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德生
摘 要 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最高審美教育。這也是德育所要求達到的優(yōu)秀品質。王仲先生也說過:真善美是三位一體辯證統(tǒng)一體,它既是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也是人類藝術的最高理想。通過美術課教學中的作品分析、講解,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能夠產生深刻的影響。美術課中的德育融入主要包括: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兩史一情”等。本人根據(jù)自身教學的體會談談美術欣賞課中德育滲透的問題。
關鍵詞 美術課堂;德育
中圖分類號:G40-0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8-0053-01
一、欣賞課對學生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
初中的美術教材欣賞部分選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藝術作品。通過欣賞這些美術作品,能樹立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國際主義思想。中學生大部分年齡介于十三四歲,正是求知若渴、建立理想、樹立信念的關鍵時段。例如,講初一《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一千多年的興建,現(xiàn)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莫高窟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通過學生探究學習,在網上收集資料,在課堂上分享討論。讓學生感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藝術,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可惜由于當時動蕩的社會以及腐敗的明清政府,加上道士王圓箓的疏于管理,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shù)盜往國外。這里又要讓學生們既感到痛心又要不忘國恥,還要知道只有國家強大才會不被欺負,因此,現(xiàn)在必須努力學習,少年強才國強。振奮了學生的學習激情。
在課堂上講《富春山居圖》,先談到作品的來歷、藝術價值及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激發(fā)學生對此作品的珍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陡淮荷骄訄D》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的一幅名作,是中國書畫珍品。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象,布局疏密有致,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再談作品如何經火燒斷為兩部分:一部分在大陸,一部分在解放前流落到臺灣。這樣學生聽后大呼可惜,遺憾之情油然生起,表現(xiàn)出希望這一優(yōu)秀作品能夠早日合二為一、完好如初的渴望之情。接著進一步啟發(fā)學生,讓他們知道:他們正肩負著使祖國早日統(tǒng)一、山河一體的重任這樣講課就會引起學生的強烈反響,引起學生的內心共鳴。本來理論較多、容易枯燥的欣賞課,不但使學生能夠學到基本知識,同時也成為他們暢談理想、抱負的快樂時光,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日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欣賞課對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
社會公德是對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們最起碼、最簡單的道德規(guī)范。加強社會公德要從小抓起。這個“小”既是小事情也是小時侯。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中學生正處在青年期,是更新知識,正確認識自身,樹立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重要階段。他們的可塑性大,猶如一張白絹“染蒼則蒼,染黃則黃”。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要改掉他們這些不良習慣,單以家長的千叮嚀萬囑咐、老師的苦口婆心就顯得蒼白無力。我發(fā)現(xiàn)利用美術欣賞課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氣質、品格、意志、信念等。有人說“一部好書能改變一個人”。同樣,一件好的藝術作品也能改變一個人。學生通過形象生動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培養(yǎng)自身區(qū)分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能力,能夠明是非、知榮辱、辨美丑、守紀律,這是一條促使學生改掉不良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的有效途徑。例如,在上漫畫欣賞課時就證明了這一點。漫畫《難以忍受》的作者通過夸張、幽默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刻畫出到處亂寫亂畫者的丑態(tài)。學生看后捧腹大笑,之后體會到作者的立意,從而意識到自己該如何做,有的學生下課以后就用砂紙把畫在墻上的字擦掉了。這不能說此人今后就能改掉所有的壞習慣,但最起碼這樣的課對他們觸動很大,也就達到了我們在教學中灌輸?shù)掠逃哪康摹?/p>
三、欣賞課對學生進行“兩史一情”教育
美術作品最能體現(xiàn)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進程,它們涵蓋了中國的歷史演變過程,無論是古代的悠久文化,還是近現(xiàn)代的民族抗爭、自強奮斗,都描繪得生動詳實。在美術欣賞課中,學生通過對作品的欣賞,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以及所蘊含著的豐富的歷史知識,增加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如欣賞唐代繪畫作品《步輦圖》時,可介紹我國盛唐時期的政治、經濟、外交等唐朝至唐太宗時己經成為東亞的盟主。政治上廣納賢才,虛心納諫,“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惟才適用,慎用刑法,與少數(shù)民族通婚;經濟上對外貿易繁榮,與多個國家建立了往來,多個民族融合。唐太宗李世民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泵耧L淳樸,社會穩(wěn)定。唐朝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思想上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唐文化《步輦圖》通過大批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動再現(xiàn)了唐太宗如何接見吐蕃族迎親使者祿東贊的莊嚴的歷史場面。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是最早反映中國漢藏民族團結和睦的歷史畫卷。學生在對這些歷史知識了解的情況下,就會對一個國家以及此國國情有所了解。
美術欣賞教學是理論與實際、教與學的統(tǒng)一。我們不能把美術課變成德育課,單純“說教”;也不能把“雙基”訓練課變成單純的“傳藝”,必須思想品德教育與造型藝術的形式美聯(lián)系在一起,掌握好兩者的尺度,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美術教學的特點。