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婧 金凌波
摘 要 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發(fā)揮了強大作用,通過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讓他們與音樂親密接觸,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信息技術;多媒體;小學音樂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8)09-0039-02
1 前言
在現實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出現一半以上的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或是喜歡上課開小差等不良現象。教師在面臨這些問題時應該根據中小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對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隨著信息化的日益廣泛和深入,傳統(tǒng)教育要抓住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機遇,現代化音樂教學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1]。充分發(fā)揮現代化技術的優(yōu)勢,打破傳統(tǒng)音樂教學的局限,使音樂教學逐漸走向現代化,這是現代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
2 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惫磐駚恚S多成就輝煌的成功人士,他們的事業(yè)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時代的興趣,沿著興趣開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自己事業(yè)成功的路徑。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然而現代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具體思維方式,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形象與新穎。運用多媒體,可以將各種色彩、圖像和聲音相互結合,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豐富多彩的視覺感受和身心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把音樂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
如教學《我也騎馬巡邏去》前,教師可制作展示蒙古大草原、那達慕盛會等民族風情的多媒體課件,配上二胡獨奏曲《賽馬》。在導入時先鋪墊一下,詢問學生有沒有去過蒙古大草原,想不想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風土人情,吸引學生的好奇;然后放映課件,把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藍藍的天空等多彩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眼前,帶來視覺效應沖擊,讓他們感受在草原上策馬奔騰、揚鞭馳騁的壯觀情景,對歌曲產生興趣,從而投入學習。
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主要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垓下決戰(zhàn)的情景。在欣賞時,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當時的場面,可穿插電影《西楚霸王》的片段,讓學生感受楚漢之爭的驚心動魄,從而更好地理解《十面埋伏》的含義。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學效率。
3 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意義
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音樂鑒賞力,增強教學效果 小學生有很多特點,如好動、善于模仿等。通過視野的拓寬,其對音樂的鑒賞力也上升到嶄新的高度[2]。教師應在教學中廣泛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依據學生興趣相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如在小學生音樂教學中不一定要單純地讓學生聽音樂,可以將游戲或者視頻與音樂相互結合,逐漸引導和開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天賦和能力,打開他們對于學習音樂的心門,讓他們形成自己學習音樂的方法,同時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模式,而不是一味地跟從教師的思路。
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獲取大量的資源,在音樂的海洋中暢游。為了支持和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可以將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這樣學生學起音樂來不僅輕松簡單,而且大大地減輕教師的負擔,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學生學習音樂,不僅要靠聽覺,同時要用觸覺和想象力來聯系生活為學習音樂提供創(chuàng)造力。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完全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開發(fā)他們在學習方面的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使他們的興趣得到推廣,挖掘學生在學習音樂方面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而言,它提供了繪聲繪色的學習模式,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也會得到廣泛提升。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經師易遇,人師難求?!本腿缤谒苟嗷菟f,好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探索真理,而不是給他們敘述真理的含義。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不要一味地講述理論,而是要帶學生切身體會,根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展開教學。對于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而言,主要由教師起主宰作用,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被迫參加各種活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學生可以在學習上發(fā)揮主體作用,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被動接受,教師也不再起主宰作用。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模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掌握程度來學習,從而快速知道自己缺乏什么,再適時地進行練習。德國的費爾巴哈說過:“理論所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實踐將為你解決?!睂τ趯W生來說,自己切身去實踐、創(chuàng)造,比直接從教師那里接受的知識更有意義。也就是說,運用信息技術來教學,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在多媒體課堂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
小學音樂教學模式主要是從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認知,熟練掌握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快速掌握和接受新的知識[3]。小學生在這個年齡段看到的和接收到的知識都比較少,因此,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及獨立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智慧與潛能需要大力挖掘,使他們有極大的興趣去學習和接受外在的信息。對于音樂的學習也不僅僅局限于本地,學生可以探索該地域以外的音樂和文化。
隨著新時代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的社會覆蓋了全球,教師可以依靠信息技術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突破傳統(tǒng)意義上音樂教學的劣勢,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優(yōu)勝劣汰。新媒體教學可以完全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多了,了解外界情況的途徑也越來越多,不再僅限于課本。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的能力,應該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相互整合。
創(chuàng)造新型音樂教學模式 為了創(chuàng)造新的音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入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從一開始就熟悉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并且適應。多媒體計算機是學習的重要工具,可以使豐富多彩的音樂知識呈現在其中,音樂背景下的知識面在屏幕上展現,學生也會沉浸其中,隨之音樂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提升,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4]。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不再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板書上,只要課前做好多媒體的準備,上課就輕松簡單了不少,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會增強。
如在教學新的音樂課時,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小短片,把音樂中的故事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播放的同時插入該音樂,這樣對學生的沖擊力遠遠大于黑板上的文字,他們會全方位地投入課堂學習。學生也不再討厭乏味的音樂課,師生之間的矛盾得以化解,他們會漸漸喜歡上音樂課,同時蔓延到整個學習環(huán)境中。這是新時期對于教師的一個考驗,也是與時代接軌的標志。
多媒體信息技術與音樂教育的有機整合,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從課堂抓起,逐漸形成網絡教學模式[5]。如果形成這種模式,小學音樂教學會得到極大的變革,小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也會得到大大增強。
促進學生多方面發(fā)展 教育的功能是相通的,音樂教學也不例外。把德育和美育相互結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切實地理解歌曲的真正含義,領略人內心的思想情感和價值標準,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fā)[6]。多媒體的細節(jié)演示和分化,可以讓學生對音樂的風格和規(guī)模產生很好的認識;外加教師的教導和輔助,讓學生形成一點就透、一看就明的特點。
音樂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把各方面的素質相互結合,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是人類情感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以獨特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單方面的知識梗概,而是從全方位出發(fā)認識音樂,了解音樂的背景和深切含義。
增強小學音樂教學效果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具有廣泛的優(yōu)勢,可以讓學生親密地與音樂相互結合,同時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和負擔,一舉兩得。學生不再是乏味地聽教師講課,而是全身心投入音樂課堂。多媒體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有機整合,讓更多的學生愛上音樂,從音樂中尋找樂趣,而不是機械地聽課[7]。
隨著現實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將小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相整合,可以更好地整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關系,防止產生矛盾。為了更好地服務于音樂課程教學,緩解師生之間的矛盾關系,契合新時期的教育模式與增強教學教育的優(yōu)勢,更應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相整合[8]。
4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基礎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音樂教學建設的一體化離不開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料,更離不開新時期的技術變革和發(fā)展。把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相互整合,可以全方位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激發(fā)他們的潛能。使小學音樂教學在多媒體的良好作用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在良好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中得到真正的全面的發(fā)展,從而為培養(yǎng)新時期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宋揚.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芻議[J].音樂時空,2015,1(23):151.
[2]陳詠梅.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中小學電教,2015,2(6):20-21.
[3]王玉兵.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讀與寫,2015,1(17):20-21.
[4]趙婷.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北方音樂,2017,37(9):195.
[5]馬婧婷.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與多媒體的有機整合[J].小作家選刊,2017,2(9):30-31.
[6]朱艷.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整合[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2(6):185-190.
[7]高旭霞.淺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應用[J].關愛明天,2016(4):278-279.
[8]趙華江.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芻議[J].讀寫算:教師版,2015,2(4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