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熊
摘要:東方園林對意境的追求和表達,數(shù)千年以來都是一以貫之。近代由于受到西方各國的侵略和現(xiàn)代歐美文化的沖擊,中國園林曾一度出現(xiàn)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困境。然而,由于中國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園林對意境的追求卻依舊綿綿若存。
關鍵詞:中國園林;意境;困境
建筑師王澍曾說:“‘一無例外,幾乎所有第三世界國家都痛恨自己的文化,就是在談園林、談傳統(tǒng)、談文化的時候,其實你是在痛恨著自己的文化的狀態(tài)下,有人試著重新談它。”“他們在談論時,幾乎完全遺忘了自己的語言”。這也是中國園林所面臨的困境,分析其原因,則大致如下。
一、歷史原因
中國自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社會上歷時千年的崇文之風日漸衰落,精英階層也喪失了造園的資本和熱情。從園林興作的造詣來看,“到了道光年問,已經(jīng)沒有了文化創(chuàng)意。”清末民初,人們對西洋事物的憧憬,引發(fā)洋樓等建筑形式的逐步興起,導致整個傳統(tǒng)建筑的衰退。顧頡剛先生在民國十年曾憂心地說:“今日造園者,主人傾心于西式之平廣整齊,賓客亦無承昔人之學者,勢故有不能不廢者矣”。童寓先生對于國人喪失精神家園的悲愴,感嘆言:“吾國舊式園林,有減無增。著者每入名園,低徊噓唏,忘饑永日,不勝群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吾人當其衰末之期,惟有愛護一草一椽,庶勿使為時代狂瀾,一朝盡卷去也?!薄霸靾@之藝,己隨其他國粹漸歸淘汰,自水池推廣,而鋪地疊山,石多假造。自玻璃普遍,而菱花柳葉,不入裝折。自公園風行,而宅隙空庭,但置草地。加以市政更張,地產(chǎn)增價,交通日繁,世變益亟。蓋清咸、同以后,東南園林久未恢復之元氣,至是而有根本滅絕之虞。”園林的意境即是因人而生的,可要是人無趣味,必然會意境頓失。由于歷史原因及戰(zhàn)爭的破壞,近代中國園林衰敗之狀慘不忍睹。許多都是建了又毀,毀了又建。城市管理者的決策則是造成園林困境的另一原因,如蘇州閭門外的古城墻,拆拆補補,倒是和園林的毀毀建建同病相憐。
二、保護不力
保護不力會造成園林整體風貌的破壞,如整修前人園林時,多不明白其立意,又不遵循古人的技法,隨意改變原貌。這些都會使園林意趣銳減,俗話說來即“大煞風景”。在《曲律》就有相關的記載,曲之屯:“賽社、醵錢、酬愿、和爭、公府會、家宴、酒樓、村落、炎日、凄風、苦雨、老丑伶人、弋陽調(diào)、窮行頭、演惡劇、唱猥詞、沙喉、訛字、錯拍、刪落、鬧鑼鼓、傖父與席、下妓侑尊、新萄酒敗喉、惡客闖座、客至大嚎、酗酒人、罵座、席上行酒政、將軍作調(diào)笑人、三腳貓人妄譏談……舊園林中良辰美景的物質環(huán)境,少不了賞心樂事的日常生活。兩者和則共榮,分則俱損。然而現(xiàn)存的園林大多數(shù)已經(jīng)由私宅庭園演化為公園,因此只剩下外部表象的良辰美景。此外,園林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又是另一困境。造園在乎“巧于因借”,有“遠借”、“鄰借”的說法,可見造園環(huán)境的重要。當今的園林“遠借”是都市樓群的高大和時尚,“鄰借”是游樂場的冷峻和喧鬧。索性使園墻高深,風景就在園里借來借去。用一句形容文人的話來說,園林也是“孤芳己難自賞”。
三、內(nèi)涵漸失
王澍在《造房子》一書中說:“在我看來,中國近現(xiàn)代的新建筑一直陷于一種‘內(nèi)部的貧困,它們是沒有內(nèi)部的。如果按傳統(tǒng)建筑的觀念,內(nèi)外空間的身心關聯(lián)至關重要,那么,沒有內(nèi)部,也不會有外部,建筑就只剩下空洞的外表?!盄由此可知,外化的園林與內(nèi)化的意境,兩者互為表里,猶如人的形體與精神。園林少了意境,就猶同行尸走肉一般了。古人造園完成后必定會題名,幾乎都有托意,并非泛泛為了之。在《紅樓夢》里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回,賈政曾說“若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鼻宄鯒钫佐斀?jīng)營常州近園,托意言:“自抱疴歸來,于注經(jīng)堂后買廢地六七畝,經(jīng)營相度,歷五年于茲,近乎園,故題日近園”。可知是對其園名的自謙抑稱。而如今有些人造園,急功近利,但求象點樣子,不求精致。或者只求形似而不對其深厚內(nèi)涵加以挖掘,結果如畫之臨摹本,搔首弄姿,有形而無神韻,卻沾沾自喜,其實不過是敝帚自珍,毫無價值可言。然而如今國內(nèi)不論建筑還是景觀設計,都有這樣的通病。
四、結語
中國現(xiàn)在如同世界建筑師的實驗場地,在國外不能造的建筑,只要來到中國,就都能實施。結果導致國內(nèi)的設計就如同試驗品一樣,五花八門,各國的風情皆具備,唯獨少了我華夏風韻。對此,王澍說:“忠實于自己最初的感覺是異常重要的。設計這個詞很危險,一個設計師會為顯示自己的工作重要而忍不住在存在之物上加點什么。設計這個過程同樣危險,太多的建筑師陷入技術解決而將最初的感覺完全丟失。舊因此當代景觀設計師,也需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樣才能走出中國園林所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