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香
摘 要 教學有效性是一切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保障教學有效性是保障教育教學活動價值得到發(fā)揮的關鍵。初中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優(yōu)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導向下,學生會更加主動的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回歸其主體地位,進而保障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本文就以初中語文為例,對其教學有效性進行幾點闡述。
關鍵詞 教學有效性;初中語文;對策
中圖分類號:D03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8-0162-01
一、創(chuàng)建生動情境,奠定有效教學基礎
情境化教學的特點是生動、直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興趣、特點,合理創(chuàng)建課堂教學情境,通過情境創(chuàng)建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另外,情境教學與語文課程的結合,可以更好的凸顯語文學科人文化的特點,可以將課本中那些優(yōu)美的景色描寫、人物形態(tài)形態(tài)等等更加直觀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記憶和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自然得到保障。
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是一篇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文章刻畫人物絲絲入扣,景物描寫很有特色,尤其是文中“不必說……也不必說……”這個段落的描寫十分精彩,但是雖然精彩,文中卻又很多事物是現(xiàn)代初中生不了解的,比如說桑葚、皂莢樹;優(yōu)伶、叫天子等等,這些植物和動物如果單憑教師的口頭闡述,學生很難理解,更加無法想象出其形態(tài),這會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知識的吸收以及對課文內涵的理解,那么此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將這些事物用圖片、視頻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學生用眼睛直接觀察,同時結合課文的描寫,學習效率會大大提升,課堂教學也會更具實效。
二、分層合作學習,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
分層合作學習是一種發(fā)揮學生主管能動性,促進課堂師生、生生交流,提高有效信息傳遞的有效方法。初中語文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將學生分組,一般來說,小組成員要包括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成績中等的學生、基礎薄弱的學生等幾個層次。這樣分組是便于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有利于學生共同進步。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提高、學習態(tài)度會進一步端正,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意識,真正實現(xiàn)其學習主體地位的回歸,并保障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比如:《春》這篇散文,其作者是朱自清,在進行課文分析之前,教師可以現(xiàn)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層次如上所述。之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整理、回憶春天的景象,或者是“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同時了解朱自清的生平等等。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作為小組長,掌控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節(jié)奏和進度,中等層次的學生負責記錄研究信息、結果、總結和分類資料等等,基礎薄弱的學生負責闡述小組觀點、小組研究成果、書寫和記錄信息等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務,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鍛煉,并且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緊密合作,還有利于學生團結,以及共同進步。學生們通過上網查閱資料、搜集圖片視頻等等,最終都會圓滿完成合作學習任務,不僅他們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也為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引入網絡化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互聯(lián)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方法與理念,都需要進行適當變革。這就要求初中語文閱讀教育工作者要結合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轉變教學思維,合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滿足時代對初中教育的要求,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
開展網絡化教學,學校需要配備網絡多媒體教室,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自主在網絡上查找資料,解決教室布置的問題,還可以欣賞課文,進行閱讀,最后教室組織分析,師生一同進行總結。
比如:依托網絡平臺學習《父母的心》這篇文章,教師利用網絡、多媒體等,課前制作課件,直觀的展現(xiàn)課文的重點難點,在網絡平臺播放課件,教師與學生在線互動,共同活動,活動中啟發(fā)學生,調動每一位學生的頭腦,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并開展創(chuàng)造性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積極思辨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外延拓展,提升課程教學有效性。
四、合理開展生活化教學,拓展課堂有效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情感。在生活中蘊藏者很多情感教育素材,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和總結,能夠將其中有意義、有價值的內容與課本知識相結合,以此引發(fā)學生思考,強化學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在這個基礎上開展語文教學,其時效性更強。
比如:《鄉(xiāng)愁》一課,這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品,課文的主旨是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這是一首詩,語言凝練而形象,詩中將鄉(xiāng)愁比作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全詩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四幅鮮明又具體的生活畫面,此時,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將課文中所描繪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歷聯(lián)系在一起,此時,學生就會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通過回憶自己的經歷和感受,進而對《鄉(xiāng)愁》一詩中對故鄉(xiāng)深深的思念,有更加深刻的體會,獲得更高層次的情感體驗,課堂教學有效性自然得到了保障。
本文從四個方面對初中語文有效性教學進行了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改革背景下,有效教學需要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真正將學生主體地位凸現(xiàn)出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趙彥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4):64-65.
[2]陳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