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軼森
多年來見縫插針式地聽講座,零散的碎片時間得到了合理高效利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上有些東西或許不是助人成功的利器,但它們是相通相融的,會讓人的心靈向更深廣更柔軟處觸伸,成為智慧的無形推手。
有一次,聽女書法家林岫的古典詩詞講座,其中講到自己看病對對子的故事。生病進醫(yī)院是一件麻煩而又痛苦的事,她拿著醫(yī)生開的處方,排隊等候交費取藥時,聽患者談?wù)摷膊?,就用疾病和中藥練?xí)對對子,疾病對疾病,中藥對中藥。大腦得到了鍛煉,轉(zhuǎn)移了身體的不適,又免除了長時間等候帶來的煩惱焦躁,真是一舉三得。這樣的功課在生病時尚能這樣做,日常的散步,等車,旅游……不是都可以嗎?
早晨,我經(jīng)常步行上班,半小時的路程。7點出門,路上一點不擁堵,走在林蔭道上,聽手機訂閱的《任魯豫古典音樂故事》。這個講座真是一部可以隨身攜帶的音樂小百科,從中世紀古典音樂的初步發(fā)展到20世紀的多元突破,一個個音樂家的小故事,一段段音樂代表作,文藝復(fù)興的大膽開拓,巴洛克的華麗輝煌,古典主義的端莊典雅,浪漫主義的熱烈多情,印象主義的細膩朦朧……有音樂相伴的清晨,讓心情變得美妙無比,激情滿滿,愉悅進入工作狀態(tài)。
臨睡前,安安靜靜的一小段時光,愛聽孟暉關(guān)于古代生活的講座《吃個宋代冰激凌》。在科技不發(fā)達的遠古,我們祖先的生活并不是簡陋荒蕪的。他們用桂花做成口香糖,由于食材的來源容易,社會各個階層都能享用;他們會采集夜晚植物上凝成的冰露,用來美容保??;菊花盛開的金秋時節(jié),他們不僅賞菊、贈菊,還會用它做佳肴湯羹,裝飾游船泛舟湖上……這種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講究情調(diào),將藝術(shù)融入生活,把日常細節(jié)與天地自然合二為一,才是真正的風(fēng)雅。我喜歡郊游,過去郊游時只是帶著相機拍照,聽了這個講座后,我出門郊游時,除了相機,還多了一個布包,包里裝著一把小鏟子、小塑料袋、小盒子、手套。新鮮的野菜,挑一把;美味的果子,摘一點;好看的花花草草,采一些,郊游多了一種自自然然的情趣。記得有一次郊游時,發(fā)現(xiàn)一戶農(nóng)家正準備把開花的蔥挖掉,改種別的蔬菜。我連忙讓她把蔥花送給我。我用草把它們扎成一束帶回家,插在花瓶里。挺直碧綠的蔥管,白色傘狀的蔥花,有一種別致的生機和美麗。我把它們放置在不同的背景處,拍了幾張照片,以“蔥花”為題分享到朋友圈,點贊爆滿。
陽春3月,到武漢美術(shù)館觀看“寫生20年”畫展,正好有3位畫家在舉行“寫生與創(chuàng)作”分享會。不同的藝術(shù)家從不同的角度,談到寫生的感受、創(chuàng)作的理念,談到技巧、情感、表現(xiàn)力,還有最現(xiàn)實的名利、金錢、價值……聽完這場有觀眾參與互動的講座,再去看展覽,無異于拿到了一把解讀藝術(shù)品的鑰匙。面對一幅幅作品,我用心感受畫家所說的觀察力與表達力,細細品味每一幅畫中蘊含的情感。特別是那些比照相機照出來還逼真的超現(xiàn)實人物畫,并不是單純地用高明的技術(shù)畫了一個人,更是表現(xiàn)了一個靈魂。這樣看展覽,真是幸運加幸福呀!
每天中午,是書畫頻道40分鐘的“空中美術(shù)學(xué)院”時間,我一邊吃飯,一邊聽。幾年來,聽完了“解小青楷書”,“何家林山水畫”,張春紅“書札,生命的留言”。我雖然不是專門的書畫工作者,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上有些東西或許不是助人成功的利器,但它們是相通相融的,會讓人的心靈向更深廣更柔軟處觸伸,成為智慧的無形推手。
多年來見縫插針式地聽講座,零散的碎片時間得到了合理高效利用,天長日久更是積累了不少知識,讓我受益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