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勛
摘要:城市空間是一座城市的特征和靈魂,商丘古城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絕版古城,其城市空間很有特色,本文從邊界、視域、建筑、水文綠化等方面,概括了商丘古城的城市空間七大特點和價值,并給商丘古城的空間優(yōu)化整改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商丘古城;城市空間;城墻;城湖;城郭
一、前言
城市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空間集合體,它集合著人的居住空間、聚會空間、行動空間、文化空間等,一個城市的空間特點其實就是一個城市的形體、容貌和性格,它是城市的重要標志物,因此研究一座城市的空間特點具有重要意義。
二、商丘古城的區(qū)位空間優(yōu)越特殊
商丘古城坐落于商丘市睢陽區(qū)境內(nèi),商丘市位于河南省最東部,是連接中原和江淮地區(qū)的重要樞紐和門戶,交通和戰(zhàn)略位置非常重要。商丘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搖籃之一,是商文化和火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中國許多姓氏的起源地。
另外,商丘還是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京九鐵路和隴海鐵路交叉于此,未來商丘將成為鄭徐高鐵、商合杭高鐵、雄商高鐵的交匯點。因此,可以說商丘古城的區(qū)位空間是非常特殊和優(yōu)越的。
三、商丘古城的格局空間獨具特色
商丘古城的空間格局分布,深受儒家美學思想的影響,道路街道整齊對稱、建筑房屋典雅方正,大路小路秩序井然、尊卑分明,呈現(xiàn)出一種協(xié)調統(tǒng)一之美。同時,這種格局空間也融合了不少道家周易八卦理論,首先商丘古城城內(nèi)有93條街道,按道家八卦理論解釋,“三”和“九”都是重要數(shù)字,三代表多和無限,有三生萬物的說法,有繁榮之意。而九在八卦中屬于陽數(shù)的極限,有長久之意。
此外,古城東西兩門為了避免五行中的相克說法,中間錯了一個街道。
最后,古城內(nèi)部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呈“龜背”的形狀,這樣安排從實際應用上有利于排水,但又暗合著敬畏神明、祈求降臨平安祥和的寓意。
四、商丘古城的邊界空間保存完整
邊界空間能夠勾勒出城市的形態(tài)和輪廓,因此非常重要。商丘古城的邊界從里到外依次為:城門城墻、城湖和城郭。商丘古城的四門以及城墻保存十分完整,東南西北分別為賓陽門、拱陽門、垤澤門和拱宸門。商丘古城的城湖分為東西南北四面,現(xiàn)存的南城門外的護城湖面積最大,將近3000畝。剩下的三湖,商丘正在全力擴容疏浚,爭取到2020年恢復商丘古城八千畝水面的奇觀。商丘古城的城郭位于古城最外面,長達18華里,如合攏的臂彎將古城和城湖緊緊擁抱。商丘古城邊界空間三位一體,保存之完整世所罕見。
五、商丘古城的綠化空間充滿靈性
商丘古城內(nèi)外均無大片森林,綠化空間多是零星分布,比如古城文廟的樹群、南湖的林蔭道等,商丘古城的這種綠化方式講究的是建筑和自然的交匯融合,表現(xiàn)出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境界。
商丘古城城外有河有湖,并有大量文化古跡,商丘市正依靠此種優(yōu)勢大力興建主題園林和風情小鎮(zhèn),其中包括古宋河風情小鎮(zhèn)(以生態(tài)觀光、林果采摘、田園休閑為主)、漢梁文化公園、隋唐大運河遺址公園等,這些建設擴展衍生了古城的綠化空間。
六、商丘古城的建筑空間豐富多彩
商丘古城里現(xiàn)存的古建筑以民居和文教建筑為主,保存比較完整且有較大歷史價值的代表建筑有:穆氏四合院、陳家大院、侯府、歸德府文廟等。另外城中保存的兩座西式教堂也別有韻味。此外還有一些近代的紀念建筑,如商丘縣紡織廠和縣委大院八路軍駐商丘辦事處等,這些建筑赫然證明著商丘古城歷史傳承和保存的完整性和清晰性。
七、商丘古城的視域空間清晰鮮明
商丘古城街道呈棋盤狀分布,體現(xiàn)著中國文化內(nèi)蘊的典雅方正之美,古城的視域主軸線為中山大街,分為中山南北街和中山東西街。古城南北大街現(xiàn)為商業(yè)街,商鋪林立,甚為繁榮,東西大街則比較蕭條,但主干道路的氣象依然保存。城內(nèi)沒有較高的建筑阻礙視域,站在城樓之上,街道分布清晰可見。
八、商丘古城的肌理空間均勻協(xié)調
如果說大街是商丘古城的骨骼,那么商丘古城的小巷和小路便是商丘古城的血肉和肌理。盡管由于以往規(guī)劃的欠缺,造成古城小路周邊的建筑較為擁擠,但是這些建筑的形式和高度還是比較均勻的,雖然密度大但體積較小,深入其中古城居民的生活氣息鋪面而來,展示出一種原汁原味的樸素狀態(tài)來。
九、結語
上文簡述了商丘古城城市空間的特點和優(yōu)勢,但是由于歷史的破壞和以前規(guī)劃的缺失,以及諸多方面的限制,商丘古城的城市空間仍有許多的不足:
首先,古城缺乏標志性建筑,區(qū)域片區(qū)修復較為緩慢,所以在視野呈現(xiàn)上,無法連片成篇,缺乏震撼感。
另外,古城道路的延伸街巷普遍擁擠雜亂,胡同不夠深邃貫通,造成古城的景觀筋脈延展不夠,無法帶給游客曲徑通幽的意境驚喜。
最后,古城的古今交融空間缺乏,這會帶給游客一種疏離感,產(chǎn)生一種審美的疲憊,今后古城應大力培植民宿、咖啡館、酒吧等現(xiàn)代休閑消費場所,將其融合于古城的空間背景中,增添古城的文化魅力和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