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定志
摘 要 藏羌地區(qū)農(nóng)村中學的多數(shù)學生從小生活在高半山,多數(shù)家長文化層次低,對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同時,辦學條件差,客觀上阻礙學生學習。因而,農(nóng)村中學生數(shù)學基礎差、知識面不廣、反應較慢、應變能力不強等,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學習很被動,學習生活太單調(diào),對做作業(yè)、考試感到厭煩,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其內(nèi)在原因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而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也起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厭學的學生一般學習成績較差,常受家長的責備,教師的批評,同學的冷遇,因此他在學習上就會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學習對他們來說便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根本談不上興趣愛好。
關鍵詞 藏羌地區(qū);學生;數(shù)學學習;厭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8-0180-01
一、錯誤的學習動機,難以推動學習的內(nèi)部動因
(一)學生實際角色和社會期望存在差距
學生角色偏差會造成學習上的沖突,很明顯,由于某些學生沒有明確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因而難于增強學習的責任感,無法履行中學生角色的義務責任,沒有把學習當作每日的必要勞動,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非學習的活動上,離教學要求、家長教師的期望相差甚遠。
(二)學習需要層次較低,制約著學習的內(nèi)部動因
由于這些學生大多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的需要不高,因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難以調(diào)動,在課堂中,無意識記強于有意識記,對有關的數(shù)學知識沒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積極學習的內(nèi)部動因處于低迷狀態(tài)。
(三)對于學習的興趣處于低的水平
這些厭學的學生,由于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課堂上難于集中精力,開小差、講小話或搞小動作是家常便飯,思維時常處于混亂狀態(tài)。大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對現(xiàn)在所學的課程聽不懂,缺乏學習興趣,因而“厭學”。
二、脆弱的基礎知識,承受不了繁重的學習任務
(一)原有基礎的薄弱,使學習力不從心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廢除了小學升初中的考試。毫無疑問,所有的小學畢業(yè)生都能進入初中階段接受教育,從心理上會使一些學生造成學習方面的惰性,這些學生在小學教育中實際上沒有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因此,在進入中學階段,新舊知識很難銜接起來,稍微疏忽就很難適應中學課程的學習,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越發(fā)感到在學習上力不從心。
(二)低水平的理解接受能力,學習效果難以達到期望值
在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到,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往往學習主動性也不強,在學習上一般處于被動的地位,由于他們的基礎較差,對數(shù)學的很多概念、性質(zhì)都感到很難理解。
(三)基本能力水平較低,學習亦難進入角色
正如前面所述,由于這些學生掌握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較差,往往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相應較低,達不到學習的基本條件要求,因此很難駕馭這門學科知識的本領,就連一般的口頭表達,文字表達和解題的思維能力都比較低下,對于解決、分析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是難于形成,有些連最基本的解題書寫格式都不會寫,學習無法進入角色。
三、來自社會、家庭和學校中不良的風氣影響,滋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一)人和與地利,不可忽視的外部因素
由于學校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所決定,我校生源大多數(shù)來自于高半山的農(nóng)村學生,不言而喻,各方面的素質(zhì)相對偏差,很多學生的家長,由于忙于生計或自身的素質(zhì)所決定,對學生學習教育持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平時缺少強有力的監(jiān)管,種種不利的外部因素,都會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隨意性。
(二)價值觀的偏向,給學習帶來不利的影響
隨著市場經(jīng)濟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上金錢至上、拜金主義等不良的思潮無凝沖擊著學生的心靈,加上來自某些不良影視作品的直接影響,導致一些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xiàn)了偏差,自私自利,貪圖享樂,怕苦怕累,不愿學習等等不良現(xiàn)象,也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三)不健康的學習心理,把學習引入歧途
學習環(huán)境的先天不足和自身產(chǎn)生惰性會使一些學生在學習上帶來一定的盲目性,在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情況下,這些學生往往缺乏主見,看到同伴或周圍的同學有些不認真學習,自己也跟著無心向?qū)W,抱著隨大流的思想,容易產(chǎn)生盲目的從眾心理。
四、教育教學上的原因
(一)學科教學特點的不當處理,使學科教學缺乏生氣
由于學科的特點所決定,數(shù)學課的教學相對于其它學科的教學缺乏生動,再則它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嚴密的邏輯推理性大都容不得半點的感情色彩。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若不注意。在心理上產(chǎn)生畏難情緒,直至厭學。
(二)不恰當?shù)呐u,可能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初中生自我主體意識的日益覺醒和強化,是現(xiàn)在初中學生思想變化的主要趨向,他們具有強烈的平等、自主交往的意識,雖然他們的這種主體意識還不是等于良好的主體精神,經(jīng)常不合課堂需要的音符,但他們并不喜歡來自老師或家長對其活動方式的干預,特別重視別人對自已的態(tài)度和評價。在教學中,不恰當?shù)呐u糾正,有時給某些學生產(chǎn)生對學科教師的反感,隨之產(chǎn)生逆反心理而厭學。
(三)教師能力素質(zhì)與學生的期望值有距離,也會使學生厭學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通過教書育人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教師隨時隨地為學生展示社會行為修養(yǎng)范例,教師的精神面貌、言談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各方面的影響,隨著初中學生理智因素增強,學生對教師各方面的期望也越來越高。由于教師的學識水平、教學技能及方式、行為性格等不一定滿足學生的期望,倘若學生不正確對待,勢必損害到教師自身的威信,失去教師應有的人格影響,由此就會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缺乏進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