還是以說長篇故事為最終樣式。因此,杭州評詞若想持續(xù)發(fā)展,還是需要不斷打磨長篇故事,故事內(nèi)容既要保留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核心內(nèi)容,又要賦予新時代的審美意識和思想意蘊。其次要維護杭州評詞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目前杭州市能正常演出曲藝的場所寥寥無幾,杭州評詞要想持續(xù)發(fā)展,必須通過書場,真正融入到百姓當中,成為老百姓生活娛樂的一部分。
總的說來,杭州評詞在非遺保護工作推動中得到了復蘇,受到了百姓的歡迎和喜愛。我們可以相信,只要堅持正確的引導方向,積極紓解困難與問題,堅定樹立文化自信,杭州評詞今后的發(fā)展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