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粼
摘 要 群文閱讀教學可使小學生在一個課時內大約閱讀四、五篇文章,以此培養(yǎng)其閱讀速度和閱讀技巧。教師圍繞一個主題選擇多篇與之相關聯(lián)的文章,進而增加文章閱讀的有序性。更離不開老師精心的提問以幫助學生獲得不錯的閱讀效果。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關注略讀、默讀方法的指導,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閱讀方式、終身閱讀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價值高度;教師素養(yǎng);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8-0159-01
一、實施群文閱讀之價值高度
(一)合理拓展學生的閱讀量。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出現(xiàn)很多新知識,小學語文教師應幫助學生緊跟時代變化與潮流,獲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應著重訓練和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而群文閱讀教學可使小學生在一個課時內大約閱讀四、五篇文章,以此培養(yǎng)其閱讀速度和閱讀技巧。同時,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由于閱讀量增加,閱讀內容豐富多樣,可有效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與興趣,通過他們進行更多的閱讀、表達、陳述與思考,并閱讀到不同類型與風格的文章,采用對比、歸納與總結等多個形式,以此實現(xiàn)多樣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處在當下這個信息時代,學生必須獲得豐富的信息才能與時俱進,而提高自身的閱讀速度是增加信息量的必要前提。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閱讀內容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教師不得不少問少講,學生忙著進行看書、思考、陳述、傾聽等語文實踐,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繼而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二、實施群文閱讀之教師要求
(一)實現(xiàn)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挖掘課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的有價值信息,抓住隨機生成的內容,挖掘其深層意蘊。不少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缺乏對教材的整體認識,難以把握好知識傳授與語文能力的關系,一個重要原因,我以為是缺乏對教材的完整、全面、正確的認識,缺乏對語文課程標準的正確、全面理解。不少教師對一篇課文認識比較到位,但缺乏對一個單元、一冊書、一個學段教材的整體了解,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深入學習和理解教材,實現(xiàn)對小學整個學段的教材把握。
(二)關注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在群文教學策略下,教師應鼓勵小學生閱讀更多的文學類作品,不斷豐富他們的閱讀量,拓展其閱讀視野,促進語文知識的積累,為提升學習效率奠定良好基礎。語文教師要想在實際的工作中順利地實施群文閱讀,自己的鑒賞能力和文學底蘊都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結合教材,還要結合課外的讀物,要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閱讀的內容選擇,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自己進行大量的閱讀。語文教師只有達到一定的閱讀量,才能去給小學生找到適合的同一個主題的文章,篩選出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文章,才能用幾篇文章就完成一堂課,并且憑借幾篇文章的課就能讓小學生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和文學底蘊。
三、實施群文閱讀之教學策略
(一)挖掘主題關聯(lián),選取群讀文章。群文閱讀開展的關鍵點就是文章的選擇,圍繞一個主題選擇多篇與之相關聯(lián)的文章,進而增加文章閱讀的有序性。文章選擇的標準以師生的實際為根本,從教學目標預設、文章的基本要素、作者的具體情況等方面進行考慮,注重層次分明、整體效果顯著的特點,確保文章選擇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合理性,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和超強的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精心設計問題,提升課堂效率。學而不思則罔。高效的群文閱讀課堂的開展,離不開老師精心的提問以幫助學生獲得不錯的閱讀效果。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處于安靜輕松的閱讀環(huán)境,才可以幫助學生投入文本閱讀中。與此同時,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需要老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設計必要的問題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所以,提問不僅是促進學生思維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而群文閱讀的基礎模式就是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群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帶著老師設計好的問題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尋找答案。以單篇文章做閱讀基礎,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提取信息并進行信息整合是教學的重點。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閱讀看作一個整體,通過多種問題的設計,橫向聯(lián)合每篇文章,以培養(yǎng)學生信息伸展、重整、評價創(chuàng)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三)強化閱讀主體,培養(yǎng)學生興趣。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語文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時,要根據(jù)讀物的不同的性質,引導小學生去嘗試多種多樣的方式去閱讀。例如,精度、略讀、瀏覽、跳讀等方式。群文閱讀就意味著不能著重要求小學生“朗讀”或者“有感情地朗讀”,要讓小學生學會默讀和詳略有度地閱讀。如果遇到了不懂的地方,教師不要馬上幫助去解答,要牢記讓學生自主閱讀,通過查資料或者主動去請教他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多篇不同作家、體裁、內容的文章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關注略讀、默讀方法的指導,這樣就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閱讀方式、終身閱讀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引用臺灣學者趙鏡中先生的一句話:文學的教學,不是要把作品單純的當成是認知和語文技巧發(fā)展的資源,或是知識和文化傳承的傳訊工具,而是希望透過教學,豐富學生的文學經(jīng)驗,使學生成為一個有感受力的讀者。我們愿在群文閱讀教學之路上走得更扎實、更有效,為孩子閱讀能力和閱讀品味的提升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劉會平.小學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